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为了研究压力对钠长石成分熔体粒子微观扩散行为的影响,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了2001.5K温度下,压力由50MPa上升到19862MPa的过程中,熔体的微观结构、粒子自扩散系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升压过程中,低次配位体Al和Si向5次和6次配位体转变,Al的含量在15GPa达到极大值,而Si含量的极大值在20GPa仍未出现。Na的自扩散系数随压力升高单调下降,Al、Si和O的自扩散系数随压力升高先增后减,在8~10GPa左右达到极大值。网架形成粒子自扩散系数的极大值与Al和Si含量的极大值对应的压力点不一致。所有粒子的自扩散系数与它们与O之间键的寿命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2.
1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候成因预测和对策研究完成单位: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等五省(区)气象局,南京气象学院研究人员:孙国武、罗哲贤、李兆元、桑修诚、吴永森、许朝斋、周陆生、马镜娴、杨文峰内容提要:对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成因、预测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03.
干旱与可持续发展及抗旱减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讨论了干旱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受旱、成灾状况以及干旱气候资源。分析表明,在干旱严重发生地区,采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开发空中水资源等措施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抗旱减灾技术。  相似文献   
304.
305.
《地下水》1986年第3期与1987年第2期中,发表了两篇有关地下水质量指数的探讨性文章,为推动我们进一步研讨、研究水质指数起了积极的促进作刚。但是,笔者认为,1987年第2期中周金龙同志的《一种新的地下水质量指数评价法》(以下简称“周  相似文献   
306.
江苏省海岸沉积物来源及其矿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毅 《海洋科学》1990,14(4):34-42
  相似文献   
307.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之间, 系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 自西向东发育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并将龙门山划分为3个构造地层带,分别为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变形构造地层带(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松散堆积构成)。 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危险区,3条主干断裂皆具备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中映秀北川断裂是引发地震的最主要断层,据对彭县灌县断裂青石坪探槽场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断裂带上最晚的一次强震发生在93040a.B.P.左右,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这3条主干断裂的单条断裂上的强震复发间隔至少应在1000a左右,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及其内部断裂属于地震活动频度低但具有发生超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的特殊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其主要运动方式。 汶川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的地震,地表破裂分布于映秀北川断裂带和彭县灌县断裂带上。根据近南北向的断裂(小鱼洞断层、擂鼓断层和邓家坝断层)和地表断距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位于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两个低值区分别位于中南段的白水河茶坪一带和北段的北川黄家坝至平武石坎子一带,两个高值区分别与小鱼洞断层和擂鼓断层相关。根据保存于破裂面上的擦痕,可将该地震破裂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逆冲作用,晚期为斜向走滑作用,其与地壳增厚构造模式和侧向挤出摸式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推论具有不吻合性。鉴于龙门山的表层运动速率与深部构造运动速率具有不一致性,初步探讨了龙门山地区的地表过程与下地壳流之间的地质动力模型,认为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近垂向挤出和垂向运动,从而造成导致龙门山向东的逆冲运动、龙门山构造带抬升和汶川特大地震。在此基础上,根据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震灾后重建提出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08.
城市居民认知距离透视认知变形 ——-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距离的认知是人类建立认知空间框架的重要基础。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对认知距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从数量认知距离与实际认知距离两种分析角度来分析这一概念。通过分别利用定义一元线性回归, 与 采用多维标度法(MDS)及二维回归(BR), 对认知距离的标量变形和向量变形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 以北京市 为例, 对北京市居民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认知心理学实验的方式, 令被试估计城市主要地标两两之间的距离。对实 验结果分别将上述方法应用于计算北京市居民在标量变形和向量变形的定量化表示, 并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 (ANOVA)讨论了影响北京市居民对城市距离认知变形的因素, 包括年龄、居住地区等。  相似文献   
309.
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的强度与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东明  左建平  张毅  杨仁树 《岩土力学》2011,32(5):1333-1339
对4种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单轴和三轴压缩条件下组合煤岩体的宏观破坏机制,并分析了煤岩组合体中煤、岩不同倾角交界面对煤岩组合体整体变形破坏的影响。研究表明,单轴荷载条件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强度随着组合倾角的增加而出现先微小减小,而后迅速减小;同种倾角条件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强度随着围压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并且煤岩组合体的倾角越小,破坏强度升高的速率越慢,而倾角越大,升高的速率越快,可见围压对于大倾角裂隙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通过三轴试验获得了煤岩组合体整体结构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其中组合体黏聚力随着倾角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内摩擦角变化规律不明显。通过扩展有限元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发现随着倾角由0°增加到60°,外力功、屈服应力和弹性应变能都在下降,当倾角超过45°~50°后,外力功和屈服应力将与弹性应变能出现背离,这是煤岩组合体的变形破坏机制由剪切变形机制逐渐转化为界面滑移破坏机制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10.
气候变化对渭河上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渭河上游北道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和渭河上游流域1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1951—2000年期间气候变化对渭河上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渭河上游径流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跃变点发生在1967年,20世纪60年代径流量最大,90年代以后径流量最小。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流域降水量的变化。葫芦河支流流域的降水量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是榜沙河支流流域的降水量。输沙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上游降水量的多少和大雨的次数,其次是风速大小和大风次数的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