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51.
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承灾体边缘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承灾体是研究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物自动提取将成为地质灾害承灾体识别的重要途径。依据面向对象思想,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获得承灾体对象;通过对分割后的图像提取图像梯度,进行二值化,去除毛刺等方法处理,获得完整的承灾体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承灾体边缘完整且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52.
青海省春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义花  李林  苏建军  王志俊 《冰川冻土》2012,34(6):1416-1423
基于青海省1961-2010年47个气象站和8个农气代表站气象资料、 干旱灾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分析了春小麦生育期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关系, 确定了青海省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干旱风险评估的实际阈值, 并对青海省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干旱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 在青海省春小麦营养期, 轻旱易发生在祁连山地区、 青海湖地区西南部及东部农业区的少数地区, 轻旱的频率大都在15%以上; 中旱易发生在柴达木地区大部及东部农业区大部, 频率大都在10%以上; 重旱和特旱出现频率均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较高, 频率分别为10.7%、 34%以上.生殖期的轻旱易发生在祁连山地区, 频率在15.3%~23.3%之间; 中旱易发生在青海湖地区南部及东部农业区少数地区, 频率大都在4.0%~5.7%之间; 重旱频率从东南部到西北呈现带状递减趋势, 频率最高的主要发生在东部农业区, 出现频率为8.3%~9.6%; 特旱易发生在柴达木盆地地区, 出现频率为27%~44.3%之间.产量形成期的轻旱、 中旱、 重旱均易发生在东部农业区, 频率分别为2.3%~3.3%、 8.7%~13.3%、 6.0%~9.0%之间, 特旱易发生在柴达木地区, 出现频率为43.3%~51.3%之间.  相似文献   
253.
基于遥感驱动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完全采用遥感数据驱动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该模型通过融雪、产汇流等水文过程计算,给出流量的雪盖、蒸散发、径流等水文要素。在拉萨河流域,该模型采用遥感USGS-SRTM的3秒DEM、遥感TRMM(The Tropical RainfallMeasuring Mission)降水、Modis-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数据,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了2001-2008年日水文过程。模拟结果效率系数接近0.7,相关系数接近0.8,水量平衡误差5%以内。说明完全依靠遥感驱动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水资源模拟可行。该模型为解决高寒山区无资料或缺资料地区水文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54.
黄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未来趋势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林  申红艳  戴升  肖建设  时兴合 《地理学报》2011,66(9):1261-1269
利用1956-2010 年黄河源区流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2010-2030 年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数据降尺度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通过分析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揭示气候归因,预测了未来流量可能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近55 年来黄河源区年平均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并具有5a、8a、15a、22a 和42a 的准周期变化;南海夏季风减弱引起流域降水量的减少与全球变暖背景下蒸发量的增大和冻土的退化是导致黄河源区流量减少的气候归因;根据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预测结果,未来20 年黄河源区流量变化趋势可能仍以减少为主。  相似文献   
255.
孙琼  安宇翔  李林  王丽 《热带地理》2024,(3):442-455
持续增加的中国中产阶级老年人口数量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社交媒体的使用已广泛融入到中国中产阶级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中。文章对26名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生态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抽象提炼出影响路径,构建出一套社交媒体对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模型。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对中国中产阶级老年人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涉及五大要素。其中,社交媒体信息效用、社交媒体对消费心理影响和社交媒体平台支持有助于激发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生态旅游消费意愿的形成。在社交媒体的支持下,良好的生态旅游消费体验有助于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的自我价值实现,并满足其精神需求。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又进一步强化社交媒体影响下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生态旅游消费意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56.
马坑铁矿是福建省一个大型铁钼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外接触带上石炭统经畲组-下二叠统栖霞 组大理岩与下石炭统林地组石英砂岩之间,矿化阶段经历了从无水矽卡岩阶段(钙铁榴石-透辉石) →含水矽卡岩-磁铁矿 阶段(绿帘石-阳起石-绿泥石-钙铁辉石) →硫化物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黄铁矿-闪锌矿) →碳酸盐岩阶段(石英-方 解石) 演变,而本文对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和硫化物阶段中的钙铁辉石、萤石、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所进行岩 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含NaCl子晶三相包裹体和富液相两相包裹 体,少量富气相两相包裹体;而晚期硫化物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流体出现 流体沸腾作用,流体温度范围为448~596℃,两端员组分流体盐度分别为26.5~48.4 wt % NaCl equiv.和2.4~6.9 wt % NaCl equiv.;硫化物阶段流体呈现出混合趋势,流体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82~343℃和1.9~20.1 wt % NaCl equiv.。流体包裹体的均 一温度和盐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而硫化物阶段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 降水加入。由于马坑铁矿化形成于含水矽卡岩阶段,铅锌矿化则形成于硫化物阶段,流体沸腾是导致马坑铁矿床形成的主 要因素,而流体混合则是引起马坑铁矿床铅锌矿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马坑铁矿床应属于与莒舟-大 洋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257.
随着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地震科研项目种类、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对地震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建立地震科研项目档案的重要性,地震科研档案的分类办法和归档内容,分析了地震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地震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8.
近42a来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近42a来青海湖水位的持续性下降,且其年内变化特征明显;年平均入湖流量、湖面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均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减少明显;入湖流量、湖面蒸发量和降水量特别是其上年值对当年湖泊水位影响显著,据此建立的青海湖水位模型可对以上因子对水位的影响进行模拟和预测;未来10a青海湖水位仍以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259.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林  张国胜  汪青春  时兴合 《气象》2000,26(2):6-10
利用彭曼公式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蒸散量,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并以每年3.25mm的速度增。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每年3.6小时的速度啬气温同样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4℃/10年,空气饱和差也以每年0.02的速度递增;因此,可以认为,黄河上游流域日  相似文献   
260.
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近38年青海省主要河流径流量及其流域降水、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陆河多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外流河多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青海地表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后尤为明显;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青海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气温升高加剧了流域蒸发量的增大和干旱影响,减少了地表径流量;而9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汛期降水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径流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