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西吕梁山北段岩片法填图新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山西吕梁山北段古老造山带地区运用岩片法填图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通过1:25万填图,发现3条重要构造边界,依此划分出3个构造岩片,每个岩片内部都具有二元结构,3个岩片层层叠置,说明了地壳强烈缩短,证明了造山带的存在。而且发生在1850Ma的地质事件是汇聚而不是裂解,吕梁造山使华北陆块真正克拉通化。吕梁造山运动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韧性剪切带,Ⅰ类韧性剪切带是发生在岩片与岩片之间,Ⅱ类韧性剪切带发生在单个岩片的内部,地质图上必须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实用构造地质学讨论——以山西地区构造问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琪 《安徽地质》2011,21(4):241-246
通过讨论得出一种新的构造地质学观点:⑴板块与板块碰撞造山是靠地震来实现的。当地球某处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的极限就会产生地震释放能量;⑵地震时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播同时也传导了地震力。地震力是与地震波的类型相一致,地震力可对应地称为纵波力、横波力、拉夫力和瑞雷力。这些力可以合成或分解为线状力、面状力和体状力;⑶地震时将动能转化为势能,使地体隆升,产生断层和挠褶等。升高的势能又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新的构造。震力和重力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的两大因素;⑷威尔逊旋回不适宜板内造山旋回。板内造山旋回简单地说就是沉积—隆升—剥蚀—夷平。一个大的构造期,实际上是孕育了一个大的地震周期。以此为理论依据,将山西地区显生宙以来大级别的造山-沉积旋回划分为五个。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古生代构造带(蛇绿岩带)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利用数字填图方法,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大红山一带,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大红山南出露一套变质基底,主要岩石组合为一套海相细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及磁铁石英岩组合,以含硅铁建造及变质基性火山岩为特征。该岩石组合无底无顶,变形变质强烈,分不出层序,故称之为小红山岩组。各类中低级变质岩说明变质作用达到了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该组北部被上石炭统白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南部被早泥盆世、晚石炭世侵入岩侵入。区内出露面积约140 km2,厚约2 890 m。明显有4次变形: 前3次变形为韧性变形,形成了透入性面理S1、大型褶皱、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形迹; 后一次变形以脆性变形为特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断层带。小红山岩组多期次变形、变质说明了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古生代构造带(蛇绿岩带)确实存在,并经历了多期次变形和变质。  相似文献   
14.
山西宁武贾家窑隆起-挠褶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兆琪  王权  刘成如 《江苏地质》2011,35(4):349-353
山西宁武贾家窑隆起-挠褶构造带呈北东向展布,长约18km,宽约5km。形成于燕山期运动末期。属于大同口泉山隆升-挠褶构造带的南延部分。构造带中心是隆起,一侧是断层,另一侧是挠褶。而且马家沟组灰岩折叠成轴面近水平的尖棱S褶皱。它是挠褶构造带边部的重力构造。形成该类构造的本质是大陆隆起,大陆隆起的核心是垂向作用力在起主导作用,而非水平挤压。水平挤压形成推土机推土式构造。无论垂直隆升还是水平挤压,所形成的构造均是A型构造或AB型构造。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讨论"离石大断裂"的基本含义及主要表现形式来研究它的北延问题。对比"离石大断裂"南延问题的解决方案,认为北部应由离石向北经黑茶山,绕过界河口,经苛岚、五寨,终经大同进入内蒙。为进一步划分山西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这两个Ⅱ级构造单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 ②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 ③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 ④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 ⑤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 ⑥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研究山西吕梁山北段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对成矿的制约,利用数字化填图方法,在偏关县一带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几条中生代大型构造带,查明了这些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 证实了中生代为该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期,成矿作用尽管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但在空间上分布受NE向隐伏构造的制约; 大型挠褶构造是地壳强烈隆升的标志,区内大型构造带多数是在挠褶构造的基础上叠加断层而形成的。该研究对于探讨山西中—新生代构造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氯化物水型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 1997年 4月至 1998年 9月对山东省高青赵店渔场 ( 37°17′N,117°55′E)的盐碱池塘叶绿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盐碱池塘叶绿素总量平均为 115.12μg· L-1,叶绿素 a平均含量为 73.90μg· L-1,占叶绿素总量的 61.76% ,叶绿素 b和叶绿素 c分别占总量的 12 .97%和2 5.2 7% .叶绿素 a含量的季节变动较大 ,有明显盛夏和初秋高峰期 .无鱼对照池的叶绿素 a比养鱼池塘低得多 .叶绿素 a的昼夜变化与垂直分布变化较大 ,但不遵循同一模式 .盐碱池塘叶绿素 a含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水温、总氮、总磷和硅酸盐显著正相关 ,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 ,而与盐度、碱度、p H、硬度、电导率均无规律性联系  相似文献   
19.
试以地幔热柱观点的为理论依据,以隆起作为主线对山西的构造单元进行划分。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不再选择较大规模的断裂为界,而是以地体隆升后引发的地层挠褶构造带为界。以此划分出山西燕山期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在Ⅱ级构造单元中划分出11个Ⅲ级构造单元;划分出山西喜马拉雅期5个Ⅲ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0.
张兆琪  潘永胜 《山西地质》2010,(4):55-56,60
外力是由外部施加于物体上的作用力,由点向外不断发出的力组成一束力,称为线状力;由一束束线状力集中成面状作用力,称为面状力;再由一个个面状力集中成较大规模的力,称为体状力。在中深变质岩区线状力形成L构造岩,面状力形成S构造岩,体状力形成大型的杆状构造和窗棱构造等。力是通过波的方式进行传导的,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时,岩石的密度会加密和变疏,体积的大小发生变化,这样就有空间利于矿物生长和滑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