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独具特色的丹池序列是深水海槽——丹池带中沉积的一套具有特殊岩性的泥盆纪地层,以往的认识是丹池带所特有的产物。通过近年来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在广西长里背斜核部也发现该套地层的完整序列,突破了以往的地质认识,结合右江盆地西部正在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也同样发现在右江西部有该套地层序列出露,从而说明丹池地区泥盆纪深水地层序列并不仅限于丹池带,而在整个右江裂陷盆地中深水海槽区均有沉积。这一认识,对右江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及演化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2.
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如岩屑录井、钻井取心及测井资料解释等技术,对录井质量的依赖程度较高,识别精度与效率低,泛化能力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测井资料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开展岩性研究已成为岩性识别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LightGBM的岩性识别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下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进行测试验证,采用该方法结合测井资料中的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密度、深侧向电阻率和补偿中子等6种参数进行岩性识别,并与KNN (K近邻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和支持向量机等传统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传统算法的岩性识别准确率分别为78.45%、74.43%和78.72%,基于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LightGBM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8.90%和98.72%,远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23.
由于单雷达在探测台风临近、登陆时仍具有双部或多部雷达难以具备的优势,目前利用单多普勒雷达反演涡旋风场的方法并不多见,本文对能够反演涡旋风场的3种方法NIVAP(自然坐标系的积分VAP方法)、EVAPTC(反演热带气旋的EVAP方法)、GBVTD(地基速度追踪法)进行了比较,分别从每种方法的假设条件和数学方法以及结果精度来比较3种方法对涡旋风场的适用性。利用中尺度气旋Rankine模式模拟了纯涡旋性气旋、只有环境风场时、环境风场和辐合(辐散)同时存在时的径向速度场及风场,比较了各种情况下的反演风场和模拟风场的相似系数。在对模拟风场比较之后,选取了2014年"威马逊"台风登陆前1h、登陆时及登陆后1h的3个实测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反演实测资料的风场特征,3种方法中EVAPTC方法最好,GBVTD方法在应用中有一定的限制,NIVAP方法较差。  相似文献   
24.
1961-201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58个气象站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低和最高温度)、降水和风速资料,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61-2010年青藏高原主体正在变暖变湿,但是高原东侧部分地区正在变暖变干,同时高原整体风速都在减小。(2)升温主要是夜间的最低温度贡献的。不同地区升温速率有差异,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升温速率明显加快;三种温度都存在准8年周期震荡,其他短周期及更长周期震荡表现不一致。(3)降水量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逐级减少,并且出现过多次突变,突变时间分别为1965年、1977年和1995年,突变前后降水的变化速率明显不同,降水存在准4年和准10年周期震荡。风速存在18~20年周期震荡。(4)青藏高原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EOF分解的第一载荷向量均表现出全区一致的正值,中心区位于94°E-97°E一带,说明青藏高原腹地是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5)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EOF分解的第二载荷向量大体表现出高原主体与东部以及北部边缘地带变化趋势相反,即高原主体升温(降温)时,东部及北部边缘地带是降温(升温)的。  相似文献   
25.
26.
山东东部花岗岩特征和成因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立成 《山东地质》1989,5(1):55-62
  相似文献   
27.
由于人造超硬材料各向同性的力学性质比天然金刚石好,所以这种材料在苏联钻井碎岩材料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先后研制成功并用于生产上的超硬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人造金刚石:单晶人造金刚石有ACO、ACD、ACB、ACK、ACC(ACKC)、ACM和ACCH,其中ACK和ACC的强度超过了天然金刚石。聚晶金刚石有ACB、ACпK,CB,CBC和CBCп,其强度与ACK、ACC相近,但冲击韧性大、脆性小。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高县危害严重的暴雨性洪水灾害及其危害的调查统计,结合该县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探讨灾害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其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9.
山东邹平火山岩盆地伟晶状含金铜矿地质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立成 《地质论评》1990,36(1):85-87
王家庄伟晶状含金富铜矿与斑岩铜矿均分布于燕山期的邹平火山岩盆地中部,矿体赋存于一个大型破火山口的火山管道内。沿该火山管道侵入的石英正长闪长岩岩栓(或岩颈),即为它们的成矿母岩和赋矿围岩。伟晶状含金富铜矿体出现在细脉浸染状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30.
叙述了CK-73、CK-54型撑块式连续造斜器,GZ-18型钢珠式定向仪和造斜钻头的结构特点、工作性能和试验结果.室内和野外试验表明:用上述造斜器及其配套器具进行受控定向钻探、绕障及纠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