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云南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采用 Carius 管溶矿、蒸馏法分离 Os、丙酮萃取 Re 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合测定法,对云南白马寨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物矿硫化物矿石进行了 Re-Os 同位素精确定年,得出其等时线年龄为259±18Ma(MSWD=0.028),~(187)Os/~(188)Os 初始值为0 455±0 024,相当于γ(Os(t)为 263。硫化物矿石 Re/Os 比值为11.56~21.04。研究结果显示,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与峨眉大火山岩省主喷发期基本同时,其物质来源属壳-幔混合来源,壳源 Os 的加入量约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72.
四川力马河镍矿Os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力马河镍矿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一个有代表性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岩体主要由辉长-闪长岩及斜长辉石橄榄岩组成.Re-Os同位素分析样品包括非矿化斜长辉石橄榄岩、斑点状(浸染状)、陨铁状(网脉状)矿石及其选纯硫化物、块状硫化物.  相似文献   
73.
小秦岭金(钼)矿床辉钼矿铼_锇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8,自引:12,他引:38  
最近在河南灵宝小秦岭地区大湖金矿及其附近的泉家峪含金石英脉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钼矿化。为了研究小秦岭金矿集中区钼矿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大湖金(钼)矿床及泉家峪石英脉型金钼矿体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在大湖钼金矿石中获得3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23.0±2.8)Ma、(223.7±2.6)Ma和(232.9±2.7)Ma;泉家峪钼金矿石中2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29.1±1.6)Ma和(130.8±1.5)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的成矿作用不仅发生于燕山期,而且还发生在印支期。与金堆城、黄龙铺等典型钼矿床不同,大湖和泉家峪矿床中辉钼矿含铼很低,可能表明它们的成矿物质来自壳源。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葫芦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Os同位素物质来源示踪研究, 其187Os/188Os初始比值介于1.40~1.97,γOs值介于1110~1565,平均为1379, 表明在成矿过程及岩浆侵位期间有大量地壳物质加入到成矿系统中。  相似文献   
75.
青藏高原东段三个斑岩型矿床(玉龙、马厂箐和西范坪)产出于大陆碰撞环境,与喜马拉雅期埃达克质斑岩有关,并为新生代大规模走滑断裂所控制.在印度-亚洲碰撞带东部3个斑岩Cu-Mo-Au矿床已识别出3个明显的成矿幕次①玉龙矿区,石英-绢云母蚀变带中的硫化物石英脉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40.1±1.8Ma, 与赋矿围岩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40.9±0.1 Ma一致,表明Cu-Mo 矿化发生在斑岩岩浆作用的晚期阶段(约40Ma), 但热液系统至少延长到约36Ma,热液系统持续时间大于4Ma, 其间,构造控制的高级泥化蚀变叠加于早期斑岩型矿体中高硫化物矿化之上形成富矿体.②马厂箐矿区,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5.8±1.6Ma, 与容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和全岩Rb-Sr 年龄 (35~36Ma)一致,但早于含金石英正长斑岩的全岩K-Ar 年龄 (31~32 Ma),表明马厂箐斑岩热液系统的寿命为约4Ma, 其间,约36Ma有钾硅酸盐蚀变和Cu-Mo矿化, 而同Au 矿化密切的高级泥化蚀变发生在晚期 (31~32Ma).③西范坪矿区,钾硅酸盐蚀变带内辉钼矿等时线年龄32.1±1.6Ma最年轻,晚于热液蚀变黑云母和角闪石的K-Ar年龄33.5~34.6Ma, 很可能反映了斑岩热液系统在约32 Ma终止,如此短时的热液系统正是导致西范坪绢云母化蚀变微弱和高级泥化蚀变的缺失的原因.斑岩热液系统的寿命与矿床金属吨位(规模)的正相关,本区巨量玉龙斑岩铜矿可能与其热液活动时期延长有关.而热液系统的延长又与多期次的岩浆侵入有关.因此,从走滑挤压场(55~40Ma)到走滑拉张场(24~17Ma)的构造应力转换期内,幕式的应力松弛引起多期岩浆侵入是导致印度-亚洲碰撞带内热液系统的延长和叠加成矿作用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186锇和188锇双同位素稀释法在辉钼矿铼—锇测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屈文俊  杜安道 《岩矿测试》2000,19(4):241-244
以经过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仪准确标定的^186Os和^188Os双同位素作为稀释剂,利用^186Os和^188Os计算^187Os的含量,能有效地减少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187Os时由于仪器本身的不稳定性及质量歧视效应所产生的误差,使测量准确度比用单同位素作为稀释剂有明显提高。方法应用于辉钼矿Re-Os年龄标准参考物及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一致,5份试样测定的RSD〈3%。  相似文献   
77.
