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51.
152.
杨凯  戴紧根  沈洁  张文仓  赵玲玲 《地质学报》2022,96(12):4149-4166
蛇纹岩对地球深部和浅部的元素循环以及氧化还原状态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蛇纹岩中的流体活动性元素(fluid-mobile element, FME)是揭示地幔岩石水化、脱水以及元素循环的关键。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了前人报道的不同构造环境的蛇纹岩矿物化学、全岩微量元素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Zn、Cu)的组成特征,试图从多个角度总结蛇纹岩脱水过程的元素迁移规律及流体性质。蛇纹岩主要矿物蛇纹石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不同变质程度的蛇纹岩中的蛇纹石既包含轻稀土元素(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富集,又包含LREE亏损的特征;(2)纤蛇纹石的REE和微量元素分布在利蛇纹石和叶蛇纹石的范围内,利蛇纹石重稀土元素(heavy rare earth element, HREE)整体上略高于叶蛇纹石且更加富集FME;(3)通过中度不相容元素与REE含量相结合,能够较好地区分橄榄石和辉石蛇纹石化所形成的蛇纹石,即辉石形成的蛇纹石富集相容元素(如Sc、Zn、Cr、Y和Ti等)并具有较高的HREE,而橄榄石形成的蛇纹石则表现为平坦且整体较低的REE分布型式。在...  相似文献   
153.
按照“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的基本要求,如何在高度重视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同时,探索开辟新的建设用地模式成为我国用地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4.
155.
伽玛射线暴源的新分布“BATSE的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上BATSE有关暴源分布观测的新发展。这一发现对80年代以前所普遍接受的γ射线暴起源于银盘内中子星的模型提出了严重挑战,并阐明了几种以BASE结果基础的暴源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159.
牛淑贞  张一平  乔春贵  史一丛  袁小超 《气象》2018,44(10):1318-1324
利用2009—2016年5—9月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5615个单体回波按不同预报时效、不同生命史和不同类型强对流的风暴追踪信息产品进行统计,较系统地分析了单体回波的距离误差和方向误差,探讨了实况与预报的偏差方向。结果表明:30和60 min距离误差分别为9. 3和16. 9 km,方向误差变化不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距离误差增大;生命史≤1h、1~2 h和超过2 h的30 min预报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9. 8、8. 8和7.7 km,方向误差分别为25. 2°、25. 7°和22.8°;生命史在1~2 h和超过2 h的60 min预报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7. 3和15. 9 km,方向误差为24. 4°和22. 7°,随着单体生命史的延长,方向和距离误差呈减小趋势;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两种类型单体回波和整体误差一致,两种类型回波单体30和60 min方向和距离误差基本相当;不同类型、不同预报时效统计均为实况偏于预报路径右侧的次数多于偏左的次数,30和60 min偏右比例分别为57. 5%和55.6%。  相似文献   
160.
黄彬  许健民  史得道  柳龙生 《气象》2018,44(10):1342-1351
2016年3月3—5日,渤海和黄海大部出现了一次大范围持续性的海上大雾天气过程。本文从卫星遥感监测上分析海雾在生成、发展和消亡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特征。从海洋气象条件上分析了山东半岛东南近海没有海雾和海雾形态演变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海雾形成初期,在山东半岛东南海域有弱气旋性弯曲,大气层结不稳定,地面形势受低压影响,虽受偏南风控制,但湿度小,无水汽辐合,因此在山东半岛东南近海没有雾。(2)海雾的形成与低层的偏南暖湿气流有关,而这个偏南暖湿气流来源于西北太平洋,雾区对应着水汽辐合区,海气温差为0~1℃的区域与雾区吻合,在海雾发展成熟期,雾顶长波辐射导致雾体降温,出现气温低于海温的现象。(3)925~1000 hPa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海雾在逆温层内维持和垂直高度上的发展,形成有一定厚度的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