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首次对佳木斯地块西缘、张广才岭东侧英城子金矿区出露的大面积黑云母碱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 MS U-Pb年代学精细研究。实验共获得四组单颗粒锆石U-Pb谐和年龄,它们分别为612±4Ma、495.2±2.7Ma、476.8±5.5Ma和431±3Ma;其中612±4Ma具有指示晚元古代增生地壳过程形成的花岗岩锆石特征,495.2±2.7Ma的U-Pb年龄与区域内麻山群的变质作用时间相吻合,431±3Ma的年龄与早古生代晚期的区域变质作用时间吻合,而476.8±5.5Ma的锆石年龄则代表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的真实结晶年龄。这项成果记录了该地区在中一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过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增生后的地壳被打开形成大洋;至早古生代早期,两侧的地体发生拼贴,引起区域麻山群发生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花岗质片麻岩;在早古生代晚期,佳木斯地块西缘的陆间洋最终闭合,形成具有壳源特征同碰撞花岗岩,之后的韧性变形作用可能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2.
孙文斌  和跃时 《地震地质》2004,26(1):122-132
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深震 (mb≥ 6 .0 )及浅震 (MS≥ 5 .0 )的成组性活动特征 ,研究了深震“强震组”与浅震“强震组”的时、空相关性。着重探讨了西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地震分布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俯冲带形态的关系 ,并着重分析了西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地震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倾角小的地区 ,板块碰撞带地震活动强烈 ,板块俯冲对欧亚大陆的影响也较强 ,俯冲带处于较强的挤压应力状态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倾角大的地区 ,板块碰撞带地震活动较弱 ,板块俯冲对欧亚大陆的影响也较弱 ,深部俯冲带引张应力增强。分析认为 ,未来 10年中国东北地区将进入浅震“强震组”活动时段 ,期间可能发生MS≥ 5 .0地震 6次左右 ,应加强东北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与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合作,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发现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所在大地构造位置为中亚造山带东段,矿床产于中生代白音高老组中发育的北西向破碎蚀变带中。经地表槽探揭露可见7条矿脉沿北西向平行展布。矿体及围岩中仅发现低温蚀变,主要包括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及碳酸盐化。根据蚀变矿物类型及矿体强烈受北西向构造控制等特征,初步判断矿床可能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在大兴安岭中南段首次发现锰多金属热液矿床,暗示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下,大兴安岭中南段北东向成矿带内部可能存在受北西向构造控制的次级成矿带。  相似文献   
104.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区航磁异常特征,依据地物化资料、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成矿规律筛选出了一批航磁异常.在最新的高精度航磁图上,已知铁矿异常特征明显,经对比研究及综合查证发现了1处磁铁矿点及多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点,在此基础上总结查证经验,指出了今后采用航磁数据在区内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5.
吉林东南部长白地区与朝鲜惠山地区均位于元古宙辽吉裂谷内,地质背景相似.本文分析了我国临江铜矿与朝鲜惠山铜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对地层、岩体、构造控矿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临江铜矿为夕卡岩型铜矿,惠山铜矿具有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两铜矿同属斑岩-夕卡岩型成矿系统.指出长白沿江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今后找矿工作应注意: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矿化线索;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前寒武纪地层接触部位矿化勘查以及斑岩型特征矿化蚀变的甄别.  相似文献   
106.
107.
本文研究带有分数阶p拉普拉斯算子和对数非线性项的一类抛物方程齐次Dirichlet初边值问题解的爆破性质.利用位势阱理论和凹凸性方法,讨论了负初始能量、次临界初始能量和任意正初始能量下解的有限爆破.此外,本文还得到了适当假设条件下爆破时间的上下界.  相似文献   
108.
小数周偏差可用于精密单点定位的模糊度固定,其时变特性对于FCB的播发间隔、数据总量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北斗应用进入成熟期,对北斗FCB时变特性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广北斗PPP模糊度固定应用。本文基于单差FCB的生成方法,对2017年和2019年的北斗FCB时变特性展开研究,并改进了IGSO卫星窄巷FCB的播发间隔,通过已知测站固定解PPP解算,验证了改进后的北斗FCB产品。试验表明:2019年北斗FCB的稳定性相比2017年大幅提高;IGSO卫星可每天播发一组窄巷FCB,相比原有播发间隔减小73.4%的数据总量;改进后FCB可有效应用于北斗固定解PPP,收敛速度相比浮点解提升43.1%。  相似文献   
109.
对中值滤波、模式滤波、盒式滤波、余弦滤波与高斯滤波5种空间域滤波方法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实验模拟,基于模拟试验结果选取高斯滤波应用于大华北地区地壳垂直形变数据优化处理中。结果表明中值滤波适用于背景比较平缓的曲面;模式滤波受突跳空间影响范围最大;盒式滤波对于削弱突跳幅值和突跳空间影响范围效果居中;余弦滤波和高斯滤波的滤波效果接近,但高斯滤波能更好地控制突跳对滤波的影响范围。将空间域滤波方法应用于形变分析数据处理中时,滤波窗口宽度建议选取为削弱目标长半径的2倍。  相似文献   
110.
对流层延迟是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主要误差源之一,数据处理中对流层延迟的修正需要借助对流层延迟模型.本文首先从物理原理出发,梳理了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按照时间顺序,对流层延迟模型先后经历了依赖实测气象资料的经典模型、不依赖实测参数的经验模型和以数值模型气象资料为基础的高分辨经验模型三个发展阶段.其次,本文利用中国区域内219个GPS测站2014—2015年两年实测的天顶延迟,对后两类经验模型中国际最新通用的代表模型UNB3m和GPT2w在中国境内的实际精度进行评估.精度评估结果显示:UNB3m模型在中国地区的平均Bias为-0.85 cm,平均RMSE为5.14 cm,其精度不随计算时间分辨率的变化而显著变化;模型参数的空间分辨率对GPT2w模型在中国地区的精度的影响不大,但GPT2w模型精度随计算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显著下降,2 h分辨率时GPT2w模型的平均RMSE分别为8.07 cm(1°参数文件)和7.97 cm(5°参数文件),1天分辨率时GPT2w模型的平均RMSE分别为3.49 cm(1°参数文件)和3.59 cm(5°参数文件);受水汽分布的影响,时间上,两个模型在冬季的精度相对最高,在夏季的精度相对最差,空间上,两个模型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精度相对较高.以上分析可为中国区域用户对流层延迟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