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冬水麦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藏北高原陆面过程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宇  吕世华 《大气科学》2002,26(3):387-393
利用NCAR陆面过程模式(Land Surface Model)和1998年"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分观测实验"加强观测期(GAME/Tibet IOP)的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资料的强迫下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地表特征量的变化趋势,深层的土壤温度的模拟对初始场在0℃左右的变化敏感.模拟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以及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较观测值偏大.在高原地区地表类型分布状况的真实描述及植被、土壤参数的选取可能是提高该地区效果的首要问题;草地下垫面的陆面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土壤水热运动的真实描述,及冻土过程的加入对大气环流模式(GCM)跨季节的数值模拟会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4.
我局白杨畈、城门山两矿区上覆地层复杂,漏失、垮坍严重,属强造斜地层,尤其方位角变化大,部分孔段高达每百米100°,变化无规律,矿体产状陡(65°—90°),采用常规钻进地质效果差,成本高,施工进度慢。为了加快矿区勘探速度,减少穿越上覆复杂地层的次数,提高经济效益和地质效果,均采用螺杆钻施工定向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ERA5 1979-2019年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计算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指数,并和IBTrACS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探讨用热带气旋生成指数研究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变化特征的适用性.研究发现热带气旋生成指数能较好地刻画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特征、北印度洋热带气旋个数月变化的双峰结构,以及南印度洋比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发生概率高等特征.最新的IBTrACS v4.0观测资料显示,40年来北印度洋热带气旋每年总生成个数平均每10年增加1.3个,频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而南印度洋热带气旋每年总生成个数每10年减少2.8个.热带气旋生成指数能很好地描述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个数的上升趋势,但对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个数趋势的刻画与观测不一致,可能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黎元  张宇 《地球物理学报》1975,18(3):149-152
最近,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九星成线”灾难说:当太阳系九颗行星在太阳同侧排成一线时,将会骤然“刹住”地球自转,引起灾难性的大地震。本文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根据中国二千七百多年历史地震的丰富记载,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共发生过一百二十多次,同期“九星成线”有十五次,可这百余次大震没有一次发生在“九星成线”的年份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既与“九星成线”无关,也并未“摧毁地球”。对地球引力的主要影响来自太阳和月球,其他行星影响总和的最大值,不过是月球的万分之一而已。地震是地球内部的一种矛盾运动,不能把行星间引力对某些地震的影响片面夸大加以绝对化。“九星成线”灾难说,缺乏事实根据,在科学上是说不通的。 这种错误观点的提出并非偶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早在我国西汉末年(公元一世纪初年),孔孟之徒曾对这同一种自然现象宣扬过“五星联珠”吉祥说,妄图挽救反动奴隶制的崩溃。同儒家曲解自然现象的下场一样,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灾难说,欺骗人民,以掩盖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危机,也必然是完全徒劳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认识近代特大干旱事件的成因,利用中国1900年前后旱涝等级资料、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和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资料等,分析了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结果表明:(1)1900年前后的特大旱灾出现在100年来年代际变暖期,以北方干旱最严重,且多灾并发。(2)1900年前后是年代际夏季风最弱的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和西伯利亚高压年代际增强期是特大旱灾发生的直接原因。(3)强厄尔尼诺事件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低值期,也是1900年前后特大旱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孔静  张宇  段建锋  陈略  王宏  樊敏 《测绘学报》2023,(4):588-595
“天问一号”任务中,单向多普勒轨道确定在我国深空探测任务中得到首次实际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单向多普勒的“天问一号”轨道确定方法。首先对单向多普勒进行观测建模和误差理论分析,然后利用“天问一号”中继轨道段的单向多普勒进行定轨计算,最后使用定轨结果与基准轨道的星历进行比较及重叠弧段轨道比较两种方法,分析仅利用单向多普勒的定轨精度,验证了单向多普勒的定轨能力。分析表明,星载频率源的不稳定和太阳相位闪烁噪声是影响单向多普勒测速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天问一号”中继轨道段,仅利用单向多普勒数据可以实现优于1 km的定轨精度,这为未来我国更遥远的深空探测任务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存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增长与收缩并存的现象,而城市收缩又以老工业基地最为典型。以中国老工业基地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2018年各城市人口和经济变化,分析城市收缩状况及类型,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城市收缩类型来看,总体上老工业基地城市以经济收缩型为主,人口-经济收缩型次之,而人口收缩型占比较少,在空间分布上经济收缩型、人口-经济收缩型城市多呈现连片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人口收缩型城市呈“点”状分布特征;(2)从城市收缩路径来看,经济下滑先于人口流失现象是多数老工业基地城市出现收缩的一个首要表征,较少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为早期的人口流失进一步导致后期经济下滑,符合前一个转变路径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省区和东北部分地市,遵循后一个转变路径的城市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东北老工业基地;(3)分析老工业基地城市影响因素可见,出生率水平、工业就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多个因素以不同形式和程度影响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和收缩。  相似文献   
20.
高寒草甸湍流特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高寒草甸观测场提供的2010年近地面层梯度和涡动观测资料,基于Monin-Obukhov相似理论(MOST)分析了该地区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参数z/L在均匀平坦地表的变化关系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分量σu/u*、σv/u*和σw/u*与稳定度参数z/L呈1/3次方关系,并随|z/L|增大而增大,在近中性(|z/L|0.05)时趋于常数,且σu/u*σv/u*σw/u*;水平方向风速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的增大而减小,σw/u*无明显季节变化,可近似为常数;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在不稳定条件下与z/L呈-1/3次方关系,归一化值随|z/L|的减小而增大,在中性条件下σq/q*σc/C*σT/T*。σT/T*、σq/q*和σc/C*的季节变化分别与感热、潜热和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相反,且主要决定于特征尺度T*、q*和C*。其中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与潜热通量、CO2通量相反,且年变化幅度最小,相应地,σT/T*的季节变化与σc/C*和σq/q*相反,且年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