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南岛三亚小东海发育有美丽的岸礁,岸礁礁坪环境向海延伸数十米,珊瑚礁生态沉积分带明显,从陆地向海依次为海滩岩、大块礁珊瑚带、礁坪内带、礁坪外带和礁坪前缘斜坡带,不同的分带有不同的碳酸盐沉积和造礁珊瑚生态群落.海滩岩的成分主要有珊瑚骨骼、藻类、腹足类、瓣鳃类和底栖有孔虫等生物砂颗粒;石英砂颗粒含量较少,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早期胶结作用.小东海的礁坪是一种向海进积类型的,礁坪靠海滩岩一侧为大块珊瑚带,平顶、原地、且已死亡的块状珊瑚分布其中,大块珊瑚周围是生物砂粒和灰泥沉积;礁坪内带以死亡的珊瑚居多,表面包有生物颗粒和灰泥沉积物,活珊瑚都以块状复体为主,枝状和其他生态类型的几乎没有.群落动态变化统计分析显示,礁坪外带强波浪作用带是造礁珊瑚生长最繁盛和分布最密集区域,除块状复体的珊瑚大量繁盛外,枝状的伞房鹿角珊瑚也大量发育,由于波浪强烈的冲刷作用,生物颗粒和灰泥沉积物极少.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一般发育在海滩岩的孔穴、珊瑚骨骼空腔和生物颗粒上,而以后面二者居多;从海滩岩到礁坪外带的波浪和水流作用变化,决定了小东海珊瑚礁的生态沉积分带,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一般不在波浪作用强烈和沉积物受冲刷的礁坪外带发育.  相似文献   
12.
滕建彬  沈建伟 《中国科学D辑》2007,37(10):1338-1348
从地质微生物学和碳酸盐沉积学两方面对海南岛三亚鹿回头水尾岭海滩岩中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三亚鹿回头海滩岩中含有微生物碳酸盐沉积, 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胶结物也很常见. 海滩岩中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主要发育在珊瑚(碎屑和碎块)骨骼孔穴中或珊瑚体的表面, 而很少发育在珊瑚和其他生物碎屑堆积而形成的空隙中. 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一般呈叠层状、薄的结壳状、穹状、微生物石等多种形态生长, 黏结细小的生物碎屑, 大多具有微生物的管形丝状体和纹层状的生长纹. 珊瑚骨骼孔穴中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呈叠层的尖锥体, 生长方向不定, 随珊瑚骨骼孔穴的延伸方向生长, 具有清晰的生长纹层, 显示明显的阶段性, 是隐生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的一种独特发育形式. 微生物成因的胶结物多以针纤状方解石、钙化的菌类丝状体和莓状钙球的形式出现, 并以针纤状方解石最为常见. 这表明微生物活动和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在热带海洋受季风影响下的以碳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海滩岩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工作第一次发现和描述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岸海滩岩中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和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胶结物, 研究结果支持海滩岩中的胶结物部分是源于微生物成因的, 肯定了微生物在碳酸盐沉积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拓宽了海滩岩的认知领域.  相似文献   
13.
