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41.
油气聚集系数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聚集系数是油气资源评价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参数, 影响因素复杂, 如何科学取值一直困扰着石油地质工作者.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体系)定量评价结构模型, 对油气成藏体系进行定量评价; 根据“三高”原则选取刻度区, 利用生烃潜力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求取刻度区的油气聚集系数, 将各油气成藏体系与刻度区类比求取相应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系数.运用该方法求取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各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系数.结果表明, 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各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变化较大, 在9%~14%之间, 用该聚集系数求取的资源量较过去用一个统一的聚集系数求取的资源量更接近地质实际.实践证明, 利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成藏体系, 结合生烃潜力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 可以对聚集系数进行定量预测, 减少资源量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资源评价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142.
引进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的油藏分布特征,着重探讨了古油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塔中地区的志留系在晚期成藏过程中没有形成过叠合连片的大规模的可动油气藏,而只在局部构造上形成规模较小的、独立的油气藏。塔中4和塔中17井柯坪塔格组上一亚段在地质时期都曾成过藏,但均遭破坏;塔中117井柯坪塔格组上三亚段和塔中31 井柯坪塔格组上一亚段仅在后期充注过程中有油气聚集成藏;塔参1井在第一期油气充注过程中曾形成过较大的古油藏,而晚期充注过程中则未聚集成藏。研究还表明,志留系储层是好的输导层,地质时期中有烃类运移通过。中央断垒带为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路径和有利场所,在下一步的志留系勘探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3.
陕西五里铺黄土微量元素组成与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通过对岐山黄土剖面Pb、Cu、Zn、Cd、Mn元素含量、磁化率及粒度的研究表明,这些元素含量变化实质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其含量高指示风化成壤作用强烈的湿润环境,含量低指示寒冷的干旱环境。揭示出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气候在总体温暖的情况下有明显波动变化,在5000~6000 a BP出现一次明显气候干旱期,使全新世"大暖期"分裂形成两个主要的成壤期S01和S02。在S01、S02成壤时期仍存在次一级的气候变化事件。全新世时期该地区经历了黄土沉积(Lt)→古土壤发育(S02)→黄土覆盖(L02)→土壤再度发育(S01)→黄土堆积及现代表土(L10)的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4.
关中盆地东部全新世剖面粒度组成与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贾耀锋  庞奖励 《中国沙漠》2004,24(2):153-155
根据李湾全新世剖面粒度组成的分析结果, 探讨了关中盆地东部黄土粒度组成特征及其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2~6μm的细粒级组分反映了夏季风的强度或成壤作用的强度, 26~53μm的较粗颗粒组分反映了冬季风的强度, 大于53μm以上的粗颗粒组分反映了冬季风的异常变化特征, 小于2μm粘粒组分和6~26μm的较细粒级组分的含量变化可能反映了两种动力条件下搬运的大气粉尘本底; 粒度组成变化同时说明: 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在关中盆地东部地区亦有明显的反映, 6000~5000aBP的干旱事件在关中盆地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在汉江上游河谷进行地貌学和沉积学野外考察观测,并对郧县人遗址沉积地层系统采样,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等一系列理化指标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郧县人遗址地层剖面下部为汉江第三级阶地具有二元结构的河床相卵石层和河漫滩相中砂层,上部为风成黄土和古土壤覆盖层。这种风成沉积物与汉江河流悬移质沉积物性质完全不同。根据地层对比和古地磁B/M界限位置,及其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气候年代序列的对比,可以确定郧县人遗址地层剖面顶部为第8层古土壤(S8),对应MIS19,形成于785~760ka;其下为第9层黄土(L9),对应MIS20,形成于815~785ka。含有郧县人头盖骨和哺乳动物化石的钙结核层出现在黄土(L9)的上部,年龄为800~785ka,对应于MIS20冰期后段最为寒冷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6.
对汉江上游现代大洪水高水位滞流沉积物(SWD)系统地采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汉江上游现代大洪水SWD沉积物性质是沙质粘土或粘土质沙、沙质粉沙或粉沙质沙。其分布特征大致分为两大类:安康段以上基本是以粉沙质沙或沙质粉沙为主,安康段以下基本是沙质粘土或粘土质沙。粒度成分和粒度参数都反映现代洪水SWD经过充分的分选,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粒径组成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水库或大坝对大洪水SWD的粒度自然分布频率单峰曲线尖窄的形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更多与其沉积的微地貌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7.
石炭系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主要的油气产层之一,该层系中的油气藏普遍显现出位置迁移、规模改造、组分变异和相态转换等特征,对该类油气藏的分布预测十分困难.根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中提出的叠合盆地要素匹配成藏模式(T-CDMS)预测了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的有利成藏区域.通过分别研究四大主控因素(区域盖层C、优...  相似文献   
148.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区和北部坳陷区白垩系-新近系典型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结合地震和钻井资料的分析,在塔西南坳陷区划分出32个三级层序,塔北坳陷区27个三级层序.通过三级层序的叠置方式和构造层序的研究发现,两坳陷区白垩系-新近系中识别出4个以不整合面为主的构造层序界面,划分为4个二级超层序(SS1~4),并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149.
世加金矿位于龙川穹窿内,区内有大量辉绿岩出露,多呈环带状、不规则状沿背斜出露.金矿体主要产于辉绿岩岩体内部的断裂破碎带以及与C1y地层的断裂接触带中,矿床成矿期石英脉、蚀变辉绿岩矿石、C1y地层硅质岩以及新鲜辉绿岩样品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矿床成矿流体来自于深部,形成于辉绿岩成岩后期,与区内印支-燕山期的酸性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0.
2015—2019年,由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牵头,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和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系统拯救、整编共享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垂直形变测量数据,编制不同时空尺度的地壳垂直形变图,为强震中长期预测、地壳动力学研究、地形变灾害研究与防控及相关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本数据集内容为中国大陆典型沉降区垂直形变图,展示特定沉降区的地表垂直形变分布,为制定地面沉降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数据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情况、数据要素项和时空范围、数据输出质量和准确度,以及数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