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地热水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水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中。与此同时,地热水中的无机物质含量也相对较高,其中硼元素的存在对地热水质量的评价和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人工地热水中利用Cacl2与LiCO3模拟过饱和富硼地热水中碳酸类矿物的吸附过程展开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不同反应条件下,硼与碳酸盐类矿物吸附过程,为解决地热水带来的环境影响和提高地热水的资源效益及利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方解石对硼的吸附率随着初始硼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以及pH增大时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2.
蒋家沟干热河谷区泥石流与滑坡灾害频发、植被枯败稀疏、土壤结构紊乱、生态环境脆弱,是金沙江上游生态严重退化的典型流域。植被和土壤在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该流域植被与土壤的研究,多侧重从单一物种或土壤酶活性等角度分析植被与土壤的养分耦合关系,缺少对灌草层植物体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耦合机制研究,即植被-土壤耦合机制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选取蒋家沟干热河谷区典型灌草层植被,研究碳(C)、氮(N)、磷(P)、钾(K)元素在植被地上、根系和土壤的养分分布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1)与全国陆地植物平均水平相比,干热河谷区灌草层植被地上和根系表现出低C,高N、P、K的特点;土壤表现出低C高P的特点。(2)植被地上部分的C、N、P、K含量均显著高于根系,C、N、P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土壤K含量(56.05 g/kg)显著高于植被地上(18.43 g/kg)和根系(8.41 g/kg);除P∶K外(地上0.10>根系0.09>土壤0.01),其余5种化学计量比均表现为根系>地上>土壤。(3)灌草层植被地上、根系N、P、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  相似文献   
93.
秦岭造山带结构与演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详细论述了北秦岭与商丹带、南秦岭、勉略带和太白-佛坪-汉南带的组成、结构特征;重新划分和阐述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单位及其发展演化。提出秦岭是由五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并拼贴、镶嵌、叠置、堆垛而成的综合构造体,是南北与东西共存的构造格局。其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陆核或古陆块增生或拼贴的发展阶段,中-新元古代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震旦纪-三叠纪板内海相沉积盆地与造山带转换的发展阶段.印支期以来陆相沉积盆地和造山带转换的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体制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4.
无裂栉江珧种内同工酶表型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安梯度凝胶电泳对4种不同类型无裂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肾脏、后闭壳肌和鳃组织进行了酯酶(ES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酶(ME)5中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类型的酶谱表达有差异,特别是肾组织的EST,后闭壳肌的EST、SOD和鳃组织的SOD、MDH的酶谱表型差异明显,其特征谱带可作为区别无裂栉江珧种内差异的一种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5.
潮控河口湾是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北部上白垩统Napo组的主力储层,当前对其识别标志、岩相及沉积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建立可靠的潮控河口湾的沉积模式,对于预测油气储层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区LU碎屑岩段岩芯、粒度、测井、薄片以及地化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1)综合岩相类型、地化、垂向序列特征认为其发育潮控河口湾和陆棚;2)研究区潮控河口湾主要发育中河口湾亚相及外河口湾亚相,中河口湾亚相发育潮汐河道、潮坪、高流态沙坪等微相,在测井曲线上呈钟形;外河口湾轴部发育潮汐沙坝、高流态沙坪微相,测井曲线上为箱型;外河口湾两侧为泥质潮坪微相,测井曲线上呈指形;浪基面之下发育泥质陆棚沉积和风暴形成的海绿石席状砂;3)研究区倾向西南,中河口湾的潮汐河道边滩沉积发育在东北部;向西南河道逐渐拓宽,外河口湾轴部潮汐沙坝南北向展布,向两翼泥质含量增高,发育泥质潮坪,呈席状展布。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海参酶解液对高糖高脂所致的斑马鱼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组,和海参酶解液高剂量(1.0m L/L)治疗组、低剂量(0.5m L/L)治疗组各1组。每天利用高浓度葡萄糖(质量分数2%)系统浸泡及高胆固醇(质量分数10%)饲料饲喂诱导斑马鱼高糖高脂模型,高低浓度海参酶解液浸泡治疗。14 d后进行新鱼缸潜水行为实验,取鱼体匀浆进行组织各生化指标的检测,包括葡萄糖(Glucose, 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皮质醇(Cortisol, Cor)浓度。【结果】新鱼缸行为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斑马鱼的行为学实验都有明显差异,其中焦虑型行为潜伏期、冻结次数和冻结时间等抑郁型行为增加,探究型行为顶部转移和顶部时间减少,而1.0 mL/L高剂量海参酶解液可以逆转这些变化。模型组葡萄糖、总胆固醇、皮质醇浓度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给予海参酶解液治疗后,高剂量治疗组对模型组的葡萄糖、总胆固醇及皮质醇浓度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结论】海参酶解液可以通过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中糖脂水平来改善抑郁样行为和应激激素。  相似文献   
97.