沈建伟  赵娜  王月  杨红强 《地球科学》2012,37(3):391-400
在西澳大利亚坎宁盆地泥盆纪生物礁组合和东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密西西比纪生物礁详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生物礁组合在古特提斯海4个不同地区的发育形式和演化特征对西澳大利亚坎宁盆地与中国桂林晚泥盆世生物礁组合以及东澳大利亚昆士兰与中国广西和西日本秋吉台密西西比纪的生物礁进行对比.第一次从构造、地层、古纬度和古气候方面来探讨古东特提斯海和北特提斯海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生物礁的发育异同, 研究成果改进了对西澳大利亚、东澳大利亚、华南和西日本4个地区生物礁发育的认识, 从而可在全球角度上去探讨控制晚古生代生物礁发育的各种因素.研究的地质时段包含重要的生物绝灭事件, 也是温室向冰室的转折时期, 是全球范围造礁生物演替、更新和重新繁盛的阶段.研究成果对认识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全球范围内造礁生物和生物礁类型与早、中泥盆世的区别, 对研究全球在这一时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蓝细菌致病菌群诱发的黑带病是目前全球珊瑚礁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报道发生于南海西沙群岛永兴岛北部礁坪的实例并探讨产生该异常现象的原因.2007年以前该岛北部礁坪的珊瑚一直处于繁盛生长状态,2007~2008年间突发大规模的珊瑚死亡事件.使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技术和16S rRNA基因技术获知导致黑带病发生的感染菌群,分析珊瑚黑带病席中的微生物组成.从黑带病席中构建的克隆文库表明其中的细菌主要包含六大门类,且蓝细菌是黑带病席中最为丰富的菌群,除了蓝细菌之外,黑带病席中也含丰富的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Verrucomicrobia和Actinobacteria.讨论了珊瑚热白化、台风、长棘海星爆发和海洋酸化与永兴岛北部珊瑚短时间内大规模死亡的关系,认为珊瑚黑带病的蔓延才最有可能导致珊瑚礁迅速衰退,产生黑带病的诱因可能与人类的过度干扰导致局部珊瑚礁生长区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通过系统野外露头观察采样以及室内薄片岩石类型鉴定和地球化学测试来探讨白云岩的成岩作用机理,得出如下认识:研究区下古生界白云岩根据其结构成因可以分为8种类型:微-粉晶白云石型、具原生灰岩残余结构白云石型、细晶直面自形-半自形漂浮基质白云石型、细晶直面半自形...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林的泥盆系包含艾菲尔期(包括少部分吉维期)的碎屑岩和吉维期至法门期的碳酸盐岩。以碳酸盐沉积发育期的5个实测剖面为基础,并结合牙形刺生物地层和不同沉积单元的微相研究探讨碳酸盐合地礁组合沉积的地层问题。根据牙形刺Icriodus和Pdygnathus的组合特征提出广布于桂东北的信都组的顶界约相当于varcus带的底界;根据礁前斜坡相和台内浅水相沉积中的牙形刺,四射珊瑚及腕足类的组合特征,认为台内  相似文献   
17.
以黔东、湘西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为基础,分析了十字铺期及宝塔期台地边缘及陆棚斜坡的发育过程——断裂、下沉、进积的历史,并探讨其与宜昌—都匀大断裂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18.
贵州及邻区宝塔组灰岩成因的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伟 《贵州地质》1989,6(1):35-38
贵州及邻区的中奥陶世地层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在这套沉积的上部,相当于Sin-oceras chinensis大量出现到三叶虫Nankinolithos开始出现一段时限内沉积的岩石(宝塔组)发育着一种特殊的构造类型,就其形状描述,不含成因意义的叫法,称为“马蹄纹”,而带有成因及沉积环境意义者称为“龟裂纹”。近年来,这种特殊的沉积构造已引起一些研究者的注意,开始探讨其成因和沉积环境意义,但至今有关宝塔灰岩中马蹄纹(或龟裂纹)的成因问题仍是众说纷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粤东海山岛全新世硬壳灰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东海山岛南部海积平原发育有大面积的全新世碳酸盐岩,分布范围极广,从陆上一直延伸到海域中。通过实地地质调查以及岩石薄片的镜下鉴定,发现该区发育的碳酸盐岩贝壳碎屑含量高,经大规模机械分选和搬运,大多数贝壳碎屑的粒径大于2.0 mm,胶结良好,密实,硬度大,岩层以低角度向海倾斜,倾角小于15°,根据其沉积特征和岩石学特性,本文将该处碳酸盐岩定为硬壳灰岩,而非前人所定的海滩岩或贝壳堤岩。据14C测年数据,自下而上获得典型地质剖面上3个层位的年龄分别为3 080±90、1 920±75和1 330±60 aBP,可以确定该处硬壳灰岩形成于中全新世末期至晚全新世,对应于中全新世的高海平面期。海山岛的硬壳灰岩形成于全新世冰后期海进的滨浅海环境,指示相应时期古海面潮间带至潮下带的高程。沿山麓分布的硬壳灰岩指示相应时期的潮间带,它与发育于海拔8~9 m高处的海蚀刻槽共同指示古海岸线位置。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际和国内有关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研究范围;探讨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在地质时期重大气候和环境变化事件、全新世环境气候变化和恢复以及矿物沉淀、油气成储和天然气水合物示踪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意义;并综合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建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微生物碳酸盐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