铼-锇同位素定年法中丙酮萃取铼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文章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铼-锇定年法中丙酮萃取铼的实验条件,对萃取介质的碱度和萃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并对振荡萃取时间以及碱洗进行了选择。优化后的实验条件对铼有较高的回收率,对其他杂质元素也有较高的分离系数,不仅简化了实验流程,而且节约了化学试剂。  相似文献   
78.
大颗粒辉钼矿Re-Os同位素失耦现象及187Os迁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超  屈文俊  杜安道 《矿床地质》2009,28(5):707-712
对采自西华山钨矿的大颗粒辉钼矿样品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取样,并对其年龄分别进行精确厘定,得到了不同的Re-Os模式年龄值,验证了失耦现象的存在.从原理上对失耦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解释,并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187Os可能的迁移模型.取样方式的不同会对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多取样,细磨碎"的原则,这对于能获得科学真实的与地质背景相符的Re-Os同位素地质年龄,从而深入探讨矿床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进展及ICP-MS精确定年测试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Re-Os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综述了样品分解和Re-Os分离富集的主要方法,重点对ICP-MS法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做了较详尽的介绍,包括质量分馏校正、干扰校正、含量初测、取样量的确定、稀释剂的稀释比及稀释剂加入量等,以确保高精度测试;评述了ICP-MS最常见的测定对象-辉钼矿中Re-Os的失耦现象及降低其对Re-Os同位素定年影响的对策,文中描述了由测定同位素比值计算含量时的误差传递公式并重申了最佳稀释比。最后,指出了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中应该关注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80.
杨刚  杜安道  陈江峰 《地学前缘》2004,11(2):445-452
1 90 Pt通过α衰变生成1 86Os ,目前采用的衰变常数λ =1 .5 4 2× 1 0 -1 2 a-1 是由诺里尔斯克矿床的Pt Os等时线确定的。IIAB群铁陨石的1 90 Pt 1 86Os等时线年龄为 (4 2 90± 2 84 )Ma(2σ) ,说明Pt Os定年方法可能主要适合于古老样品。Pt Os体系的示踪研究以夏威夷现代地幔柱和诺里尔斯克矿床 (与西伯利亚地幔柱有关 )等为例 ,夏威夷苦橄岩的N(1 86Os) /N(1 88Os)值为 0 .1 1 98339~ 0 .1 1 985 2 6 ,γ(Os)为 1 .2 3~ 9.0 6 ,诺里尔斯克矿石的N(1 86Os) /N(1 88Os)为 0 .1 1 984 9,γ(Os)为 8,这种1 86Os/ 1 88Os 1 87Os/ 1 88Os双异常现象揭示了地幔柱物质中有来自地球外核的Os的贡献 ,这是迄今为止Pt Os体系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最大贡献。Pt Os体系在壳源岩石方面的研究以肖德贝里Cu Ni硫化物矿床为例。研究支持肖德贝里的矿石主要来自地壳的结论 ,并可用二元混合模型 (太古宙苏必利尔省和元古宙Huronian省的沉积变质岩 )来解释其1 87Os/ 1 88Os同位素组成。但是该矿区的某些矿床的1 86Os/ 1 88Os比值偏高 ,需要有古老的Pt/Os比高的镁铁质岩的加入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