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91.
近42a来青海湖水位的持续性下降,且其年内变化特征明显;年平均入湖流量、湖面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均呈现减少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减少明显;入湖流量、湖面蒸发量和降水量特别是其上年值对当年湖泊水位影响显著,据此建立的青海湖水位模型可对以上因子对水位的影响进行模拟和预测;未来10a青海湖水位仍以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292.
Meats公司在加拿大北部完成一条河流的水平定向穿越,该穿越属于岩石穿越,采用了三层套管施工。针对加拿大北部冬季施工的特点采取了特殊的保温措施。还针对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强了对泥浆回收的处理。  相似文献   
293.
陈扬  石星  李林  张继武 《新疆地质》2004,22(4):431-434
石南油田石南21井区,是2003年准噶尔盆地的重点评价区块,也是加快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增储上产最现实的区块之一、该区块实施了三维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在以复杂地表条件综合建模静校止、针对岩性圈闭处理的振幅补偿、组合反褶积提高分辨率为关键技术的精细目标处理基础上,综合运用全三维解释、波阻抗反演、神经网络分析等多种地震技术方法和手段,对石南21井区河道砂体进行识别与描述,有效地指导了评价井的部署和实施,为在准噶尔盆地开展寻找岩性圈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94.
神东矿区煤矿水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Z1):128-130
神东矿区浅部煤层开采所面临的矿井水害,主要来自萨拉乌素组含水层、三门组含水层及烧变岩含水层,其中第四系含水层可形成突水溃沙灾害.本文重点总结了神东矿区第四系含水层溃水特点及防治水害的一般技术原则,对在类似矿区开展防治水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5.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对环青海湖地区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90年代后出现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始终呈减少趋势,且线性变率达-7.28mm/10a;各季及年蒸发量呈增大趋势,其中年、夏季蒸发量的线性变率分别为11.7、9.39mm/a。各季及年气温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暖现象;降水虽然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加和减少,但增加出现在80年代,而减少则出现在90年代;同样,蒸发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现象,只是减少出现在80年代,而增大而出现在90年代。这种气候趋势和突变现象的发生,加剧了环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蔓延,致使草地退化、河流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96.
西藏高原降水、气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地区的地面历史资料和500hPa高度场资料,就高原的季风气候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冬季,西藏地区主要受高原北侧西风带系统或南侧南支槽的影响。夏季,西藏地区主要受印度半岛~孟湾热低压的高原切变线共同影响。当伊高强烈东伸或西太副高强烈西伸时也会控制西藏地区。②西藏高原各气候区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别。部分地区降水有双峰特征。进入80年代后,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而冬季降水呈增多趋势。③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高原上冬夏季平均气温都明显上升,部分地区升幅达2.0℃以上。④冬季高原降雪波动最大的地区在南部边缘地区,暴雪天气频繁。夏季降水波动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沿江西段,干旱、洪涝天气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297.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的年平均气温(763—1998年)、年降水序列(1518—1983年)。利用小波分析,发现10年时间尺度上气温可分为14个暖期和13个冷期,在30年时间尺度上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表现明显;降水从30年左右时间尺度上看,大致上只有1591—1640年、1671—1730年和1770—1950年降水偏多,其余时间降水都偏少。现今依然处在暖干期。功率谱分析发现,气温主要周期为2.0,2.5,3.6,7.2,22.8和117.7年,降水主要周期为2.1,3.1,4.5,7.7,11.3,20.8,28和62年。  相似文献   
298.
年楚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流域内冰川发育较好,冰川融水是地表径流重要的组成部分,冰湖溃决洪水灾害也威胁着下游村镇和城市。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对流域内桑旺错和什磨错两个冰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地野外调查,对冰湖变化和溃决特征展开讨论。结果表明:1987-2018年,桑旺错和什磨错都呈扩张趋势,面积分别增加了0.31 km2(5.56%)和0.954 km2(96.9%),变化率分别为0.054 km2·(10a)-1和0.311 km2·(10a)-1。桑旺错和什磨错侧碛垄、终碛垄为松散堆积物,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桑旺错出水口开阔,出水流畅。什磨错没有出水口,在最内侧终碛垄外有渗流。桑旺错和什磨错后缘冰川冰舌相接,冰舌陡峭,冰舌崩塌可能性较大,同时两湖侧碛垄稳定性较低,也存在崩塌的风险。桑旺错溃决风险较小,什磨错溃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99.
为了准确认识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 在运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和地层趋势外推法确定古近纪末期剥蚀量的前提下, 综合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热史、埋藏史、原油性质、储层温压特征等因素探讨了辽西低凸起和辽中凹陷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表明剥蚀量整体处于150~450 m范围; 辽西低凸起和辽中凹陷区的油气均为晚期成藏, 均是12 Ma以来甚至更晚才有油气充注; 不同在于辽西低凸起上的沙河街组油气为两期充注, 后一期充注为主, 潜山的油气充注晚于沙河街组; 而辽中凹陷的油气为一期充注.   相似文献   
300.
青海牧区干旱、 雪灾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颜亮东  李林  刘义花 《冰川冻土》2013,35(3):662-680
利用青海省20个草地生态监测站点2003-2011年监测的牧草、 降水和相应年份的灾害监测调查资料分析表明, 青海高原草地牧草产量与降水相关密切, 8月末牧草产量与5-8月降水量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001的相关性检验, 建立了不同草地类型不同月份牧草产量与降水量的最优模拟方程; 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 建立了干旱等级与牧草和牲畜损失的对应关系, 实现了干旱和雪灾对草地、 牲畜直接经济损失的定量评估. 对比分析了干旱和雪灾灾害对畜牧业造成损失比例, 将干旱和雪灾两个不同概念的灾害通过经济损失有机地联系起来, 直观地表明了在不同等级的灾害情况下, 损失造成的大小和比例. 结果表明: 随着灾害等级加重, 雪灾造成的损失比例增大, 在特大灾时, 雪灾造成的损失是旱灾损失的2.5倍.评估模型符合草地牧草生长规律和畜牧业生产特征, 实例评估符合畜牧业实际损失程度. 因此, 能够在降水偏少或偏多时对草地畜牧业评估服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