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结构被动耗能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2  
本文研究粘滞、粘弹、金属屈服和摩擦型上类与斜撑串联的被动耗能器对结构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首先,建立了结构、耗能器和斜撑共同工作的计算模型;然后考虑不同耗能器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运动方程;第三,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研究了耗能器刚度(或耗能器与斜撑的组合刚度)、屈服位移等参数对结合减振结果的影响,得到了这些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从而为结构的耗能减振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选型的模糊专家系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在专家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事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选型的影响因素。因素关系及其模糊量化的知识表示方法;针对结构选型因素的层次性,提出了层因素逐级综合的模糊推理方法;在开发工具C-ADVISOR上具体建造了此类结构抗震选型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53.
软钢屈服耗能器的疲劳性能和设计准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X形钢板屈服耗能器的疲劳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耗能器钢板的弹塑性应变分析方法。在选择恰当的疲劳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应变疲劳参数,建立了X形和三角形钢板耗能器的疲劳设计准则,为这两种钢板屈服耗能器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一座三层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土结构模型和一座三层普通钢筋混凝上结构模型的振动台实验,着重研究了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上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震效果,并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两种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分布和地震累积损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耗能-隔震柔性底层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输入的大部分能量,防止和减小了上部结构的地震破坏.文中还讨论了耗能-隔震柔性底层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与橡胶隔震器之间的轴力分配以及在水平变形下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55.
钢板屈服耗能器的薄膜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钢板屈服耗能器的薄膜效应分析,指出了薄膜效应是此类耗能器中不忽视的因素,然后提出了反复荷载作用下薄膜应变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薄膜效应的疲劳验算准则,为这类耗能器的参数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地震地面运动的模糊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光远  欧进萍 《地震学报》1988,10(3):308-316
未来地震地面运动不仅具有随机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是由于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別的定义和评定标准的模糊性所引起的,在其模型中应该予以考虑。 本文从不同特征和条件的工程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上述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地面运动的两种模糊随机模型。第一种模型是在预测地震烈度和应用地震反应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二种模型是在现有的随机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进适当的模糊参数而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57.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线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集中质量法(简化模型),用ANSYS软件作为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工具,建立了小震下钢筋混凝土剪切型结构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线性体系的模态分析,研究了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小展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后,结构体系的自振特性及结构的地震反应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8.
广畅国际大厦磁流变和粘滞阻尼器抗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上海广畅国际大厦的抗震问题,通过对不同控制装置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后,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该结构在无控和安装控制装置后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控制效果。文中通过建立结构的力学模型,首先分析了无控结构的动力特性;此后分析了无控结构以及安装磁流变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的结构在多遇地震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磁流变阻尼器以及粘滞阻尼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相似文献   
59.
磁流变减振驱动器的响应时间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平行平板间磁流变液流变后的非稳态过程,建立了磁流变减振驱动器响应时间的计算理论。分析表明,磁流变减振驱动器响应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流体的动力粘度和活塞与缸体的间隙,而与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和活塞两端的压差无关,利用此理论初步估计的磁流变减振驱动器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其次,通过瞬间改变输入电流,进行了磁流变减振驱动器阻尼力响应时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减振驱动器的响应时间为百毫秒级,远远大于理论值。最后,计算分析表明,液体气泡的存在延缓了减振驱动器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60.
可控流体减振驱动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电流变和磁流变流体是两类性能极为相似的可控流体。本文概述了这两类可控流体的基本性能的本构关系,综合了用它们制作 的减振驱劝器的装置形式、计算理论和在结构振控制中的应用,比较了这两种流体及其装置的性能的特点,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