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测定了2018年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水和大气中碘甲烷(Iodomethane,CH3I)、二溴甲烷(Dibromomethane,CH2Br2)和溴仿(Tribromomethane,CHBr3)的浓度,研究其在海水和大气中的浓度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其源汇和浓度分布的影响。调查海域海水中CH3I、CH2Br2和CHBr3的浓度分别为(5.76±2.50)、(5.38±3.31)和(4.65±3.50)pmol·L-1,总体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调查海域CH3I的浓度分布受浮游植物的影响显著;CH2Br2的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输入是影响CH2Br2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CHBr3的浓度分布受人为输入和浮游植物产生释放的共同影响。垂直方向上,海水上下混合比较均匀,受长江冲淡水和沉积物释放的影响,CH3I、CH2Br2和CHBr3在表层和底层都观测到浓度高值。大气中CH3I、CH2Br2和CHBr3浓度分别是(1.06±0.77)、(1.72±1.22)和(1.97±2.12)pptv,总体上呈现近岸高于远岸的趋势,人为排放、海-气交换和气团活动共同影响了大气中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carbons,VHCs)的浓度分布,大气中的CH2Br2和CHBr3存在多种来源,不同来源之间CH2Br2和CHBr3排放比率存在较大差异。CH3I、CH2Br2和CHBr3的海-气通量分别为(50.21±45.47)、(-1.76±77.43)和(-37.65±87.07)nmol·(m2·d)-1,表明调查期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CH3I的源,同时也是CHBr3和CH2Br2的汇。  相似文献   
32.
阶梯-深潭系统的水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梯-深潭系统是山区河流中常见的河床形态,具有稳定河床和消能减灾的作用,其水力特性较为复杂。在温峡水库下游温峡河修建典型的阶梯-深潭系统开展野外实验以研究阶梯-深潭系统的水力特性。利用先进的高频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测量阶梯-深潭系统阶梯上游、阶梯上、深潭中和沿深泓线的水力特性。实验在10 L/s、50 L/s、100 L/s、150 L/s、290 L/s 和 420 L/s 6种流量工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阶梯-深潭系统流场尤其是深潭流场具有很强的三维性,阶梯上与深潭中水力特性相差很大。阶梯上沿流向的时均流速远大于横向和垂向的时均流速,三向紊动强度处在一个量级且较小。深潭中的时均流速比阶梯上小,但紊动强度远大于阶梯,紊动强度随流量变大增大。实验工况下,阶梯上的相对紊动强度在0.1左右,深潭中则最大超过8.0。随着水流从阶梯上跌入深潭,机械能大量转化为紊动能消耗。实验流量范围内,雷诺应力随流量小幅增大,深潭中的雷诺应力约为阶梯上的50倍。阶梯-深潭系统消能率在实验工况下为64%~91%。  相似文献   
33.
沙洲是塑造分汊型河道最重要的形态因子,其发育与蚀退由于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呈现冲淤交替,从而影响分汊河道输水输沙平衡.通过单个卵石沙洲的淤积和冲刷试验,揭示不同加沙速率、粒径和来流量条件下,沙洲淤积和冲刷规律,并建立简化理论模型分析沙洲淤积速率.结果表明,4组加沙试验中,分流点后出现明显淤积下延至洲头,左汊和右汊成为输沙通道,洲尾中心线两侧的左右汊道有泥沙淤积,洲尾未出现淤积.7组清水冲刷试验中,洲头最先承受冲刷和蚀退,并沿洲体冲刷延伸,洲头冲刷的泥沙沿左右汊水流带到下游,洲尾未出现明显冲刷.卵石沙洲以洲头淤积为主导发育模式,泥沙粒径、洲头坡角和分流角是决定淤积速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两种独立技术获取的因陆地水储量变化引起的地壳垂向季节性位移的一致性,选取澳大利亚27个GPS站点5~10 a的高程时间序...  相似文献   
35.
