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台湾海峡和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鉴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二长棘鯛(Parargyrops edita Tanka)为暖水性的底层鱼类,分布于日本南部、东海、南海北部、台湾海峡以及印度尼西亚沿海,为我国东南沿海和北部湾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台湾海峡二长棘鯛的两个产卵场位于澎湖列岛北面和台湾浅滩内缘海区;南海北部的三个产卵场即粤东的汕尾近海、珠江口近海和粤西的电白近海;涠洲岛西北面和珍珠港附近是北部湾一个主要的产卵场。近年来二长棘鯛在南海北部近海底拖网中已很少渔获;在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则更少出现。由于滥捕幼鱼十分严重,台湾海峡和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量也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2.
分布于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 (Forsk(?)),是我国海产鱼类中很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为了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开展带鱼生殖力的研究,阐明与补充群体关系至为密切的环节,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可供渔业现代化管理的参考。关于带鱼生殖力的研究,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但我国南方带鱼种群生殖力的研究却很少,仅在综合调查报告中有些零星的记载。因此,作者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带鱼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3.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半封闭的福建东山岛西埔湾港养黄鳍鲷的卵膜和退化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果表明,卵膜由透明带、外放射带和内放射带组成.内放射带有5~6层纤维状片层.许多孔道横穿各层卵膜.排列呈蜂窝状.孔道口无“(?)子”阻塞.第4时相微绒毛在孔道内弯曲呈螺旋形.随着卵细胞发育.滤泡形成颗粒细胞层和鞘膜细胞层.卵母细胞退化时,滤泡细胞(颗粒细胞)变成吞噬细胞.研究结果证实了港养黄鳍鲷的雌性性腺不能在西(?)湾内发育到生理成熟.  相似文献   
34.
美丽斜纹藻的碎屑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厦门和龙海海水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鱼参(Trachinotusovatus)和布氏鲳鱼参(T .blochii)进行了形态分类的比较研究 ,从计数性状和量度性状以及骨骼系统鉴别种间差异 ,证实这两种鲳鱼参是同属中的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36.
大弹涂鱼资源增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弹涂鱼(Boleophtalmus pectinirostris)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属于暖水广温广盐性的两栖鱼类,喜钻洞穴居于淤泥底质的中低糊区或咸淡水的河口滩涂以及红树林区,幼鱼和成鱼均以底栖硅藻为主食,其肉味鲜美细嫩,  相似文献   
37.
1 IntroductionMudskipper (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 inhabits muddy burrow in the intertidal mudflats of the temperature zone, feeding mainly on benthic diatoms and adapting to a wide range of salinity[1~3]. Although it is small in size, the mudskipper is delicious, nutritious and has a high market value. Fish farmers in Southeastern Mainland China are eager to culture this speci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natural resource of the fish has been decreasing or disappearing in some area…  相似文献   
38.
大弹涂鱼室内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进行了大弹涂鱼室内人工繁殖和育苗研究.性激素注射雌性亲鱼864尾,雄性亲鱼846尾,以陶瓷管道诱导产卵和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采用塑料箱和塑料桶两种容器孵化受精卵,比较了不同的仔稚鱼培育密度和培育方法与成活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雌鱼的催熟率为40.0%~65.0%;管道产卵率为10.0%~26.0%,管道内卵子的平均受精率为60.0%~75.0%,人工授精卵平均受精率为45.0%~65.0%;管道内卵子在塑料箱内的孵化率为17.8%~28.0%,人工授精卵在塑料桶内的孵化率为38.5%~57.0%;共投放初孵仔鱼264000尾,经42~46d培育后变态为幼鱼,共培育出幼鱼31098尾,幼鱼平均全长为1.89cm,平均成活率为11.78%.  相似文献   
39.
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食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其永  张雅芝 《海洋学报》1983,5(3):349-362
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是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日本南部、东海、台湾海峡、台湾浅滩、南海北部以及印度尼西亚沿岸,为我国东南沿海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北部湾和南海北部沿岸二长棘鲷资源严重衰退,唯独台湾浅滩地形复杂,底拖网不易作业,二长棘鲷资源却受到自然保护.在闽南-台湾浅滩底拖网渔获中,二长棘鲷仍然是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40.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鲹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 Schlegel)]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是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机帆船灯光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也是机帆船底拖网的重要渔获。为探讨本区蓝圆鲹种群结构的资源特点及其数量动态,我们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制定蓝圆鲹繁殖保护措施以及多种类渔业管理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982年2月至1983年12月,从厦门市海洋渔捞公社灯光围网机帆船的渔获物中,周年逐月收集本区蓝圆鲹的幼鱼和成鱼样本578尾,经生物学测定后,自鱼体左右侧第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