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义县组尖山沟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尖山沟层是辽西义县组火山-沉积岩系最下部的一个含化石沉积岩夹层, 由上、下两层灰黑色页岩、底部砂砾岩、顶部凝灰质砂岩、中部块状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 以及安山岩组成, 厚28~95 m, 富含火山物质; 以产早期鸟类、被子植物和长毛恐龙闻名于世, 还含有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虾、昆虫、鱼、两栖类、原始哺乳动物和其他爬行动物, 是东亚中生代晚期著名“热河生物群”的典型代表. 近几年新提出的“炒米店子组”、“四合屯组”等都是它的后出同物异名. 虽然热河生物群是东亚一个土著类群, 但它的地理分布几乎比半个欧洲还大, 其中有些种类与欧洲侏罗纪晚期的分子关系比较密切, 如孔子鸟与始祖鸟都是原始鸟类, 中华龙鸟的骨骼构造与美颌龙十分相似, 介形类与英国Purbeck层的组合面貌相近, 衍蜓则与德国Solnhofen所产是同一个属, 从生物地层学对比角度看, 它的地质时代似更倾向于晚提塘期(late Tithonian). 最新锆石U-Pb法测年尖山沟层的年龄是125.2 Ma, 与激光40Ar/39Ar法测年124.6 Ma接近, 英国过去在Purbeck层内部侏罗-白垩系界线附近用海绿石曾测出过125 Ma的年龄, 国际地质年表上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值(130, 135, 137, 142或145.5 Ma)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北地区的柴达木盆地沉积了巨厚而连续的新生代陆相地层,其北缘宗马海湖地区中新统上油砂山组非常发育,在一道梁剖面出露良好。本文首次报道并详细描述了该剖面上油砂山组的岩性特征,主要为褐红色、灰绿色和灰色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发育滨、浅湖沉积相。共发现轮藻化石2属2种:Nitellopsis (Tectochara)merianii和Lychnothamnus barbatus var. antiquus。这两个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前者的延限从晚始新世至更新世;后者在我国可能为首次报道,之前仅见于欧洲和土耳其某些地区的中新统地层。根据轮藻化石的时代延限,上油砂山组的沉积时代为中新世,与已有古地磁研究结果一致。对上述两种轮藻化石的现生相关类群的生活环境分析表明, N.(T.) merianii和L. barbatus var. antiquus可能生活于大型冷水、淡水湖泊,这与沉积相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传统轮藻化石研究对中国白垩系-古近系地层界线划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轮藻属种的洲际对比却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与国际分类学方法未统一,属种名称不一致所导致。前人通过对现生轮藻藏卵器形态发育的观察发现,一个轮藻种的藏卵器钙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其螺旋细胞呈现由凹到凸的变化。文章介绍了以居群为单位的轮藻化石研究思路,居群内不同的藏卵器个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这些差异之间存在连续过渡的关系,并未出现明显的分异,我们将这些形态变化称为种内变异;种内形态分析可以对已建立的属种进行有效厘定,有助于中国与国际的轮藻化石居群进行对比。此外,轮藻生物地层学研究还需结合古生态学和古地理学分析,优先选择生态域广和地理分布范围广的分子进行生物带命名,有利于进行洲际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4.
官庄群主要出露于鲁西南地区的平邑盆地和蒙阴盆地,由于盆地范围较小,岩性横向变化大,地层划分对比较为困难,加之露头区植被覆盖严重,以往发现的生物化石较少,时代归属上各家观点不一。在野外剖面实测及钻井剖面系统采样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所获大量的介形虫、轮藻和腹足类化石(其中许多系首次发现),与国内外同期沉积盆地进行了横向对比,提出与以往地层划分意见相比有重大改动的新方案,即:鲁西南地区官庄群固城组和卞桥组底部地层属上白垩统,卞桥组其余部分属下古新统,常路组为中、上古新统,朱家沟组为下始新统,大汶口组划归下始新统至中始新统。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井下浦口组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苏北地区井下浦口组的钻井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及部分重点层、段的微体古生物分析为基础 ,总结了浦口组的岩性、电性、古生物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 ,并将浦口组划分为四段 ;通过对浦口组及其各段残留地层分布的细化研究 ,结合构造演化、地震解释的部分研究成果 ,指出了浦口组的沉积格局 ;充分利用所获得的孢粉资料 ,探讨了“黑浦口”的存在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洪泽凹陷古近系地层发育齐全 ,介形虫、轮藻、孢粉化石丰富 ,根据其属种分布规律 ,建立了 E1 f— E2 s的 12个化石组合序列 ,论述了各门类化石组合特征及对比关系。在此基础上 ,结合岩、电性对比 ,确立了顺河次凹和管镇次凹综合柱状图、地层对比图以及可用于凹陷内地层对比的 7个岩电性特征段。得出本区古近系除三垛运动和吴堡运动造成不整合或假整合外 ,其余组、段间皆为整合接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系统总结了关于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重要储油层——“东河砂岩”年代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包括 1)“东河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孢子和胴甲鱼化石 ;  2 )含砾砂岩段发现晚泥盆世盾皮鱼化石 ;  3)下泥岩段下部发现晚泥盆世孢子 ;  4 )下泥岩段上部和生屑灰岩段分别发现石炭纪初期第一、二孢子组合带 ;  5 )生屑灰岩段发现石炭纪初期的牙形刺 ;  6 )化学 -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指示 ,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应在“东河砂岩”顶面之上。据此 ,“东河砂岩”的时代应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18.
甘肃靖远石炭系纳缪尔阶高分辨率生物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对甘肃靖远纳缪尔阶的定量地层研究 ,介绍了图形对比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建立了靖远石炭系纳缪尔阶生物地层复合标准 ,确定了剖面间的精确对比关系 ,提出了榆树梁剖面是该区发育最为齐全的剖面。榆树梁东沟剖面纳缪尔期地层与榆树梁剖面同期沉积相比 ,缺失了约 30 m厚的地层 ,大水沟剖面靖远组仅相当于榆树梁剖面靖远组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