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在晋东北灵丘地区进行1/5万重力测量,划分出了18个局部高值异常,9条含铁建造带,结合地质矿产资料推测,其均为铁矿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22.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占溶解有机碳(DOC)10%~90%,其浓度影响水环境碳循环过程、污染物质迁移以及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分析东北地区水库DOC碳循环情况,本文于2015—2020年对第二松花江流域典型水库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进行5次现场观测和室内实验,在分析CDOM吸收特性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利用波段比值法建立CDOM浓度反演模型(R2=0.82),根据实测值CDOM与DOC的强相关性(R2=0.78),进而估算水库DOC浓度。结果表明:(1)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和Landsat系列卫星能够对东北内陆水库CDOM浓度进行良好反演,(2)2000—2020年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年际CDOM和DOC浓度变化不大,在2010年之后表现出轻微上升趋势,CDOM浓度从支流和干流的汇入到主库区呈现逐渐减少趋势,(3)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M值(CDOM在250和365 nm处吸收系数比值)和S275~295(CDOM在275~295 nm波段处的吸收光谱的斜率)较小、SUVA254<...  相似文献   
23.
解飞  卢鹏  程斌  杨倩  李志军 《湖泊科学》2022,34(2):695-698
大量球状冰集聚排列是自然界中较为罕见的现象,一般发生在浅滩、湖岸和河岸处.因球状冰形态特征的特殊性,常被称之为冰球、冰蛋.球状冰的形成与发展受气象、水动力和水滨地形条件等多因素共同控制,且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必须在短时间内多因素协同干预才可能引发冰球集聚.正是凭借"制造"条件的苛刻性导致了冰球集聚现象的罕见,也造成了全球各地冰球出现的位置、形态和数量之间存在差异.已有来自于德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关于冰球现象的报道,但发生频率极少,约20~ 30年一次.近年来在吉林省的查干湖和四海湖发现了冰蛋现象,但关于球状冰从形成到大量集聚之间的定量研究依然缺少实测数据分析支撑.毫无疑问,来自大自然的神奇现象为科学探索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乐趣.  相似文献   
24.
湖冰光谱特征是湖冰遥感反演的物理基础,是研究湖冰光学特性和空间分布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查干湖为例,使用ASD Field 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冰封期不同类型湖冰、积雪和水体光谱,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和包络线去除法分析白冰、灰冰、黑冰、雪冰、积雪和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探索气泡对湖冰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积雪和雪冰、白冰和灰冰、黑冰和水体的反射特征随着波长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冰的反射率介于积雪和水体之间,其中白冰的反射率高于灰冰和黑冰,在包络线去除结果中,黑冰和水体在440 nm吸收谷处的吸收面积为5.184和10.878、吸收深度为0.052和0.106,雪、雪冰、白冰、灰冰在800和1030 nm吸收谷处的吸收面积和吸收深度的变化表现为雪<雪冰<灰冰<白冰。气泡是影响湖冰光谱特征的重要因素,气泡使白冰反射率减小和黑冰反射率增大,并且气泡使得白冰在800/1030nm和黑冰在440 nm处的吸收面积和吸收深度减小,其中气泡大小和疏密程度的不同会导致湖冰反射率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同时,本文选取时间同步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在完成辐...  相似文献   
25.
周建军  杨倩  张曼 《湖泊科学》2019,31(1):1-17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揭示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冬季下泄水温抬高5.32℃、夏初降低3.45℃、过程滞后30~43天,三峡水库冬季水温平均高于气温10℃,且随水库蓄水位和上游水库增加不断升高.长江是罕见的从高热河源流向低热潮湿地区的世界大河,干流三峡等大型水库流量大、库容大且基本没有温度分层,水库滞热、散热和下泄热量巨大,下游水温改变范围超过汉口.需要重视的两个宏观效应:一是超温大幅降低水库和下游水溶解氧(DO),影响程度已与长江平均化学需氧量(COD)等污染同数量级,加上加速COD等耗氧,水温升高的污染危害更大;二是水库冬季巨大散热,11-1月库区平均散热强度241 W/m2、总热功率2.43亿kW,下泄潜在热量3.16亿kW、超过天然1.73亿kW,水库散发和下泄热量相当于全国平均用电功率.2030年上游水电按规划全面建成后,冬季上游水库群还将附加吸热2亿kW(年热量2万亿kWh).DO是大坝对天然河流环境改变的重要方面,三峡支流库区现在连年水华、干流出现缺氧,水温升高进一步降低DO浓度和促进环境耗氧是当前库区和下游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冬季干热河谷输出热水、2030年后更多梯级水库吸热并通过河流转移到三峡水库,巨大附加散热量对周边环境、水资源、土壤墒情和局部气候影响需要认真研究.建议在干热河谷梯级水库大规模布局水面光伏(PPV).一方面遮挡短波辐射抑制下游三峡入库水温进一步升高,另一方面利用梯级水电巨大储能、调节优势与光伏资源,互补互助、集约和大规模开发西南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调节资源.本文研究显示PPV电量巨大和结构优势明显,是改善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和提升水电的发展方向,还可带动更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启膈化瘀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与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6 例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纳入本研究,给予启膈化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30%(42/46);主要临床证候(吞咽困难、呕吐痰涎、消瘦乏力、胸背疼痛、声音嘶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膈化瘀汤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介绍杨倩教授治疗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经验。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及营养状况,但常见胸骨后疼痛、异物感及呕吐等术后并发症。杨教授认为本病属于“噎膈”范畴,治疗宜以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主,应用启膈散加减化裁,并佐以滋阴润燥药物,以达润燥解郁、化痰降逆之效,可进一步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促进免疫调节,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29.
利用锡林郭勒盟气象资料和白灾调查资料,分析了冬季白灾成因、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锡林郭勒盟冬季白灾由冬季降雪量决定,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是衡量灾情的主要指标;白灾的形成受降雪时间和冬季温度影响;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发生频率较高,全盟性白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000年以来是锡林郭勒盟冬季白灾发生最少的时期。  相似文献   
30.
杨倩  陈朝平  陈权亮 《气象科技》2020,48(6):887-897
基于SCMOC、SNWFD、SPCO 3种模式2016—2018年的逐日2 m日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资料及对应的实况站点数据,分析讨论了四川地区精细化订正产品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① 3种模式中,客观方法SPCO与人工订正SNWFD在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能力相当,均高于SCMOC;②四川地区东部的预报效果整体好于西部地区,且川西高原、凉山州地区预报误差最大;③对于季节,夏、秋两季预报效果好于春、冬季节;④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误差逐渐增大;⑤四川地区,2 m日最低温度的预报效果好于日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