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103.
近40a西藏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羊卓雍错(以下简称羊湖)作为西藏高原三大圣湖之一和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风景旅游景区,其具体面积众说纷纭.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1972-2010年羊湖面积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流域气象站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72-2010年湖泊平均面积为643.98 km2.1972-2010年羊湖面积呈波动式减少趋势,其中,1970s平均面积为658.78 km2,之后至1999年面积显著减少;1980s面积为636.55 km2;1990s为635.06 km2;1999-2004年面积有所增加;2004-2010年持续缩小,减幅为8.59 km2/a.湖泊空间变化特点是除了空母错和珍错两个小湖面积变化较小之外,羊湖整体面积呈现萎缩态势,其中东部嘎马林曲入口附近退缩程度最大,达1.62 km.流域气象站资料分析表明,湖泊面积和降水的变化波动存在显著耦合关系,降水变化是羊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流域蒸发量的明显增加,特别是2004年来连续较高的蒸发量是导致近期面积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气温的升高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羊湖的面积变化基本反映了西藏高原南部半干早季风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4.
利用HJ/IRS遥感数据,根据普适性算法和单窗算法反演太湖水温。结果表明:普适性单通道方法反演太湖水温均方根误差为1.058;单窗算法均方根误差为0.538。太湖水温空间分布呈现出南高北低、周围高于中心的特征,湖面温度低于周边陆地温度1~3oC。  相似文献   
105.
NOAA和USGS是美国主要从事气象和水文业务与科研的两大联邦政府部门,随着NASA将科学任务重点从太空科学转向地球科学,除了继续开展卫星观测技术和遥感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之外还关注水文气象领域的研究.作为国际山地中心主持的“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卫星遥感降水估算”项目的内容之一,本人于2011年5~6月参加了由国际山地中心(ICIMOD)组织的赴美交叉学习活动,先后参观和考察了NOAA和USGS的主要部门和其他一些相关单位,与NASA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单位开展的水文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卫星遥感应用情况以及学习访问期间的感想与体会,对提高我们目前的相关业务和科研工作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根据三次Landsat遥感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1975-2000年珠峰地区定日县常年积雪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5-2000年间定日县内常年积雪总计减少了7.49%,减少面积为105.35 km2,主要发生在珠峰及其周围高大山体常年积雪覆盖的边缘地区,其中,海拔5 000~6 000 m之间减少最多,占减少总面积的70%左右。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是导致常年积雪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珠峰地区的气温上升趋势是其主要驱动因子。气温升高导致珠峰及周围高大山脉边缘的冰川和常年积雪不断消融,加上1980年代的降水量相对较少,使得1975-1992年常年积雪面积不断减少;但1990年代后期降水量增加显著,研究区东南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有较多的积雪累积,1993-2000年常年积雪面积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7.
甘肃黑山含铜镍硫化物岩体岩浆源区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褶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南部边缘。近年来,北山发现了一系列含铜镍硫化物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如坡北、红石山、罗东、笔架山、旋窝岭等。这些岩体大多形成于二叠世(260~290Ma,姜常义等,2006;李华芹等,2006;Suet al.,2010,2011;Qin et al.,2011),与新疆其他岩体(如喀拉通克、黄山、图拉尔根、白石泉、天  相似文献   
108.
西藏中部"一江两河"地区地表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藏中部一江两河地区(包括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年楚河中下游地区)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藏中农业区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变化和地表通量的遥感估算对农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以及理解农业区内部乃至其与周边地区的能量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2003年4月14日和10月16日影像作为春季和秋季代表,利用两种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资料———AVHRR和MODIS反演研究区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通量.在反演得到地表特征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9个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SEBS模式对该地区地表通量进行了遥感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同一天中AVHRR和MODIS估算结果空间分布态势保持一致,但由于过境时间的差异,MODIS通量结果均大于AVHRR.  相似文献   
109.
在对内蒙古索伦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和暗色泥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热演化的特征。暗色泥岩累积厚度达640m。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38%~1.78%之间,TOC大于0.6%的样品占98%。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Tmax在354~548℃之间,Ro平均值3.24%,表明干酪根演化进入高—过成熟阶段。研究中还发现,S1+S2(<0.2mg/g)和IH(<16mg/g·c)都很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烃源岩已经经历过极高的热演化和排烃过程,排烃发生在晚二叠世和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10.
我国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与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油气测井是十大石油学科之一,是石油工业高新技术含量最多的学科之一。近70年来,从第一代的半自动测井仪到现在的第五代的成像测井仪,发展非常迅速。现在成像测井已成为油气测井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未来趋势。我国的测井技术与国外相比,在常规测井资料分析、解释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来;在电磁、声波测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差距并非很大;其主要差距是仪器、方法、应用基础研究、管理科学和软件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力求以解决勘探地质难题、和工程测井难题为重点发展适应我国需求的测井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