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河口红树林湿地CH_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甲烷(CH4)是大气中除 CO2外最为丰富的含碳组分,其浓度以每年 0. 7%- 1. 1%的速率递增[1,2].尽管大气 CH4含量仅为 CO2的二百分之一,但却对预计的全球变暖约有 20%的贡献率,而CO2的贡献率约为50%[3,4],由这些数据推算得一个分子的CH4比一个分子的CO2(目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的增暖潜值高约80倍. 很多研究者对全球大气CH4的预算结果均表明,湿地是大气 CH4最重要的生物源[5,6],约占全球 CH4源的 40%~50%[7].湿地 CH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  相似文献   
82.
厦门西港西南部潮间带光滩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厦门西港西南部潮间带无植被滩涂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光滩土壤中平均总菌数为18.4×104个/g(dry),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平均数量分别为17.4×103、10.1×103和2.1×101个/g(dry),分别占总菌数的94.53%、5.45%和0.02%;不同位点的总菌数及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的数量与它们所占总菌数的百分比存在着差异,这与不同位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N含量和受污染干扰的程度相关,数量特征可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的数量与土壤盐含量有关,放线菌在低盐份下的培养数量多、生长好,高盐份胁迫可能是丝状真菌数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3.
木榄属3种红树植物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  周涵韬  陈攀  林鹏 《海洋科学》2005,29(5):23-28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榄属(Bruguiera)3种红树木榄(Bruguiera gynmorrhiza)、海莲(B.serangula)、尖瓣海莲(B.serangula var.rhynchopetala)进行遗传亲缘关系研究。12个RAPD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240和191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38.75%和52.88%,ISSR检测到的多态位点率高于RAPD。运用Nei指数法计算木榄-海莲、木榄-尖瓣海莲、海莲-尖瓣海莲之间的遗传距离.RAPD分析结果为0.47、0.36、0.29,ISSR分析结果为0.62、0.4l、0.32。同时运用UPGMA统计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海莲和尖瓣海莲聚为一组,木揽单独一组。结合宏观形态和等位酶资料,作者把尖瓣海莲确定为海莲的变种。  相似文献   
84.
海南海莲红树林土壤CH4的产生及其某些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CH4预算的估算表明,湿地是大气CH4最大的生物排放源[1].旨在估算全球大气CH4湿地源强的工作大多集中在内陆淡水环境,因为在此环境的CH4通量较大[2].国外对海岸盐沼的CH4排放也有一些报道,发现其通量变化范围较大,并进而研究了温度、土壤湿度、盐度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因素对CH4排放的影响[3].  相似文献   
85.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透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认识、分析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机理的重要途径,是合理开发油田的基础。本文在总结低渗透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对以火山岩、凝灰岩岩屑为主的岩屑砂岩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碎屑颗粒的成份、结构,其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其粘土矿物的产状对相对渗透率曲线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合理开发此类低渗透油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许振浩  马文  李术才  林鹏  梁锋  许广璐  李珊  韩涛  石恒 《地质论评》2022,68(6):2290-2304
岩性识别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过于依赖经验和地质专业知识积累,不仅耗时长、专业性强,还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导致准确率不理想。笔者等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之后总结了最新涌现的智能化识别方法,最后详细介绍了基于岩石图像、镜下图像、图像与元素信息融合等的智能识别方法。基于岩石图像的识别方法对于文中的岩石识别准确率可达90%以上,基于图像与元素融合的岩性识别方法可以降低图像相似度高、风化破坏表观特征等因素对识别准确度的影响。笔者等认为当前岩性智能化识别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综合各类数据源的优势,利用机器学习深度挖掘岩石元素、矿物、光谱和表观特征间的内在关联性,有利于突破单源信息的局限性,实现岩性快速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87.
88.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ributyltin (TBT) exposure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the activity levels of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nd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P and AKP) enzymes in the small abalone, 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 We collected samples of the hepatopancreas and hemolymph 2, 6, 24, 48, 96, and 192 h after exposure to 0.35 μg (Sn)/L TBT. In the hepatopancreas, ACP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nimals exposed to TBT 2, 24, and 96 h post-exposu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nimals. AKP activity was also higher after 2 h, but SOD and CAT activity was unchanged. The concentration of MDA in the hemolymp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nimals 2 and 6 h post-exposure. In the hemolymph of animals exposed to TBT, ACP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animals 192 h post-exposure, whereas AKP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2 and 192 h post-exposure. Hemolymph SOD activity and levels of MD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animals 24 h after exposure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96 h.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xposure to TBT cause rapid changes in ACP and AKP activity as well as alte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MDA in the hepatopancreas and hemolymph. SOD and CAT do not appear to be involved in the detoxification of TBT in the hepatopancreas of small abalone.  相似文献   
89.
不同盐度梯度的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九江江口不同盐度梯度的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桐花树种群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观察杂合度为0.300,期望杂合度为0.215。种群间遗分化系数较小为GST=0.101,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10.1%来自种群间。种群间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均值分别为0.045和0.955,其中流畅,Nm=2.09。  相似文献   
90.
中国红树植物生态解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元跃  林鹏 《海洋科学》2006,30(4):69-73
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影响了形态构成,使植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研究植物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就称为“植物生态解剖学”,它既是植物解剖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植物解剖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一学科有了较快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从植物个体、组织、细胞、亚细胞水平各个层次上来研究植物与生态环境或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形态解剖学指标来指示、评价环境质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