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李亚  李书兆  张超 《岩土力学》2018,39(5):1891-1900
自升式钻井船是广泛用于浅、中水域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设施,经常紧邻固定式导管架平台进行作业。钻井船插桩就位过程中大量土体被排开,挤土效应会导致邻近导管架平台桩基承受很大的附加荷载,影响平台的正常设计性能,该效应在黏土中尤为显著。针对黏土中钻井船插桩对邻近桩基的影响这一实际问题,现有规范和分析方法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建立了一套数值分析方法,把这一复杂问题分解成相对独立、简单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数值方法,计算自由场地插桩周围土体产生的位移场;二是利用桩基水平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即P-Y曲线,采用杆系-土弹簧的传统方法计算土体位移产生的桩体加载。通过与已有离心试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研究揭示了自由场地土体的变形模式和流动机制,阐明了由于插桩邻近桩基产生的附加荷载变化规律,特别是发现了黏土变形参数 对插桩引起的自由场地土体位移场有显著影响,但对插桩引起的桩基加载影响较小。最后,针对导管架对桩基的桩头约束条件和插桩及导管架自身对桩基的线性叠加加载适用性问题给出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2.
天津潮间带春季贝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仁  张超  梁健  郭永军 《海洋科学》2017,41(11):113-118
为研究天津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分布特征,2017年5月,作者对天津滩涂开展贝类资源调查。共采集贝类30种,分属2纲、4亚纲、10目、19科,在汉沽鲤鱼门、大港减河口、大港滨海湿地分别采集贝类20种、19种、19种;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分别采集贝类11种、22种、10种;H'值大小顺序为鲤鱼门滨海湿地减河口,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经济贝类主要分布于中潮区,鲤鱼门与减河口滩涂的优势经济种均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量分别为562.8、828.5 g/m~2,滨海湿地的优势经济种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生物量为1 403.8 g/m~2。对比2013年,大港减河口滩涂的贝类种数及生物量均升高,鲤鱼门滩涂的贝类种数增加,滨海湿地滩涂的贝类资源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3.
结合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机理,在国际权威潜力评估公式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地质背景的次盆地尺度CO_2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及关键参数取值。同时,以四川盆地为例,依次开展了枯竭油田地质封存与CO_2强化石油开采、枯竭气田与CO_2强化采气、不可采煤层地质封存与CO_2驱替煤层气,以及咸水层地质封存技术的CO_2地质封存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利用深部咸水层与枯竭天然气田CO_2地质封存潜力最大,期望值分别达154.20×10~8t和53.73×10~8t。其中,枯竭天然气田因成藏条件好、勘探程度高、基础建设完善,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利用枯竭气田CO_2地质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减排提供了早期示范机会。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对进一步开展全国次盆地尺度理论封存潜力评估与工程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张超  李磊  李广乾  张世娟 《测绘通报》2016,(9):87-88,111
传统意义上的沉降监测网的数据处理大多采用自由网平差的方法,需进行大量的矩阵计算,内业工程浩繁。本文以杭州市沉降监测网为例,充分利用了其监测网络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采用间接平差法,即按路线测站数定权对结点网先行平差,减少了计算强度,便于实现程序模块化处理;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5.
本文提出了一种球面圆拟合算法,解决了月球视面中心的确定问题。结合该算法,利用仿真测量数据,研究了月相及月相姿态对月球视面中心拟合精度的影响。通过观测实验验证了球面圆拟合算法的正确性,并与原有的算法进行了定向结果的比较。结果显示,球面圆拟合算法与原有算法的拟合内符合精度相当,但外部检核精度提高了大约0.5″,建议在工程实践中采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测月定向。  相似文献   
86.
基于GIS的湖南雨凇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莉莉  杨仁平  张超 《冰川冻土》2014,36(2):304-309
利用湖南省97个气象站雨凇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南雨凇地理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湘南属于湖南雨凇多发区,平均雨凇日数多于湘北;湘南雨凇分布特征与山地走向一致,沿雪峰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的迎风坡与沿南岭北侧的迎风坡各有一高值区;湘北平均雨凇日数2 d左右,其中,湖区平原明显多于湘北山区.结合1∶50 000湖南省DEM数据,探讨了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纬度等地形因子对湖南雨凇形成的作用.在海拔200 m以下,高程的变化对雨凇影响不明显;在海拔200~1 000 m,雨凇日数随高程上升而增多;海拔高于1 000 m,雨淞日数明显多于低海拔台站. 坡向对湖南平均雨凇日数的变异有一定影响,但是坡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纬度的变化,湖南平均雨凇日数南北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7.
断裂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地质体,是地下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断裂可向空间各个方向输导油气,其中,纵向输导加侧向分流是断裂输导油气成藏的基本方式。在断裂活动周期的不同阶段,断裂输导油气的机制存在差异,特点也不尽相同;用圈闭充满度作为评定侧向分流强度的依据,分别比较储层、上覆泥岩、断层各要素与其相关性,综合评定认为上覆泥岩厚度是控制侧向分流的主要因素,储层厚度次之;总结认为,断裂输导具有“断-盖”联控的特点;珠一坳陷断裂输导成藏具有“双峰型”特征,区域性盖层与输导机制耦合控制了充注高峰分布。  相似文献   
88.
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聚煤规律。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中识别出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并可进一步识别出冲积扇、河流(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潮坪—潟湖、滨海平原和滨浅海等7种沉积类型。陆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上扬子地区的四川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东南部湘赣粤滨浅海。在晚三叠世含煤岩系中识别出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构造应力转换面、砂砾岩体底部冲刷面和岩性突变面等类型的层序界面,将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以三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由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次为河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聚煤中心主要分部在四川盆地的乐威煤田以及华蓥山煤田、湘赣粤滨浅海地区的湘东南至赣西萍乡一带。  相似文献   
89.
乌和尔楚鲁图钼矿是二连-东乌旗成矿带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隐伏斑岩型钼矿床。根据最新的矿床勘查成果,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简要评述了控矿因素、综合找矿信息。结果表明,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与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呈拱桥状产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早期侵入的花岗斑岩体关系密切,含矿岩体以富硅、富碱、过铝型以及w(K2O)>w(Na2O)为特征。矿区围岩蚀变作用强烈,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主成因类型属低品位斑岩型钼矿床,初步估算钼矿体(3341)资源量为7万多吨。乌和尔楚鲁图钼(铜)矿床的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找矿信息,对本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
四川盆地东北缘万州地区中侏罗世上沙溪庙组产出稳定层状浅色粘土岩。利用X射线、X荧光光谱、等离子光谱(ICP)等方法对矿物成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粘土岩主要矿物为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通过与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PAAS)、北美平均页岩(NASC)、地壳粘土岩背景值以及其它具有代表性岩石的对比发现,本区粘土岩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低V,低Ti和低铁族元素的特点,高Al2O3/TiO2比值和低Ti/Th比值特征显著,某些层位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推断本区粘土岩沉积物源具有火山灰和陆源碎屑的二元混合成因,各层位成分的差异显示了不同沉积时间内二者的混合比例发生变化。区域对比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火山灰可能来自于西部600km远的特提斯洋岛弧火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