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利用适当改变极距、极位的方法研究台安地电N39°E向自1989年6月中旬以来出现的低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变化是由干扰所致,与地震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292.
29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通过对发生在江苏的三次不同量级的区域性暴雪、大雪和中雪过程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降雪时,700hPa低空急流的位置和强度是影响降雪量级的主要因素之一;降雪区上空涡度的垂直分布遵循低层负涡度、中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的配置,暴雪时正涡度强且正涡度区最为深厚,动力抬升作用强,中雪发生时正涡度区相对最为浅薄,不利于形成强辐合抬升,动力抬升作用弱。且暴雪和大雪发生时基本上整层都为垂直螺旋度正值区,中雪时没有出现明显的正值区;暴雪和大雪过程时中低层都具有明显的逆温层,中高层西南急流造成的对流层中层的爆发性增温是逆温层形成的关键,中雪发生时不一定有逆温层结;降雪强度与湿位涡分量绝对值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94.
中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襄平  张玲  方精云 《地理学报》2004,59(6):871-879
通过研究我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沿纬度、经度的变化格局,和对高山林线处的温度和基带降水等气候指标的分析,对我国高山林线分布高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 我国高山林线高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变化,总体趋势是:在北纬30o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下降速率为112 m/度左右;在30oN以南,则表现出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在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高山林线高度呈现出从东向西升高的趋势。高山林线在藏东南的洛隆、丁青、工布江达一带 (约29o~32oN,94o~96oE) 达到4 600 m,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降低。(2) 影响高山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生长季温度条件。我国高山林线高度的温度指标为年生物温度3.5 oC,温暖指数14.2 oC·月,生长季平均温度8.2 oC。该指标相应海拔高度的地理差异,导致了我国高山林线高度的纬向、经向变化,和从沿海到内陆林线高度的差异。(3) 降水对高山林线高度有显著影响。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同纬度上干旱区域的高山林线高于较湿润区域,降水量是通过温度间接作用于林线高度的。  相似文献   
295.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计算是其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双排支护桩结构是由前排桩、后排桩及桩顶连系梁组成的空间门架式结构。在承受水平荷载时,后排桩向坑内发生挠曲变形,挤压桩间土体,同时桩间土体又对前排桩产生推力,使得前排桩向坑内发生挠曲变形,挤压前排桩桩前土体,以致该支护结构在传递水平荷载时,前后排桩及桩间土体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基于上述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将前、后排桩均视为竖向放置的弹性地基梁,以欧拉伯努利双层梁理论考虑前后排桩的相互作用,以水平向弹簧模拟桩间土相互作用,以朗肯土压力计算作用于后排桩的主动土压力,以弹性抗力法计算作用于前排桩基坑底面以下的被动土压力,以基坑底面为界人为将前、后排桩分为上下部分,并通过桩身各段的受力平衡建立前后排桩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然后通过桩端约束及基坑坑底平面处的连续条件得到方程的解析解,给出了一种考虑桩桩相互作用以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两个实例,将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工程中的设计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6.
安丘地震台九五仪器网络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九五”数字化仪器集成到网络环境中的基本原理,以及安丘台仪器的连接方式、操作程序、数据传输等内容,并对比分析了网络传输与以前的串口传输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97.
地脉动特征波形自动分析主要是应用数学计算软件MATLAB对特征波形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统计、计算,并应用MATLAB语言编写相应程序对特征波形进行数学方法处理、特征波形自动拾取、波形幅频分析,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文件和结果图形,以便对地脉动特征规律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98.
选取了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山西数字测震台网“九五”、“十五”两套系统记录到的496条可交地震和2002-2006年的部分ML3.0以上较大地震,对其进行了重定位。将两套系统的五大定位参数: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级、震源深度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发现,发震时刻偏差小,基本满足速报与编目要求;震源深度基本在8~10km之间,不便用此做进一步的应用研究;震级上,同一事件“九五”、“十五”两套系统的平均震级整体差别不大,但与邻省定位结果相比,基本偏大0.2~0.4。  相似文献   
299.
太阳能电站日照时数推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淑红  熊建国  杨新才  张玲 《气象》2000,26(2):45-49
根据塔里木油气管道沿线周围近20个气象测站36年(1961~1996年)日照时数和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塔里同气管道沿线年日照时数推长模式为y=-2345.0630+66.0556ψ+31.5592λ。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Ⅰ型分布)概率模式对塔里木油气管道中间站的太阳能电站的年日照时数不同概率设计值进行推算。由此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分布规律。建议以年日  相似文献   
300.
基坑降水后土体中有效应力增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坑降水会使附近土体中产生有效应力增量。本文提出土的持水密度概念,并指出持水密度、考虑结合水作用的水下密度和水位抽降值三个因素对有效应力增量有直接关系,还推导出土的持水密度计算公式,以便于进行实际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