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长江口北支兴隆沙XL2孔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兴隆沙XL2孔沉积物磁性特征研究,发现该地区沉积物的磁性矿物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按磁化率χ等磁参数曲线的变化特征将XL2孔划分出4个磁性层,同时对比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微古分析结果,探讨了长江口北支兴隆沙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以及沉积物磁性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全新世海侵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严钦尚  洪雪晴 《海洋学报》1987,9(6):744-752
本文讨论了全新世海侵对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的影响.海进初期,长江、钱塘江谷地首先遭海水浸淹.8000-7500年前的海岸线与古地形-7米等深线相近.7000-6500年前,海平面已与现代海面相当,海进达最大范围;当时长江、钱塘江、东苕溪谷地为河口湾,上海东部地区为浅海,杭嘉湖和洮滆平原有小型海湾和澙湖,太湖周围丘陵区为滨海沼泽和淡水沼泽.7000-4000年前上海西部岗身形成,4000年以来其东侧滨海平原快速向海推进,西太湖区封闭成淡水湖泊.  相似文献   
13.
太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从沉积学、地层学、地貌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角度,综合分析了太湖的成因和演变。认为地壳沉降与海面上升是构成江南碟形洼地的内外动力,为太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全新世海侵最盛时,太湖海湾水深潮急、泻湖、滨海沼泽围绕海湾分布。随南部湾口沙嘴封堵,海湾趋于消失,陆地扩大,遗址增多。3700a来,海面回升,湖面逐渐扩展,形成现代太湖。  相似文献   
14.
杭嘉湖平原中部发育着一条贝壳堤,走向北东,埋深1米左右,厚约80厘米;下伏泥炭层,厚度5-10厘米,基底为黄灰色粘土;上复桑基及耕作层。贝壳堤成分主要为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壳体完整,个体较大,通常在15厘米左右,大者可达30厘米,呈水平状迭置,其中凸面向上和凹面向上者,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常可见两  相似文献   
15.
根据杭嘉湖地区的钻孔资料,对沉积相进行分析,表明冰后期海进曾经影响到杭嘉湖平原,发育了一套海湾、泻海及滨海沼泽相沉积,一般厚3-10米。最深处超过20米。微体古生物分析的结果,得到以下三个组合:以奈良小上口虫、凸背卷转虫为特征的河口湾组合;以毕克卷转虫、缝裂希望虫、多变假小九字虫为标志的半咸水泻湖组合和属种单调的低盐水滨海沼泽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