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各城市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天气形势和PM10的浓度资料分析福建沿海城市群低能见度天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福建沿海主要城市分成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城市群。结果表明:北部城市群每年霾日只有8-26 d,低能见度主要是由(轻)雾引起的,而中、南部城市群低能见度主要是由霾引起的;各城市群(轻)雾和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至翌年6月,7-11月出现率极低,而平均能见度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各城市群的低能见度、(轻)雾和霾均以“短暂”为主,其次是“半天”,“全天”最少;低涡切变下(轻)雾的日数最多,其次是高空槽和暖区辐合,再其次是变性冷高压;霾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暖区辐合、高空槽和变性冷高压3种天气形势;PM10浓度在霾、非低能见度天气下和(轻)雾天气条件下分别为0.068-0.109 mg·m-3、0.041-0.072 mg·m-3和0.044-0.064 mg·m-3。  相似文献   
12.
福建高山、重点城市春季TSP对降水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福建九仙山和福州市两地监测的TSP资料,对高山、重点城市的TSP酸碱特性和酸化缓冲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九仙山、福州市的TSP均为酸性颗粒物,是福建省春季酸雨的致酸因子之一,福州市的TSP致酸性能比九仙山的弱。  相似文献   
13.
福建“98.6”中尺度强降水红外云图特征量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福建省“98.6”中尺度强降水红外云图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6月份中尺度对流云团出现强降水(某站小时雨量≥8mm)机率达到70%,云顶温度TBB平均值为-58℃,冷层(TBB≤-44℃)云温面积占有率TBZ为42%。可以利用冷层云温面积占有率绝对增量△TBZ及云温档次号TBBi作为影响因子估测地面降水。  相似文献   
14.
蛟河盆地是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一个中生代断陷型盆地,由3 个Ⅰ级构造单元( 蛟北坳陷、蛟南坳陷、蛟东断坡) 组成。盆地内广泛发育下白垩统奶子山组、乌林组及保家屯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从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以及储盖条件等方面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综合研究表明,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主要有利区块位于蛟北坳陷,其次为蛟南坳陷。  相似文献   
15.
福州天气形势分型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6年地面天气图和500 hPa高空图,将影响福州的天气形势分为10型,结合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统计2002-2006年福州全年、冬半年、夏半年不同天气形势型的出现率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分析不同天气形势下大气扩散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锋前暖区和地面倒槽是最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型,台风(热带辐合带)和低涡锋面是最有利于扩散的天气型;冬半年高压后部、锋前暖区和地面倒槽对污染物浓度增大的影响最大,低涡锋面、高压脊和高压底部对污染物浓度减小的影响最大;夏半年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外围、低涡锋面、副热带高压对污染物浓度减小的影响最大,其他天气型影响下污染物浓度变化幅度为正值。  相似文献   
16.
华南前汛期福建古田地区的主要降水云系为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本文利用9年从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内观测到的亮带回波资料对古田地区前汛期的亮带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亮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在不同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下的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空气质量状况时空变化及其与天气系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2006年福州市PMlO、NO2和S02逐日资料及同期08:00 850 hPa天气图资料,采用统计学和天气气候分类方法,综合分析福州市5年来空气质量总体状况,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天气系统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市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PMlO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N02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SO2浓度变化不明显;市区交通要道的N02和S02污染浓度值最高,高山站的各种污染物浓度值均低于市区.副热带高压和低压倒槽影响下福州市不会出现轻度污染事件,轻度污染出现机会超过5%的天气系统有冷槽、均压场、暖区辐合和大陆高压;暖区辐合的天气里,等级良的出现率为各类天气系统之首;低压和低压倒槽影响下,等级优的出现率高于良.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硫沉降量变化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三维欧拉污染物输送模式模拟了1995、2000、2002年福建省本省排放源造成的和邻近省份排放源向其输送的硫沉降量,结果表明,福建省接收的硫沉降量有一半以上是由周围省份的远距离输送造成的。进而分析了每年4个季节硫沉降的变化特点,并结合福建省气象条件给出理论解释。最后,把这3年福建省SO2及SO42-年沉降量和各季节沉降量分别作了比较,结果显示,造成福建省SO2沉降的主要来源是本省的排放源,而SO42-沉降中外来源占很大比例,超过了50%。  相似文献   
19.
20.
以2002~2003年福建省14个城市和1个高山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了各城市城区和郊区及高山在不同条件下的酸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03年福建省低层大气的降水为酸性.多数城市城区和郊区酸雨污染程度差异较大,城区降水酸度主要由局地污染源的化学属性所决定,郊区酸雨污染是外来污染源影响的结果;九仙山酸雨污染基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多数城市受四季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高空风向变化影响城市城区和郊区降水的酸碱性,而城市城区和郊区降水酸度的差异与局地污染源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