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墨西哥湾在侏罗纪时成为半封闭海,沉积了大套的含膏盐岩层,经历4个阶段的演化构建出了不同形态的盐岩体,进而控制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形态以及圈闭类型。该区含膏盐岩层系不仅是良好的烃源岩,而且是良好的储集层和盖层,因此,研究该区盐岩层的构造演化、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对了解该区的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中国叠合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海相盆地形成和盆地叠加改造两大构造期,发生了多期构造变动下的多期油气成藏及后期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构造运动决定了叠合盆地海相层系成藏条件与油气保存的差异性,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构成的盆山结构决定了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优劣。膏盐岩和泥页岩是叠合盆地中最主要的两类盖层,多期构造变动背景下盖层的封盖有效性是油气保存的重要条件。岩浆活动时间与油气生成、运移时间的先后配置关系同油气保存密切相关。地下水水文和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油气保存条件的判识性指标来指示油气运移、聚集及破坏。油气的聚集和散失量模拟提供了一种油气保存条件定量研究的新思路。油气保存单元和保存系统的概念及相关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油气保存条件的分割性。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全面分析油气保存条件各影响因素的多维时空配置关系,多角度系统评价叠合盆地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对于圈闭评价优选及海相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为了寻找巴基斯坦海域油气勘探方向,对收集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对最新采集的柱状样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巴基斯坦海域烃源岩普遍存在,而储集岩主要为始新统的生物礁和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巴基斯坦海域北部的马克兰增生楔物源可能主要为细碎屑岩,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分布局限,油气勘探前景差;而在巴基斯坦海域东部的印度扇,中新统河道砂岩分布广,储集性能好。因此,巴基斯坦海域的油气勘探应以东部印度扇为勘探靶区,其主要的勘探层位应以陆架区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和深水区始新统的礁灰岩为主。  相似文献   
45.
为了预测北黄海西部海域的含油气远景,利用沉积物矿物鉴定、红外光谱和有机气相色谱对150个站位542个表层样和柱状样中的沥青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北黄海西部海域存在相当数量的沥青组分,主要分布在粒度较细的研究区西部,主要走向NNE,其次为NW。不同深度沥青颗粒的OEP值显示,北黄海西部海底存在轻微油污染。结合前人对北黄海烃源岩和前中生界基底的研究成果以及沥青高含量分布区的位置,预测沉积物中的沥青组分可能来自另一套烃源岩——下古生界灰岩。  相似文献   
46.
南黄海盆地位于扬子地块东缘,占据了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其构造演化过程可与中—上扬子区类比.南黄海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其中印支运动在盆地的定型及改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印支运动在盆地不同部位的构造响应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并不明确.依据南黄海盆地多年的研究成果,结合最新区域地震、钻井等资料,认...  相似文献   
47.
48.
梁杰 《地理教学》2011,(22):23-24
1.地理风貌:社区地理位置、交通状况2.历史延革:历史地理区域变迁、风土民俗与环境  相似文献   
49.
巴基斯坦海域地处全球三大板块交汇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快速隆升,并在巴基斯坦东部海域发育世界第2大深水扇——印度扇;此外,还位于亚洲两大季风区之一的印度季风区,是研究"构造-沉积-气候"耦合问题的天然有利场所.通过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对巴基斯坦东部...  相似文献   
50.
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实际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的地层和沉积特征,对比了陆域邻区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中生界的储层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期为进一步油气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及勘探方向的优选提供依据。分析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储层类型多,主要包括砂岩储层、风化壳储层和火山岩储层,其中以砂岩储层为主;中生界储层储集条件好,白垩系总体上优于侏罗系,但非均质性非常强。砂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沉积环境,主要分布在河流、扇三角洲、滨岸等相带;风化壳储层、火山碎屑岩储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高部位凸起区是其重要的潜在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