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射阳站探空资料、旋翼无人机探测资料等,分析2019年10月19日夜间到20日江苏东部沿海地区一次强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根据无人机垂直观测资料及湍流参数Ri结果发现: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近地面始终存在强贴地逆温,最大逆温强度达4.6℃/(100 m)。在大雾形成到发展阶段,逆温逐渐增强,弱湍流区的发展高度也逐渐抬升,最大发展高度达280 m,雾层厚度逐渐增大。大雾成熟阶段,逆温层高度达到最大250 m,而此时受太阳辐射影响,逆温层上层湍流开始逐渐增强,弱湍流区发展高度降至150 m。大雾消散阶段,逆温减弱,雾层厚度迅速降低,湍流增强,逆温层逐渐趋于消散。在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逆温层之上均存在较大的东南风,海上暖湿气流的输送不仅使逆温得以加强和维持,而且在冷的下垫面上促进了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强浓雾。无人机垂直观测完整的获取了此次大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Ri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大雾发生期间稳定层高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