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61.
美国地质调查的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南北战争之前的地质调查→西部四次重大的地质调查→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确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式成立→战争期间的地质调查→20世纪的地质调查→目前的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62.
李虹 《河南气象》2002,(3):35-36
介绍了防雷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对防护对象的勘察时间和内容,设计依据、内容和程序,以及施工和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63.
李虹 《武测科技》1995,(2):42-45
本文采用傅里叶分析方法研究了在非线性系统中高阶交调的构成及其振幅的计算问题,所导出的结果适用于一般多载波系统。  相似文献   
64.
澳大利亚是最早参加南极科学考察的国家之一。他们在那里建立了四个考察站,其中,莫森站、戴维斯站和凯西站是南极考察站,马阔里岛站为亚南极考察站。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在这四个站进行了常规的气象观测,各站的天气记录收藏在澳大利亚气象局。  相似文献   
65.
根据经济学理论,研究影响测绘生产增长的因素,建立衡量测绘科技作用的教学模型,提出一套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量化指标及其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66.
1998年8月台湾海峡表层温、盐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 998年 8月台湾海峡表层温、盐度的观测结果 ,分析了调查期间所出现的几个低温高盐区 ,结果表明 :(1 )东山和南澳近岸海域出现 2个低温高盐区 ,温度低达 2 3 5℃ ,盐度接近 3 4 0 ,而且在此低温高盐区的南侧存在明显的温、盐度锋面 ,其强度分别可达 0 1 8℃·km- 1 和 0 1 4·km- 1 ;(2 )平潭岛以南及其东北部近岸海域存在范围较大的低温高盐区 ,其中平潭岛以南近岸的表层水温比邻近海域约低 1 5— 3 0℃ ;(3 )在泉州外海也出现一个低温高盐区 ,温度低于 2 7 0℃ ,盐度高于 3 4 0。  相似文献   
67.
根据经济理论,研究影响测绘生产增长的因素,建立衡量测绘科技作用的教学模型,提出一套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量化指标及其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68.
MATLAB语言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MATLAB语言的发展,分析了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与技术特点,并给出了它在图像与信号处理中的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9.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微相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里塔格组作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引起广泛关注, 但沉积微相分析及其对有利储层控制研究尚且薄弱.研究利用大量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 开展了精细的微相分析、高精度的层序对比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等研究.在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台地内识别出9种沉积微相(Mf1-Mf9), 概括出台缘礁-滩型(MA1)、台缘-台内滩型(MA2)和台内环潮坪型(MA3)等3种微相组合, 在三级层序内以次级海泛面限定的四级层序中可发育一个或多个微相组合.在高精度层序与沉积微相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储层段即良里塔格组SQ2高位域的沉积微相模式, 重点揭示了台地边缘各微相发育分布的差异.高能微相是良里塔格组有利储层的物质基础, 易受准同生大气淡水溶蚀且更易产生裂缝从而形成优质储渗体, 低能微相在构造裂缝、埋藏岩溶和(或)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后也能成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70.
徐伟  杜晓峰  宋章强  李正宇  李虹 《地球科学》2020,45(10):3618-3632
渤海海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随着近年来混积型储层的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要发现,混合沉积分布规律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大量基础资料,对渤海海域古近系混合沉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明确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完善了混合沉积相关地质认识.渤海海域古近系沙一二段(E2s1-2)主要发育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以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为主的混积岩以及以化学成因碳酸盐矿物为主的混积岩三大类岩石类型.受控于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混合沉积主要发育于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在空间上远离区域物源体系,主要围绕盆内局部凸起分布,低凸起、凸起倾末端、近岸隆起、远岸隆起等正向的水下古地貌单元是混合沉积发育的有利部位.根据发育位置、古地貌背景、与陆源碎屑供给的关系等古地理要素,混合沉积成因样式可分为近岸混积扇三角洲、近岸扇体侧翼混积滩坝、近岸隆起混积滩坝、远岸隆起混积滩坝4种类型及六亚类.近岸混积扇三角洲、近岸扇体侧翼混积生屑滩坝、近岸隆起混积碎屑滩坝、远岸潜山隆起混积生屑滩坝4种具体类型的混合沉积物产出规模与厚度较大,易形成粒度粗、生屑含量高、杂基含量少、白云石化作用发育、物性条件较好、产能较高的优质储层,是较为有利的勘探类型.上述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一批混积型储层的重大勘探发现,揭示了混合沉积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海域中深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