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正>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发展进程中,省厅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启生同志多次听  相似文献   
852.
岷山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地区,还是保护大熊猫的关键区域。本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基础,运用图论分析法研究了岷山地区影响大熊猫生境的人类活动方式,以及这些影响因子相互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大熊猫生境的人类活动的66对组合中,47.0%的因子间存在直接的联系,其中89.2%的影响具有增大效应。这说明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具有协同增大效应,并占主导地位。旅游景点开发、公路建设、采矿、高压电线、农业开发、放牧、薪柴采集这些影响因子存在强连通性,它们会将其他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放大,加剧对大熊猫生境的不利影响,表明它们是影响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的主导人类活动。要想有效地保护岷山地区的大熊猫生境,就必须对这些主导人类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本研究还表明图论分析法有助于明确影响熊猫生境的主导和关键因子,它能为制定有效的大熊猫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3.
经验正交函数(EOF)是描述声速剖面的有效基函数,通常只需要前几阶EOF即可较为精确地表示声速剖面。但使用EOF重构的声速剖面进行多波束测量声速改正时,选取的阶次未必满足多波束测深精度要求。针对此问题,首先介绍了EOF表示声速剖面的原理及流程,然后以北海某区域实测声速剖面数据为例,分析了不同阶次EOF拟合声速剖面误差以及不同阶次EOF拟合声速剖面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最后结合NOAA对多波束测量声速剖面误差造成的水深限差要求确定EOF阶次,实现了在满足多波束测深精度的同时,合理确定EOF阶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4.
分析了泉州湾溶解无机氮(DIN)春季的含量分布、组成、潮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高值区判断洛阳江口以县区农田养殖输入硝酸氮(NO_3~--N)为主,而晋江口以市区生活污水输入氨氮(NH_4~+-N)为主,DIN含量的平面分布受NO_3~--N与NH_4~+-N共同控制.DIN的平均组成为NO_3~--N最高,NH_4~+-N其次,NO_2~--N远低于二者,NH_4~+-N平均占比达35%左右,DIN的组成未达到热力学平衡.根据DIN含量与溶解氧(DO)及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性分析,推测三氮转换不仅受到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还受更为复杂的来源、人类活动及生物过程等的影响;根据DIN含量与盐度的关系,NO_3~--N及NO2--N均呈现保守行为,NH_4~+-N淡水端有一定的增加现象,DIN含量与盐度的关系受NO_3~--N和NH_4~+-N共同控制;DIN含量还受到悬浮物含量、温度、盐度及p H值等环境因子的控制,结合DIN含量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及分布情况,可推测春季DIN主要来源不是浮游植物分解.不同站位DIN含量的潮期变化相似,基本上都表现为涨潮冲淡作用下含量降低而落潮后回升.除此之外,泉州湾DIN含量的年际增长及超标均比较严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55.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阿尔曼太蛇绿岩被认为是早古生代大洋岩石圈残片,其主要由地幔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以及硅质岩组成。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发现在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内侵入了大量的岩体,主要为闪长岩以及闪长玢岩。本文通过LA-ICP-MS 锆石U-Pb 定年,获得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为497.3 ± 4.5 Ma,而后期侵入的闪长玢岩的年龄为424.5 ± 3.1 Ma。前人研究认为这些闪长玢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文认为这些后期侵入的闪长玢岩是岛弧岩浆作用的结果, 推测阿尔曼太蛇绿岩为一个岛弧多期次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6.
通过对荒漠区荒地、绿洲区耕地及摞荒地厚层包气带剖面土壤水的含水率、易溶盐离子及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测定和分析,对厚层包气带区土壤水的补给来源及地下水的垂向补给量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荒漠区荒地、绿洲区耕地与摞荒地土壤含水率、易溶盐中氯离子与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在垂向上均呈现旋回变化,每个旋回经历了一次新水入渗补给的过程。绿洲区土壤水与荒漠区土壤补给水中的δD值为-124.10‰~-94.44‰,土壤补给水来源于冬季大气降水或降雪的入渗补给。绿洲内耕地区、摞荒地区及荒漠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分别为1.29~5.53 mm/a、0.52~1.85 mm/a及0.03~0.08 mm/a。  相似文献   
857.
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形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区域(盆地)地下水流系统模拟研究中,常用的定水头与通量两种上边界条件刻画方法与实际条件存在差距。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差异和各自适用条件,采用解析法讨论地下水位的形成控制机制,提出了改进后的变通量上边界数值模型,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流系统为例分析了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水流系统地下水位受地形、补给条件和渗透系数三者共同控制,同时特有的气候、地形和岩性组合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影响地下水流系统的发育演化。采用变通量上边界法探讨上边界条件改变对盆地水流系统的影响,对深刻认识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形成演化机制,揭示地下水系统与上边界气候变化、植被生态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58.
建筑物基底隔震系统参数的设计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1]提出的参数的迭你修正求解技术,给出了考虑基础摇摆运动影响的较高建筑物基底隔震系统数的确定方法。该运算简单,地面运动输入可采用设计谱值,适合于工程应用,算例结果表明,所求参数可以达到满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859.
林建生 《华南地震》1990,10(2):17-24
本文通过对泉州古石塔的西塔场地进行地震动特征和塔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得到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对塔体与塔址场地产生地震动影响的有关参数,有关结果对了解石结构的抗震能力及这次大震可能存在的影响程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60.
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简要介绍近年来南雄盆地地层研究的主要进展。在始兴陆源浈水组及南雄城南上湖组坪岭段发现窃蛋龙类,后者还见鸭咀龙类;界址、水口、下坪及始兴斜谭等地大凤组产大量以圆形蛋类为主的蛋化石;南雄盆地西区南雄群中发现叶肢介、昆虫、鲎虫、有孔虫等;初步查明阶齿兽在地层中的分布,在大塘剖面其首次出现距上湖组底界约60m,最高层位见于浓山组;利用测定蛋壳的稳定同位素和铱元素富集异常探讨恐龙绝灭;白垩系一古近系界线划分目前存在4种意见:1)划在上湖组近底部(根据恐龙绝灭),2)坪岭段/下惠段之间(根据介形虫),3)坪岭段上部(根据阶齿兽,腹足类)和4)浈水组中上部(根据孢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