文章建立了基于真实场驱动的三维物理—生态耦合模型, 利用模型定量分析了夏季南海北部上升流和羽状流过程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首先, 利用2006—2008年卫星遥感数据及2006与2008年夏季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模型能较好地再现夏季南海北部上升流和羽状流过程, 较好地反映出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分析结果显示, 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50m等深线以内。琼州海峡东部海域和汕头海域浮游植物垂向分布较为均匀, 上升流的贡献均达到90%以上, 表层水平平流输送是浮游植物主要的汇, 生物过程是浮游植物的源。珠江口和汕尾海域浮游植物存在表层和次表层两个高值区, 羽状流贡献35%~40%, 主要促进表层浮游植物生长, 而上升流贡献60%~65%, 主要促进中底层浮游植物的生长。粤西海域上升流对浮游植物的贡献占92%, 主要促进中底层浮游植物生长, 而表层浮游植物浓度极低。整体上, 夏季南海北部上升流和羽状流主要是通过输送营养盐的方式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上升流对营养盐的输送作用是向岸方向的爬升输送和平行于等深线的沿岸流输送共同作用的结果。跃层的存在改变了营养盐的垂向输送过程, 是导致上升流和羽状流过程对不同水层浮游植物贡献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整体而言, 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差异是以上升流、羽状流主导, 环流—营养盐—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天体光谱分类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关键是从光谱数据中选择和提取对分类识别最有效的特征构建特征空间.提出一种新的基于2维傅里叶谱图像的特征提取方法,并应用于LAMOST (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恒星光谱数据的分类研究中.光谱数据来源于LAMOST Data Release 5(DR5),选取30000条F、 G和K型星光谱数据,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将1维光谱数据变换成2维傅里叶谱图像,对得到的2维傅里叶谱图像采用深度卷积网络模型进行分类,得到的分类准确率是92.90%.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LAMOST恒星光谱数据进行STFT可得到光谱的2维傅里叶谱图像,谱图像构成了新的光谱数据特征和特征空间,新的特征对于光谱数据分类是有效的.此方法是对光谱分类的一种全新尝试,对海量天体光谱的分类和挖掘处理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99.
白水苹果始花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15年白水站气象数据与苹果始花期物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筛选与始花期相关较高气象因子;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得到白水苹果始花期预测模型。依据模型回代结果,对始花前一周天气实况进行历史普查,得出预报值订正方法。通过验证,预测模型和订正方法在近3年业务应用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0.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的大气环流谱模式的最新版本SAMIL2.2.3系统分析了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的三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都能模拟出热带地区气候平均季节内振荡(CISO)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其中Tiedtke方案相比于Manabe方案和Zhang-McFarlane方案,模拟出的CISO与观测更为接近.而SAMIL2.2.3模式对ISO年际变化部分(TISO)的模拟结果显示尽管SAMIL2.2.3相对于之前的版本对Tiedtke方案和Zhang-McFarlane方案针对不同问题做了必要调整,但三种积云参数化方案中只有Zhang-McFarlane方案能够模拟出27~50天TISO模态的东传特征.另外,SAMIL2.2.3与其较早版本SAMIL2.08中的Manabe方案完全相同,物理过程的其他部分如辐射方案和气溶胶条件有所调整,但仅后者能模拟出100E以西热带27~50天TISO模态的东传特征.因此,模式发展过程中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并非在每一方面上都产生正面效果.动力框架和物理过程,以及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改进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