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大布苏湖全新世沉积岩心的碳酸盐含量与湖面波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大布苏湖是我国东北地区极为罕见的盐湖,通过对该湖现代湖盆碳酸盐沉积相的分析,以及钻孔岩心碳酸盐含量和^14C年代的测定,探讨了大布苏湖全新世湖面波动与环境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大布苏湖有两次高湖面时期,分别为10450-7260和5400-3600aBP,湖泊水位稳定在125m以上,这两个时期也是松嫩沙地古土壤集中发育的时期,晚全新世以来,大布苏湖明显萎缩,气候向干燥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2.
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及其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现代沼泽植物和泥炭的脂类化合物及其稳定同位素提供了丰富的有关有机质母源及成岩过程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进行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潜在信息特征的多样性使他们成为多年来古环境研究领域的焦点。通过评述泥炭沼泽脂类分子标志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研究技术的革新、研究方法的改进、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同时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脂类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现在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3.
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老白山南坡植被垂直带谱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白山南坡植被垂直分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5个植被垂直带:蒙古栎阔叶林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带、鱼鳞云杉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偃松林带。由于山体小、下部受人为干扰以及上部被多条沟谷切割,故植被垂直带较窄。山体上部因受沟谷切割,加之分布冰缘地貌石河以及部分植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造成垂直带谱的破碎化。山顶冷湿,地势平坦、发育有沼泽。老白山比长白山白头山纬度高2°,海拔低995m,植被垂直带谱比其多一个偃松带;老白山比大兴安岭英吉里山纬度低7°,海拔高236m,植被垂直带谱比其多一个岳桦林带,说明老白山植被垂直带谱具有从温带向寒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地区是中国泥炭分布集中地区之一。本文选择长白山地区典型的泥炭剖面--大桥剖面,探讨其沉积物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并与该区另一代表剖面--金川泥炭剖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泥炭中常量元素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95 cm,向上、向下都减少,铁含量与灰分、容重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它主要来源于灰分;由于泥炭和砂土的基本性质,如容重、灰分、pH值有很大的区别,泥炭层微量元素大于下部砂土的含量,亚表层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这与灰分、纤维含量正好相反,与pH值剖面变化一致;沉积物容重、灰分、pH值、Ca/ Mg以及元素的富集因子、泥炭中总碳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显示很强的一致性,据此反映该区经历了早11880~7600aBP)、中(7 600~480aBP)、晚(2480~0aBP)全新世三个环境阶段,其结论与前人通过孢粉、同位素手段分析得到的金川泥炭剖面环境变迁规律相同,从而说明它们可以作为研究环境变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区泥炭地现代有壳变形虫环境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壳变形虫(testate amoebae)是一种新的具有潜力的环境变化生物指标。对采集自长白山区哈泥(42°12′50″N,126°31′05″E)、金川(42°20′47″N,126°21′35″E)、赤池(42°03′16″N,128°03′22″E)和圆池(42°01′55″N,128°25′58″E)等4个泥炭地不同生境的75个有壳变形虫样品,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研究有壳变形虫种类组合变化与7个环境变量的关系,所有采样点均以泥炭藓(Sphagnum)为优势植被。结果表明水位埋深(depth to water table),pH值和泥炭湿度是影响长白山区泥炭地有壳变形虫种类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显著性检验达到p<0.001的水平。这一结果与国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3个环境因子可以作为目标变量进行有壳变形虫-环境因子转换函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样线与样方结合的方法,于2014-2015年在天鹅湖沼泽湿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结果显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共有35种,隶属于19科27属.方差分析表明,地表积水条件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地表积水减少,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上升趋势,Pielou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随着地表积水的减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冗余分析与偏冗余分析表明,所有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异的67.9%.水位与土壤全氮含量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氮含量的净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全磷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总效应与净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积水条件和土壤氮含量是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8.
2017年7月,在长白山白江河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中,分别设置了3处采样地,采集了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狭叶杜香(Ledum palustre)、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和油桦(Betula ovalifolia)的叶、茎和根样品,测定了其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计算出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白山白江河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中,金露梅、狭叶杜香、小叶杜鹃和油桦叶片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远大于根和茎;天然泥炭沼泽排水后,4种灌木的茎和狭叶杜香的叶中的全碳含量都未发生显著变化,4种灌木其它器官的全碳含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金露梅的根、狭叶杜香的茎和根、小叶杜鹃的叶和根、油桦的茎中的全氮含量发生显著变化;金露梅的叶、茎和根、狭叶杜香叶和茎、小叶杜鹃的叶、油桦的叶、茎和根中的全磷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与天然泥炭沼泽相比,除了小叶杜鹃的根外,排水泥炭沼泽中4种灌木各器官中的碳磷比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除了小叶杜鹃的茎和油桦的根外,排水泥炭沼泽中4种灌木的茎和根中的氮磷比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中的狭叶杜香、小叶杜鹃和油桦的养分循环都处于磷限制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以长白山区泥炭地的6种泥炭藓孢子和8种维管植物种子为受试材料,进行室内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沙尘沉降对泥炭藓孢子和维管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施加沙尘抑制除锈色泥炭藓外其他所有泥炭藓孢子的萌发,在接近自然沉降的50 g/(m2·a)水平时,这些泥炭藓孢子的萌发率均下降一半以上。无论沙尘施加量如何,有4种维管植物种子均未萌发。施加沙尘抑制了狭叶杜香(Rhododendron tomentosum)和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 parviflora)种子的萌发,但却对宽叶杜香(Rhododendron palustre)和燕子花(Iris laevigata)种子的萌发呈现一定的促进趋势。研究表明,沙尘沉降可抑制泥炭地泥炭藓孢子和部分典型维管植物种子的萌发,但可能会对非典型的或喜营养的泥炭地维管植物种子萌发产生促进作用。所以,长期存在的沙尘沉降,可能通过提高泥炭地N、Ca水平和pH值的作用,抑制泥炭藓孢子定居,阻滞中国长白山区泥炭地自发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泥炭沼泽中的有壳阿米巴(testate amoebae)组合主要受水文变化的影响,由于环境指示意义明确常在泥炭古环境研究中作为古水文状况的代用指标。介绍了一种发现于哈尼泥炭地表层样品的有壳阿米巴虫小匣三角嘴虫(Trigonopyxis arcula)壳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所指示的环境意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利用有壳阿米巴进行本区泥炭地古环境重建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