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地下水位预测: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下水数值模型为例,分析了集合卡尔曼滤波在进行数据融合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根据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实际功能,并结合中国地下水监测的实际状况,分析了集合卡尔曼滤波在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在未来地下水位预报预警工作中,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技术提高地下水位预测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通过建立试验点水热传导模型,利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获取高分辨温度观测数据对模型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进行了校正。经过校正,研究区水平方向渗透系数为1.48×10-4m/s,垂直方向渗透系数为1.34×10-5m/s。研究证明,温度作为一种新的数据来源,对模型模拟及获取水文地质参数信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十分有用的。研究成果可为西部干旱地区"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实现模型数据多源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孙璐  董燕  凤蔚  张源  李刚  张作辰  郭小彪  李海涛 《地理研究》2022,41(6):1715-1730
研究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和驱动机制,是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支撑。本文利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探讨雄安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元素普遍富集,Cd、Cu、Pb、Zn、Se和Corg呈明显富集,平均值约为河北平原背景值1.16~1.44倍。大部分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模式受成土母质、地貌类型、风化淋溶作用等控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冲湖积平原区;淋滤径流、蒸发浓缩、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是影响土壤地球化学分布的重要因素;重金属和养分元素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主因子,F1因子由造岩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代表自然成壤作用;F2因子由重金属元素组成,与污水灌溉、冶炼制造等活动相关;F3因子由CaO、TC、Ge、Ti、SiO2组成,主要与硅酸盐矿物风化、次生碳酸盐形成等成土过程相关;F4因子由Cl、S、pH组成,主要受淋滤径流、蒸发浓缩作用影响;F5因子由土壤养分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组成,主要受农业种植影响;F6因子由B和Sr组成,主要与黏性土壤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有关;F7因子由卤族元素I和Br组成,主要与地表径流过程相关;F8因子由Hg组成,与当地工业生产以及城镇生活排放活动相关。研究结果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和主控因素,可为区域规划建设、资源环境评价和合理开发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4.
极轨卫星天线跟踪伺服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极轨卫星跟踪天线在跟踪卫星过程中多次出现随机退出跟踪,从而引起收图中断,影响收图质量问题,对极轨卫星跟踪天线伺服系统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排查。通过逐一排查伺服系统涉及到的各个环节,最终找出了使天线跟踪中途退出的直接原因:GPS时间源并行时间码驱动电路性能变差,引起天线中途退出。  相似文献   
85.
常用的高光谱图像分类识别技术要求图像首先经过辐射校正处理。考虑到该过程的复杂性,我们通过比较光谱角制图法对辐射校正前后高光谱数据分类识别的结果,分析了未辐射校正数据应用于分类的可行性。使用光谱角制图法的原因在于该方法通过比较光谱向量间的角度确定相似程度,且参考光谱可以从原始图像中直接提取,这两点为辐射校正前数据用于分类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6.
湿地作为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关于湿地和水体的不同提取方法及结果,确定了适合于白洋淀淀区湿地和开阔水体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利用改进的指数方法和谱间关系法分别对淀区湿地和开阔水体进行了定量化提取。鉴于白洋淀淀区湿地主要包括开阔水体和芦苇区两部分,将淀区内湿地和开阔水体进行几何拓扑后,得到淀区内芦苇区的范围。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白洋淀湿地及其组成部分提取的综合方法,为利用遥感技术在白洋淀淀区内提取湿地及相关信息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7.
岩溶塌陷是岩溶地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该问题一直影响和制约岩溶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岩溶塌陷风险性进行评价,是制定科学合理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武汉市岩溶地区典型地段,进行岩溶塌陷风险评价。在分析岩溶塌陷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建立了岩溶塌陷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最后,进行了岩溶塌陷风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典型地段岩溶塌陷高风险区位于长江沿岸原塌陷区和开采井附近,面积约16 km~2,中高风险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这些区域,避免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88.
本文在分析常规的RSSI对数模型下,提出一个新的路径损耗因子动态变化模型(N-Model):在室外空旷地带用ZigBee节点获取RSSI数据,分别用对数模型、多项式模型以及本模型做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在短距离(15m)情况本模型优于另两种模型。在中长距离(15m~110m)的情况下,多项式模型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ASTER遥感影像数据在土壤盐渍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运用ASTER遥感影像数据,对不同地物进行光谱分析,根据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曲线,分别提取植被和水体信息,然后进行非监督分类。并结合物探试验和土样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了焉耆盆地内土壤盐渍化程度分布状况。评价结果为:在焉耆盆地的平原区内,非盐渍化土壤,457.65km^2;轻度盐渍化土壤,335.61km^2;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580.93km^2;盐土,41.11km^2。根据野外实际调查,评价结果的精度达到了85%以上。  相似文献   
90.
基于3S技术的耕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方法的进展 ,以绝对退化思想为指导 ,提出了基于 3S技术的耕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技术路线框架 ,即综合运用 3S技术 ,分析影响土地利用与耕地退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要素 ,建立基于 3S技术的耕地退化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 ,提出基于 3S技术的耕地退化信息提取方法 ,建立基于 3S技术的耕地退化定量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定量分析土地利用与耕地退化的生态环境响应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提出解决耕地退化的调控措施、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