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6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El Niño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through ENSO-drive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changes. We analyzed measurements made from 1960 to 2004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latent and sensible heat fluxes over the SCS. Bot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latent and sensible heat flux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SO events. The low-pass mean heat flux anomalies vary in a coherent manner with the low-pass mean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 Time lags between the heat flux anomalies and the SST anomalies were also studied. We found that latent heat flux anomalies have a minimum value around January of the year following El Niño events. During and after the mature phase of El Niño, a change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lters the local SCS near-surface humidity and the monsoon winds. During the mature phase of El Niño, the wind speed decreases over the entire sea, and the air-sea specific humidity difference anomalies decreases in the northern SCS and increases in the southern SCS. Thus, a combined effect of wind speed anomalies and air-sea specific humidity difference anomalies results in the latent heat flux anomalies attaining minimum levels around January of the year following an El Niño year.  相似文献   
32.
由于自发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志愿者上传,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故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针对自发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未知、参考数据难以获取等问题,本文引入了数据可信度的概念,从区域内用户信誉度之和与数据变化趋势2个方面对自发地理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价,将定性分析结果进行量化表达。首先,利用李纳斯定理计算区域内用户的信誉度之和获取数据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志愿者上传数据中保留的点所占比重作为志愿者的信誉度,构建了基于点统计的志愿者信誉度模型。接着,从数据量变化的趋势中获取数据的质量信息,通过计算研究区域内数据量的变化程度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度量。最后,以北京等地区OpenStreetMap数据作为实验对象,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基于参考数据的质量评价结果总体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3.
陆地边界环境是边界划界与边界区域分析的基础,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却不多,研究成果更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陆地边界环境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基于六角格的陆地边界环境模型,探讨了模型的构建流程,研究了建模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数学基础的确定、区域剖分技术、区域细分技术及信息映射方法等。最后对模型技术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其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产气特性。【方法】利用燃烧烟气污染物测试实验台,测量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温度区间400℃至800℃下CO和H_2的排放特性,包括峰值浓度、峰值时间和平均浓度。【结果】马尾藻以及其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过程可分为慢速析出、快速析出和降速三个阶段。马尾藻单独热解实验中,排放的CO体积分数峰值达到10 367×10~(-6)。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马尾藻在热解中CO和H_2的析出,反应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均有所提前。在马尾藻与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中,H2的析出在700℃时达到最高(体积分数峰值为1 254×10~(-6))。油页岩的加入迟滞了CO和H_2的排放时间。【结论】油页岩的加入有效减少马尾藻热解过程中CO的排放并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效率节省能源,马尾藻与油页岩的混合热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利用中国余数定理求解同余方程组的基本公式,并将中国余数定理引入到双基线InSAR相位解缠中。构造了关于干涉相位模糊数的同余方程组,设计了基于中国余数定理的双基线InSAR相位解缠方法,扩展了相位解缠的非模糊区间,为解决干涉相位欠采样区域的相位解缠难题奠定了基础。利用不同地区的多套DEM仿真的双基线InSAR干涉图进行了相位解缠实验,得到了满意的解缠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干涉相位欠采样等区域的解缠能力。  相似文献   
36.
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系统平台设计到网格节点的研究和部署等一系列工作,介绍了“苏州市数字城市网格应用示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技术过程.重点介绍基于网格的地理信息功能服务关键技术:网格功能中间件的开发与服务生成,服务功能的集成与管理技术.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和开发达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37.
张艳  王涛  赵亮  刘颖  徐青  孙雷 《海洋测绘》2006,26(5):65-67,78
针对无人机载线阵CCD传感器摆扫成像的技术特点,利用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提供的导航遥测数据,对无人机载的线阵摆扫CCD影像建立了严格的成像模型,并设计了详细的几何校正流程。实验结果证实采用文中的成像模型和几何校正流程,可获得正确、高精度地理编码的线阵摆扫CCD正射影像。  相似文献   
38.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中形变位置确定、形变梯度估计和相干性之间的关系,利用Sentinel-1A数据开展In SAR技术矿区地表形变监测适用性研究,分析干涉图相干性、形变位置识别和形变梯度之间的响应关系。以河南省焦作市某矿区为研究区,实验结果表明,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裸地和村落地表类型全年保持较高相干性,目视识别可以有效确定矿区的形变位置,受村落周边农田的影响,部分形变范围无法准确确定,通过形变梯度函数模型验证形变梯度也在可检测的范围;农田覆盖类型夏季在卫星最短重访周期内,目视识别可以有效确定矿区的形变区域和范围,但受噪声影响条纹模糊,通过形变梯度函数模型验证形变梯度位于可检测最小形变梯度上;采用真实水准数据验证了村落地物类别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存在着权重固定、忽略动态变化的问题。本文从权重的含义出发,将出错率引入其中,定义基于出错率的判断标度,利用改进的AHP模型计算基于出错率的动态权重,最终得到权重成绩。通过将权重成绩与一般量化成绩的比较,实现对判训人员测试结果更为客观、真实的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具体判读训练实例中,对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出错率的判训动态权AHP法突出了判训学习中的易错难点,更全面地反映了判训人员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其后期学习的改进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月面形貌的3维可视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范围地形可视化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平面geometry clipmaps算法进行改进,利用GPU的顶点着色器实现平面地形向球面地形的投影变换,并综合利用球面视域裁剪、球面视点控制等技术,使geometry clipmaps算法适用于球面海量地形数据的3维可视化;收集处理月球全球影像和形貌高程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实现月球表面形貌的实时动态3维可视化.试验表明:绘制算法可不受数据量大小的限制、绘制效率高、效果逼真,但存在两极变形较大的缺点.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visualization arithmetic of large area terrain, plane geometry clipmaps algorithm is improved. Projection transformation from plane landform to sphere landform was realized by using GPU vertex shader. In that improved algorithm, methods such as sphere vision field culling and sphere viewpoint control are used.That makes geometry clipmops algorithm more effective in 3D visualization of massive sphere terrain data. The whole moon image and DEM data are collected and disposed, which are used to verify the capability of that algorithm, realizing dynamic and real time 3D visualization of moon surface.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graphic algorithm isn't limited by data quantity, which i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reality simulation, but the two-pole distortion is seri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