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Surface or submerg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lat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new concept breakwater.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ave-plate interaction of this type of breakwater by use of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The relationships of wave transmitted and reflected among plate thickness,submergence and length are carefully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It is shown that:(1) The transmitted coefficients of submerged horizontal plate or vertical plate will become larger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te thickness and reduce rapidly with the decrease of plate submergence.(2) Both surfac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late are efficient for intermediate and short wave elimination,but vertical plate is more effective.(3) Submerged horizontal plate can act more effectively than submerged vertical plate does.With all wave frequencies,the vertical plate almost has no wave elimina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92.
对相邻天气雷达同一覆盖区域回波强度误差分析,旨在提高三维拼图软件的准确率。利用广东省6部天气雷达北京时2008年6月6日12~14时的原始资料,以广州雷达为基准,分别与深圳,阳江,韶关,梅州,汕头5部雷达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了对应点对比法和线性插值算法,直接对两部雷达基数据处理,对比分析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S波段的PPI回波强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两部雷达在同一覆盖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同区域内回波强度差值平均在不同时刻变化很小,验证了此方法分析覆盖区域内回波强度对比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按此算法选取作为对比标准的广州雷达平均回波强度值略高。  相似文献   
93.
全站仪红外测距系统接收电路采用APD雪崩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器件,它的精度对后级的信号处理及测量精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针对其高精度要求,提出两种APD偏压电路。前者采用交流反馈网络消除冲击电压,提高了开关管寿命,采用三级滤波网络极大的降低了电路纹波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后者采用专用芯片控制电路电源,使储能电感处于非连续工作状态,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功耗,同时采用4个变容二极管既升高了电压,又减小了纹波。两种电路均具有可自动控制,且能对APD的内部增益进行全范围补偿的优点。实践证明,电路工作性能理想,提高了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94.
矿井涌水量一直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矿井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在分析某铁矿区地质构造、岩性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可视化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模型边界条件、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通过多次调整模型参数,实现模拟计算结果与观测值较好地拟合,模拟结果表明:5 a和10 a后随着随开采面积的增大,模型水位降落漏斗明显扩大,矿井涌水量也明显增大,当地天然渗流场被破坏,影响矿区周围居民生活用水,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减小周边水位的下降幅度,为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5.
2012年3月26~29日,由"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其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联合组织的"压力下的星球——迈向解决方案的新知识”(Planet Under Pressure2012:NewKnowledge To-wards Solutions)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  相似文献   
96.
张彪  张志强  汪波  周立 《岩土力学》2016,37(7):2047-2055
锚杆在支护大变形隧道工程时常因变形过大而发生拉断破坏,为推广可延伸性锚杆在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提出了恒阻挤压滑移让压锚杆,通过挤压并拉伸锚杆杆体来消耗高地应力引起的围岩形变能量,实现让压功能;通过调整挤压套的位置、握裹力,可以依据具体大变形隧道工程的围岩特性,调节让压锚杆的让压荷载、最大让压量。通过室内试验,证明了恒阻挤压滑移让压锚杆让压装置可靠性,获得了恒阻挤压滑移让压锚杆力学特性。以兰渝线毛羽山隧道为应用工程,试验结果表明:让压锚杆在大变形隧道工程中可以保证可靠的让压效果;在软弱不良大变形隧道工程中,宜采用注浆等手段以保证让压锚杆的有效支护性能;让压锚杆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大变形隧道中围岩的收敛效果。  相似文献   
97.
高速铁路膏溶角砾岩深埋隧道支护荷载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支护荷载确定方法是膏溶角砾岩深埋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累计穿越4 410 m膏溶角砾岩地层为依托,通过现场支护荷载量测试验,统计得到初支围岩压力和二衬接触压力。采用泰沙基理论、比尔鲍曼理论、谢家烋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和普氏理论共5种方法分别计算围岩压力,并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围岩压力以竖向为主,泰沙基理论值与现场实测统计值最为接近;围岩压力在竖向、水平分布模式不同于传统计算方法,推荐竖向压力采用双峰型或均匀分布,水平压力采用折线型分布;初支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荷载,二衬分担比例为50.1%。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膏溶角砾岩以及类似地质条件深埋隧道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现代测绘GPS技术应用于国土资源各个行业,尤其为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与设计阶段,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本文以都兰县察汗乌苏河流域土地开发整理为例,就GPS静态定位、动态测量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旨在共同探讨解决GPS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高GPS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9.
IPCC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显著地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并对经济、水资源、海岸带以及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增暖,各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加剧。在研究气候变化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提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应该建立一个长期的气候目标,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0.
地球科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为了对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地球科学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开展多层次分析,通过构建地球科学发展态势“宏观—中观—微观”定量研究框架,从产出规模、合作网络、研究主题、主题热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多维角度开展基于文献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2012年以来全球地球科学保持着较为活跃和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中国在产出规模、发文机构、合作网络、高被引论文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基于国内外地球科学战略计划与定量研究结论,从学科战略系统规划、国际深度科技合作、国际前沿科学计划主导、学科领域数据中心建设、新技术工具再研发和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几方面出发,提出未来中国地球科学发展应加大中长期学科战略研究与系统规划、促进高水平国际深度科技合作与交流、策划发起中国领导国际前沿科学计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