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粤西-海南地区受金毒化植物中的金含量为丰度值的10—1961倍。叶绿素比变质岩区的低10%—30%,比花岗岩区的高10%—20%,类葫萝卜素比对照区的低10%—44%,叶体水含量比对照区的低10%—20%,叶面温度比对照区的低2—3℃。叶体细胞变形并破裂,叶面出现色斑、黄化和返青;叶面光谱反射率比对照区高5%—30%,波形发生5—15nm的蓝移;叶冠TM卫片和成象光谱航片的灰度值比对照区的高10%—100%,在TM和成象光谱假彩图上,受金毒化植物呈黄色与背景植物相区别;很据金生物地化效应的光谱和图象特征,建立了金矿信息系统和专家预测系统,快速、经济、准确地在粤西-海南广大植被地区发现了两个金矿靶区和两个金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2.
土壤中水分、有机质和氧化铁的含量对其光谱特征有很大影响。本文对粤西红土的有机质光谱指标、水分、氧化铁含量与 野外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短波红外波段,水分含量与野外红土反射光谱关系最密切; 在近红外波段,氧化铁含量与 野外红土反射光谱关系最密切; 在可见光波段,有机质对野外红土光谱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3.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弱-中能量泥底辟)、"浅埋型"(高幅度中-强能量泥底辟)及"喷口型"(高幅度特强能量泥底辟)三大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晚期泥底辟及热流体活动不仅为浅层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提供了纵向的高速运移通道和运聚动力条件,促使深部天然气及CO2向浅层大量运移聚集,而且导致盆地具有烃源岩早熟、天然气运聚供大于散的晚期动平衡成藏,以及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规律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