中国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邵龙义  鲁静  汪浩  张鹏飞 《沉积学报》2009,27(5):904-914
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人们理解聚煤作用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含煤岩系旋回性与不同级别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密切相关,认识到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形成于基准面(海平面)抬升过程,相继提出幕式聚煤作用、海侵过程成煤、事件成煤作用、海相层滞后阶段聚煤等基于层序地层分析的聚煤作用理论。同时概括出层序地层格架下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今后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对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样式、层序地层格架下的优质煤炭资源聚集模式、煤层在地球演化的长周期过程中的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索,此外,针对中国五大聚煤区的成煤时期及盆地构造背景的特殊性,中国学者还会进一步总结其层序地层格架样式以及聚煤模式,并将其用于指导中国优质煤炭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36.
汪浩  陈超英 《岩矿测试》1987,(3):207-210
本方法提出在硫代锑酸钠、多硫化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硫酸钠等多种价态的硫化合物共存下,直接测定锑电解液中硫化钠的方法。即在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为指示剂,用铁氰化钾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锑电解液中的硫化钠。试验了不同价态的硫化合物对测定的影响,提  相似文献   
37.
汪浩 《岩矿测试》1985,(4):375-376
一、试剂 混合酸:2份硫酸与1份硝酸混合。 还原剂:在已盛有600ml水的10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ml浓硫酸,5g氯化钠,10g盐酸羟铵和20g二氯化锡(固体试剂先用水溶解后加入)。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汞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354g氯化高汞于0.5NH_2SO_4溶液中,并以0.5NH_2SO_4稀释至1000ml,摇匀。此液含汞100ppm。汞的工作溶液必须在当天分取配制。 二、操作手续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ml汞储备液(100ppmm)于已盛有400ml蒸馏水的500ml容量瓶中,加1∶1硫酸10ml,水稀刻度,摇匀,配制成200ppb汞的工作溶液。 在一组各盛有100ml蒸馏水的250ml容量瓶中,分别移取汞的工作溶液 0、0.5、……40ml,加混合酸10ml,5%高锰酸钾溶液2ml,在水浴上(70~  相似文献   
38.
一、试剂 混合酸:2份硫酸与1份硝酸混合。 还原剂:在已盛有600ml水的10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ml浓硫酸,5g氯化钠,10g盐酸羟铵和20g二氯化锡(固体试剂先用水溶解后加入)。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汞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354g氯化高汞于0.5NH_2SO_4溶液中,並以0.5NH_2SO_4稀释至1000ml,  相似文献   
39.
笛学 《沉积学报》1986,4(1):117-117
沉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虽然还只有五十多年历史,但由于它和矿产资源勘探的密切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和测试手段的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仅具有独特的理论、而且密切结合生产实践的分支学科,近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沉积学家们不仅继续从矿物学和岩石学的角度深入研究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分类,而且对沉积作用的机制,沉积物的物源、沉积成岩作用、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控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Stanley(1969),Selley(1970),Morgan(1970),Rigby和Hamb-1in(1972),Reineek和Singh(1973),Dott和Shaver(1974),Wilson(1975),Jepling和McDonald(1975),Broussard(1975),Davis和Ethinton(1976)以及Stanley和Swlft(1976)等,在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方面也发表了大量论著。  相似文献   
40.
产低温淀粉酶的海洋真菌筛选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黄、东海的近海海底泥样中分离到6株产淀粉酶活力较高的丝状真菌,对其中产淀粉酶活力最高的Penicillum sp.FS 010441号菌体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5℃,最高生长温度为40℃,在0℃也可生长,是典型的耐冷菌。对Penicillum sp.FS 010441进行固体培养每克干曲酶活达2622U.Penicillum sp.FS 010441所产低温淀粉酶最适作用pH值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40℃,但在0℃也表现出一定酶活,而在15℃有较强的酶活。该低温淀粉酶在洗涤、食品、饲料、制药和酿酒等行业可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