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目的】甲玛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最重要的斑岩成矿系统之一,具有斑岩、矽卡岩、角岩、脉状金矿四位一体矿体结构,形成了丰富的矿物种类和多样的金属矿化。其中,磁黄铁矿作为重要的金属矿物之一,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金矿化的耦合关系一直不明确。【研究方法】此次,以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外围和远端的不同产状的磁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鉴定,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方法(LAICP-MS)对不同产状的磁黄铁矿开展测点分析和扫描分析,详细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甲玛矿床磁黄铁矿主要富集Co、Ni、Cu、Zn、Ge、Se,弱富集Pb、Bi、Sb、Te、Ag、As,而Mo、Cd、In、Sn、Ba、W、Au、Tl、Th、U等元素含量较低。其中,矽卡岩中的磁黄铁矿具有较高的Co/Ni比值,能有效揭示其岩浆热液成因,而角岩中磁黄铁矿可能继承了一定的沉积特征。【结论】甲玛矿区磁黄铁矿的Cu、Zn、Pb含量变化特征与矿床空间矿化规律一致。矽卡岩中的块状磁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主要呈他形、不规则的独立金矿物产于磁黄铁矿的孔隙和粒间。同时,金的富集和沉淀可能与富铋的熔体有关。创新点:磁黄铁矿是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中典型的金属矿物之一,其微区原位分析清晰揭示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成因,同时,证实矽卡岩中磁黄铁矿的高品位金与成矿流体中的富铋熔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2.
贵州新元古代大塘坡期巨量锰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元古代大塘坡期,贵州松桃等地形成锰矿集聚区,并发育4个世界级锰矿床,累计探明锰资源量达7亿t。但是什么地质条件下,能导致如此巨量的锰质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含锰岩系大塘坡组基底板溪群及海底火山岩中锰含量特征、江南造山带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解体与锰矿成矿关系分析,认为基底板溪群中锰含量高,MnO含量达到0. 16%,板溪群风化壳中锰含量更高,MnO达0. 88%。板溪群中的同期岛弧玄武岩含MnO更高,达到0. 25%,它们可能是锰矿成矿的物源层,是形成巨量锰矿的基础;江南造山带造山挤压变质作用,引起板溪群和岛弧玄武岩中锰质活化、迁移富集;Rodinia超大陆解体,在650 Ma发生拉张裂谷作用,使活化富锰变质流体沿着断裂喷流出海底,形成大量锰矿。  相似文献   
113.
姚含  徐海 《物探与化探》2022,(4):977-981
为降低地震全波形反演的不适定性,常用方法是引入未知模型的先验信息,从而将反演问题正则化。但是,传统正则化方法在包含多个先验信息的情况下,仍然面临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扩展的全波形反演公式,其中包含对模型的凸集约束。本文以慢度平方作为反演的模型参数,展示了如何在施加全变差约束的同时,施加边界约束令其保持在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可行范围内。为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适用性,分别开展简单模型及国际标准地质模型数值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全变差正则化的引入可以提高光滑背景模型下高速扰动体的重构效果。  相似文献   
114.
针对PPP初始收敛段定位精度低而造成的定位结果无法利用的问题,文章提出将前后向平滑算法应用于动态PPP解算中,以获取整个观测时段的高精度定位结果;针对PPP成果缺乏质量检核手段的问题,文章提出构造前后向位置不符值作为质量检核指标。模拟动态算例和船载动态算例表明:平滑后的动态PPP克服了前向、后向滤波初始收敛段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整体位置误差RMS在10cm内,提高了数据利用率;收敛段的前后向位置不符值RMS也在10cm内,该指标可用来对PPP成果进行质量检核。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静止条件下零角度修正在GNSS/INS组合导航中的应用。分析了静止条件下载体航向角解算漂移的原因,给出零角度修正的具体表达式。通过更改卡尔曼滤波量测方程的方法实现航向角误差修正,并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静止条件下单独使用零角度修正可以提高载体的航向角精度,并利于垂向陀螺零偏的估计;在零角度修正基础上结合零速修正技术,航向角精度可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及其模拟和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校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中在简要回顾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早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参加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技术特点,初步评估了中国4个模式对全球和东亚气候模拟的基本性能,分析了其在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全球降水与温度的预估变化及其与平衡态气候敏感度的联系。最后,结合国际态势,从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中国气候模式研发工作需要加强的8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7.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winds above Beaufort scale 6 in the offshore zones of China using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measurements.A numerical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Taiwan Island on the formation of strong winds.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wind occurren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average wind velocity in winter.High winds tend to be anchored in special topographical regions,such as the Taiwan Strait,the Bashi Channel and the southeast coast of Vietnam.High winds occur much more frequently over the warmer than the colder flank of Kuroshio front as it meanders from Taiwan to Japan.The frequency of high winds decreases drastically in spring.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s the largest high wind occurrence.Besides,high winds remain frequent in the Bashi Channel,the southeast tip of Taiwan Island and the warmer flank of Kuroshio front.In summer,high winds generally occur infrequently except over a broad region off the southeast coast of Vietnam near 10°N and the frequency there decreases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High winds around Taiwan Island present near axisymmetric distribution with larger frequency along southeast-northwest direction and smaller frequency along southwest-northeast direction.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high winds exhibits a counterclockwise circulation surrounding the island.The frequency of high winds increases rapidly in autumn and almost repeats the distribution that appears in wint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Taiwan Island topography on high winds vary with seasons.In winter,topography is the major cause of high winds in the surrounding oceanic zones.High winds in both Taiwan Strait and the southeast corner of the island disappear and the frequency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south to north when the terrain is removed.However,in summer,high wind frequency derived from two sim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terrain is almost identical.We attribute this phenomenon to the factor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 winds.  相似文献   
118.
古生态学对于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和找矿工作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横县六景泥盆系各门类生物化石极为丰富,组合面貌和生态类型多样,属种分异度高,与岩相关系密切,变化明显,许多学者对各门类化石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地层对比较为成熟,是综合古生态研究的理想剖面。 六景地区在早古生代经过漫长的隆起剥蚀后,到晚古生代初才开始接受新的沉积。整个泥盆纪大致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海水进退旋迴,古地理面貌由初期的滨晦,浅海陆棚变为浅海碳酸盐台地直到晚期浅海潮坪环境。海水进退导致各种生态环境的产生和变迁,生物群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早泥盆世莲花山期为潮上—潮间带环境,主要为广盐度的潮间  相似文献   
119.
本文简要介绍花岗岩构造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野外工作方法,阐述流动组构和变形组构的区别,并以实例说明花岗岩构造分析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0.
本文介绍一种无线数据传接口及控制装置。装置中采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串—并、并—串变换及频率调制、其硬件成本低廉,工作可靠,可用于速率为50、300、600或1200bps的数传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