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21.
东昆仑东段下三叠统洪水川组主要分布于东昆南断裂带和东昆中断裂带之间的红水川—托索河一带。笔者分别对出露于宝日禾日俄地区和可可沙地区洪水川组底部层位砾岩的砾石成分、磨圆度和粒度进行综合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可可沙地区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和变质岩,宝日禾日俄地区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从宝日禾日俄地区花岗岩砾石中获得的LA-ICP-Ma锆石U-Pb年龄为(464.9±9.3)Ma(MSWD=2.9)。砾石特征表明可可沙地区物源来自可可沙地区下伏地层哈拉郭勒组,而宝日禾日俄地区物源主要为早古生代岩浆岩,表明洪水川组底部层位物源主要为加里东期弧岩浆岩,而晚滇西—印支期弧岩浆岩并未提供沉积物质。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布青山—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于晚二叠世开始向北俯冲,洪水川组为一套弧前盆地的沉积产物,早三叠世早期布青山—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处于向北俯冲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22.
A simple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separating low-frequency internal waves from low-frequency barotropic waves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of some data gathered in the northestern China Seas revealed strong semidiurnal internal tides and near-inertial internal waves at the station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near-inertial waves but no semidiurnal internal tides at the station in the centre of the Yellow Sea. The geographic properties of low-frequency internal waves in the region are discussed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l tide genera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break,and the mechanisms of local generation and global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3.
内蒙古是我国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牧业结构调整、民族团结稳定的重要区域。本 文主要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 对其主要资源的贮存价值、总能值用量、能值的流入流出情况、能值 自给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人口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与其 他国家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总能值用量的98.11%来自于区内, 其中 74.26%为不可更新资源。提出内蒙古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努力获得更多的外部高品质的能值反馈; 加快软硬件的建设, 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4.
针对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的平面应变问题,使用改进的西安理工大学真三轴仪进行了不同侧向固结压力、不同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的平面应变剪切试验,得出了剪切破坏时剪切带倾角试验值,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求出了剪切带倾角的Mohr-Coulomb、Roscoe理论解,分析了相应控制因素下原状黄土强度、剪切带破坏模式与倾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随含水率、侧向固结压力的增大从原生软化型向次生硬化型转变;剪切带破坏模式随侧向固结压力的增大依次呈现单一剪切带、锥型剪切带和X型剪切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黏聚力、内摩擦角减小导致Mohr-Coulomb剪切带倾角减小,剪胀作用增强导致Roscoe剪切带倾角增大;随侧向固结压力增大,动内摩擦角增大及剪胀作用增强,导致Mohr-Coulomb、Roscoe剪切带倾角增大。  相似文献   
125.
设施农业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土壤中矿物、腐植酸、微生物等多相组分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重金属与土壤单组分体系中所获得的结合机制并不能真实有效地评价其在自然条件下的转化与归趋。本研究以蒙脱石(Mont)和高岭石(Kao)为辽宁蔬菜大棚及农田土壤层状硅酸盐代表矿物,选取胡敏酸(HA)为有机质代表,土著微生物革兰氏阳性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革兰氏阴性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P.p)为细菌微生物代表,以此三元体系为主要供试蔬菜大棚土壤组分,以Cd~(2+)、Cu~(2+)为目标元素,借助宏观吸附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D)、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了Cd~(2+)、Cu~(2+)在矿物-腐植酸-细菌三元混合物上的吸附机理以及Cd~(2+)、Cu~(2+)在复合体上的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蒙脱石/高岭石-腐殖酸、蒙脱石/高岭石-B.s及蒙脱石/高岭石-P.p二元复合体对Cd~(2+)及Cu~(2+)的吸附具有加和性,矿物-腐植酸-微生物三元复合体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矿物、有机质、微生物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体系对Cu~(2+)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为:B. s P. p Mont/Kao-B. s Mont/Kao-P. p Mont/KaoHA-P.p Mont/Kao-HA Mont/Kao。  相似文献   
126.
三叠纪(印支期)是华南陆块构造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奠定华南及东亚地区基本构造格局的关键时期,因此阐明印支期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揭示华南腹地造山作用的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合了华南地区野外构造解析及热年代学等研究成果,提出了华南陆块南部三叠纪两阶段演变过程。其中印支早期(约250~225Ma)变形表现为北西西或近东-西向具右旋走滑压扭性逆冲构造体系。该构造体系的根带位于华南南部海南-云开一线,以厚皮构造沿中-上地壳拆离层低角度自南向北扩展为薄皮构造。印支晚期(约230~190Ma)构造样式以一系列近平行的北东向左旋压扭性脆-韧性冲断构造及褶皱体系为特征,区域上表现为花状背冲或鳄鱼式样式。结合华南陆块周缘印支期构造样式的基本面貌,认为华南陆块印支期两期变形样式的形成是在华南陆块向华北陆块深俯冲及东侧古太平洋板块阻塞作用围限下,华南南缘东古特提斯洋的剪刀式穿时关闭及随之的扬子与思茅-印支陆块俯冲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7.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中部,是研究华北岩石圈减薄、克拉通活化期间山脉隆升与剥露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太行山南麓的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相关样品的磷灰石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研究表明,南太行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集中在75~32 Ma之间,峰值径迹长度在11μm以上,为宽带单峰分布。综合考虑裂变径迹反演,南太行山地区初始隆升始于100 Ma前,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去顶量在3 km以上。100~50 Ma的构造抬升相对平静,50~40 Ma及10 Ma左右以来隆升速度加快,是太行山地区的主要隆升期。南太行山区域上表现为北早南晚的倾伏式差异隆升格局,其新生代隆升与华北东部同期的快速沉降相耦合。以上资料有利于更好认知华北陆块中–新生代冷却史及岩石圈减薄地表响应。  相似文献   
128.
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在海洋研究方面从美国InterOceon公司及其它公司引进了多种先进的海洋测量仪器,如CTD、MarkⅢ、135、195海流计,还配有水上和水下数字磁带记录器,海上资料实时处理系统。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多要素测量、微型化系统、使用极为方便。本文想谈谈这些仪器在我国使用的概况以及在维修中几点肤浅的经验,以利于更好地开发海洋新技术,提高引进仪器在我国使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9.
黄、东海夏季温跃层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引用两种一维模式对南黄海和东海的夏季跃层深度进行了诊断计算.解释了研究海区夏季温跃层深度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证明在黄、东海陆架海区,潮混合对跃层深度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近海沿岸某些所谓上升流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0.
激光诱导荧光(LIF)遥测是针对大面积水域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原位、实时、快速测量的一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利用自行研制的水体污染LIF遥测系统对太湖水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测量,以测得的溶解有机物(DOM)荧光因子、瑞利散射因子和叶绿素a荧光因子分别代表各测量点的DOM浓度、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同时以Skalar三维荧光成像仪测量各点DOM浓度,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测量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对比分析了LIF遥测系统测量DOM荧光因子、瑞利散射因子和叶绿素a荧光因子与DOM浓度、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关系。结果表明LIF系统测得的DOM因子与三维荧光成像仪测量的DOM浓度值一致性较好(R=0.88733),而瑞利散射因子和叶绿素a荧光因子与多参数水质测量仪测得浊度值和叶绿素a浓度值线性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85和0.4552。对上述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LIF遥测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应用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