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朱艳  陈发虎  施祺  颉耀文 《中国沙漠》2001,21(2):141-146
河西走廓东段、石羊河终闾湖泊边缘的三角城剖面下部全新世早期至末次冰消期的292-600cm处155个样孢粉组合显示云杉、圆柏属含量极高,两者之和达40%-60%左右,且百分比互为消长,通过对云杉、圆柏属生态习性、传播性能、与其它组分关系、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表土花粉记录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剖面中高含量的云杉、圆柏属来自流域上游祁连山,是石羊河搬运的结果,两者含量与区域有效湿度关系密切,云杉丰值指示湿润,圆柏丰值指示干旱。  相似文献   
42.
早全新世石羊河流域沙尘暴活动记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施祺  陈发虎 《地理科学》2001,21(3):257-261
位于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廓东段石羊河流域尾闾地区湖泊沉积中记录到了多层快速风成沉积,通过剖面样品粒度、石英砂表面特征和磁化率、有机碳等多指标的分析表明为沙尘暴的堆积,推断在早全新世10000-6700aB.P.石头号河流域气候最湿润阶段仍存在周期性的沙尘暴活动。  相似文献   
43.
施祺 《海洋科学》2003,27(2):27-29
造礁珊瑚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珊瑚骨骼生长带详细记录了珊瑚生长的历史和环境变化信息 ,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是研究热带海洋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造礁珊瑚及其环境记录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 ,多个国际研究计划都提出利用珊瑚高分辨率的代用指标进行热带海洋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的重建研究[1~3]。近年来 ,随着物理、化学等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 ,珊瑚环境代用指标的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以热带海洋表层海水温度 (SST )的研究最为广泛 [3,4],已经建立了分辨率可达年、月甚至周尺度的珊…  相似文献   
44.
华南珊瑚礁的海岸生物地貌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岸生物地貌学研究海岸带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是海岸生态系统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重要机制,被列为全球变化核心项目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华南珊瑚礁热带生物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的调查研究显示:①造礁石珊瑚的高生长率和珊瑚礁高堆积速率是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物质基础;②珊瑚礁海岸地貌结构分带性和生物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叠加并共存;③潮汐水位严格控制珊瑚礁群落分布格局并形成重要的生物地貌界限;④珊瑚礁海岸生物地貌过程有利于消除或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浸淹效应;⑤珊瑚礁海岸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干扰和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地貌功能削弱和海岸资源环境恶化。急需加强珊瑚礁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45.
郭晓寅  陈发虎  施祺 《地理科学》2000,20(5):422-426
首次利用GIS技术并结合沉积学研究结果,计算全新世两个时段石羊河流域终闾湖泊的面积,建立石羊河流域水热平衡模型,进而恢复全新世两个时期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46.
通过在三亚鹿回头岸礁区开展人类活动的现场调查,发现礁区目前人类活动主要为以船捕鱼钓鱼、个人涉水捕鱼、采挖螺贝和潜水为主的水域活动和以养殖、餐饮为主的沿岸活动;人类活动强度和分布密度保持较低水平,水下人类活动印迹反映出过去礁区相对较频繁的人类活动状况。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三亚鹿回头珊瑚礁衰退的主要原因。基于以往定性资料,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人类活动影响因子权重,并根据人类活动等级估算其影响指数,评价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来人类活动对三亚鹿回头珊瑚礁总体为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上世纪70、80年代人类活动负面影响大,90年代小,目前的负面影响程度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三亚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和珊瑚礁立法保护,以及逐步加强的日常管理和环保宣传。但当前珊瑚礁仍面临不断增加的各类污染物排放活动的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47.
锌胁迫下两种鹿角珊瑚虫黄藻荧光值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生长的花鹿角珊瑚(Acropora florida)和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 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金属锌的胁迫环境,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试两种珊瑚虫黄藻在不同浓度硫酸锌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实验结果显示:(1)当珊瑚暴露在相对低浓度锌(105.6μg/L)条件下,枝条较细的浪花鹿角珊瑚的最大光化学产量(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快速下降;较粗的花鹿角珊瑚前6天无明显反应,但到第8天时其Fv/Fm和rETRmax亦开始显著下降;(2)当珊瑚暴露在相对高浓度锌(599.4μg/L)条件下时,两种鹿角珊瑚颜色均快速变浅,第2天即大面积露出白色骨骼,Fv/Fm下降到0.3以下,不再对光强产生响应,指示珊瑚已死亡。实验结果揭示了珊瑚虫黄藻光合作用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过程,表明锌污染对造礁珊瑚虫黄藻光合能力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珊瑚生长,高浓度的锌使虫黄藻光合作用快速衰减直至停止,导致珊瑚短时间内死亡。  相似文献   
48.
三沙市美济礁滨珊瑚记录的近百年海面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沙群岛美济礁滨珊瑚Sr/Ca建立与海面温度(SST)的关系式,后报近百年南沙群岛海区高分辨率的SST序列。结果显示:美济礁近百年SST的年平均值为28.4℃,最高值为29.2℃(1998 AD),最低值为27.6℃(1917 AD),相差1.6℃。近百年SST呈增暖趋势,升温速率为0.025℃/10 a,但存在年代际的温度波动,其中1906―1927 AD呈降温态势,1928―1938 AD呈增温态势,1939―1957 AD呈降温态势,1958年后SST呈波动上升趋势。近百年SST呈现3.5 a、33 a周期,显示受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影响。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选取三种鹿回头珊瑚礁区常见的珊瑚种类(Acropora valida、Galaxea astreata和Favites abdita),分别设置海水环境为450μatm、650μatm(IPCC预测的2065年的水平)、和750μatm(IPCC预测的2100年的水平)的三个pCO2浓度梯度,监测珊瑚在不同CO2浓度下10天内的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水体pCO2为650μatm时,珊瑚的总体光合效率最高,但随着时间延长,珊瑚荧光参数在三个浓度梯度下都会显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虽然三种珊瑚对不同浓度CO2的响应程度不同,但均显示出在低浓度pCO2时,pH下降引起的酸化作用控制着珊瑚共生藻的光合效率;而随着pCO2浓度增加,CO2增加引起的施肥效应则愈加明显,并与酸化作用竞争,共同作用于珊瑚共生藻,使得光合荧光参数在波动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0.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在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区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1)鹿回头珊瑚礁区地貌的粗略描述;(2)鹿回头珊瑚礁记录的古海平面研究:(3)鹿回头珊瑚礁记录的现代环境信息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将鹿回头珊瑚礁分为8个生物地貌带:礁前斜坡活珊瑚带、礁缘砾石突起脊带、外礁坪带、中礁坪带、内礁坪带、海滩、沙堤、洼地,它们是全新世海平呵和气候环境变化的产物。关于本区珊瑚礁的研究,结合全球珊瑚礁与环境的研究来看,许多工作有待于展开和补充,大致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珊瑚礁的生物地貌过程;(2)珊瑚及珊瑚礁的高分辨率环境记录;(3)珊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记录:(4)珊瑚礁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及人文系统的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