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韩子轩  苏涛  支蓉  封国林 《大气科学》2017,41(6):1316-1331
本文利用OAFlux资料研究了1958~2015年北半球冬季太平洋蒸发量在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位相下的分布特征,并从水汽收支的角度分析了蒸发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ENSO主要影响热带东太平洋、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和中纬度北太平洋中部的蒸发量。El Ni?o(La Ni?a)时水汽在北太平洋中部异常辐散(辐合),有利于当地大气水汽含量减小(增大),造成蒸发量增大(减小);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异常的水汽辐合(辐散)有利于蒸发量减小(增大);除此以外,蒸发量在热带东太平洋蒸发量增大(减小)则主要是降水量增大(减小)导致。与此同时,ENSO对上述海区蒸发量的影响还受到PDO的调控,当PDO处于暖(冷)位相时,El Ni?o(La Ni?a)造成蒸发量异常程度在中纬度北太平洋中部显著增大,这主要是由降水量增大(减小)引起的大气水汽含量减小(增大)所致,此时对应着风暴轴异常增大(减小);当PDO处于冷(暖)位相时,El Ni?o(La Ni?a)造成的蒸发量异常程度在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和热带东太平洋显著增大,而这与湿度变化引起的水汽平流异常程度增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2.
2017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气候灾害偏轻。全国平均气温10.39℃,较常年偏高0.84℃,7和9月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有113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全国平均降水量641.3 mm,比常年偏多1.8%。全国降水冬季偏少,夏季偏多,春、秋季接近常年。全国31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多站出现在暴雨少发地区;47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华南前汛期和西南雨季雨量分别偏少9%、4%;梅雨季雨量偏多6%,但较2015和2016年明显偏少;华北雨季偏短10 d,雨量偏少28%;华西秋雨雨量偏多49%,为1984年来最多;东北雨季短,雨量偏少14%。暴雨过程频繁、重叠度高、极端性强,暴雨洪涝损失偏重;登陆台风多、时间集中,登陆点重叠;高温日数多,北方高温出现早、南方高温强度大。其他灾害如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春季沙尘和霾天气影响偏轻。  相似文献   
103.
利用19个CMIP5模式输出资料,评估模式对于拉尼娜事件特殊生命史发展过程的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显示,仅有少数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拉尼娜事件缓慢衰减并再次增强的生命史发展过程,而多数模式中拉尼娜事件持续衰减直至消亡。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可能导致拉尼娜再次增强的原因是风场强迫作用下的海洋赤道波动过程。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可以建立起"SST—对流—风场"正反馈过程,使得拉尼娜事件再次发展。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模式中正反馈过程无法建立,因此拉尼娜事件最终消亡。另一个可能导致拉尼娜事件再次增强的原因是海洋平均经圈环流的作用。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气候态海洋经圈环流强度,因此海洋平均经向冷平流会帮助赤道地区负海温距平再次增强。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模式中海洋经圈环流强度较弱,因此赤道地区负海温距平持续衰减,最终回归到气候态。  相似文献   
104.
Ⅰ.对多尺度大气环流性质的看法: 局地强风暴的预报,已成为要估算大量经验和半经验参数以确定在预报时间内,在某区域,强对流活动出现概率的一种复杂过程。虽然统计方法在这方面很有用,但它给强风暴的预报人员和研究人员留下了关于对流环流的动力性质及其与大尺度环流之间的关系等许多问题。 这篇论文打算提出与强风暴的预报人员和研究人员都有关的一些问题,并阐述一种动力尺度相互作用的理论,通过这种理论能回答实际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采用一种问答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5.
1987年夏天、荷兰Rijkswaterstaat测绘部和其他几个单位(即KLM-Aerocarto,荷半德尔夫特技术大学,联邦德国斯图加特技术大学和法国Sercel)合作完成了一次试验飞行。这次试验的主题是探求在航摄飞行中使用机载全示定位系统(GPS)导航数据来减少必要的地面控制点数目的可能性。通过联合进行GPS信号的相位观测。摄影机位置的内部精度等级有可能达到10厘米。在这次试验试验中,像片比例尺为1:3700,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分别为70%与60%。用大范围的地面控制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系统以检核GPS的观测值。这篇文章讨论的就是以上介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卡尔曼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概述.并在ECMWF北半球的50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的0小时分析场上选取因子,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预报及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释用数值预报产品对于德阳各站的温度预报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7.
转山子溝口大堡附近向南至杉松河以北地区是一个由侏罗纪岩层构成的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108.
赵燕来  梅世蓉 《中国地震》1994,10(3):217-222
本文利用渤海及其邻区(115.0°-124.0°E,36.0°-42.0°N)三维速度结构的最新成果,探讨了该区的b值分布。研究发现:高、低速区的b值各有特点,明显地与速度结构直接相关;京津、渤海地壳高速区内的b值较低(0.67,0.78),而冀辽、冀东低速区内的b值较高(0.85,0.91);海城、唐山大震前的b值异常只局限于震中附近,均未波及渤海,似被低速带所阻;而冀辽、冀东低速区b值曲线的呼应则似与低速带的展布有关;渤中地区20余年来的b值一直都很稳定,但京西北在唐山大震后出现了b值异常。  相似文献   
109.
冯伟民  杨世蓉 《地层学杂志》1993,17(3):210-214,T001
<正> 广西合浦盆地西部沙岗镇以南(图1)西参二井1122m到1185m井段是一套以大量腹足类壳体富集胶结成层,与深灰、浅灰色泥岩夹灰白色粉砂岩、浅灰色细砂岩互层的沉积序列。岩样中发现孢粉、沟鞭藻、疑源类、淡水盘星藻及合形电等化石。本文通过该井  相似文献   
110.
Using the multielements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ethod and 1950–2017 NCEP/NCAR gridded daily reanalysis datasets, we analyzed season duration in China during 1950–2016, and we defined the element with maximum absolute sensitivity as the key impact element at each point using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The decadal change of season duration and its key impact element before and after 1980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obvious meridional and z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eason duration for the 67-year average, and that the key impact element has the sa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s season duration. In addition,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durations of spring and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and the cold and warm seasons. Of those,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urations of spring and summer was strongest and the regions of complementarity were numerous. The complementary regions of autumn and winter durations were found mainly in western China. In the cold and warm seasons, the complementary regions were widespread and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was generally weak. Comparison of th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1980 revealed an east–west difference in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eason duration. Interdecadal vari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was found concentrated in northern and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at in autumn and winter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as of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key elements were found concentrated in northern and western regions, corresponding well with the areas of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eason du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