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陕西宝鸡地区对滑式黄土滑坡的特征及其碰撞诱发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滑式滑坡是黄土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一种独特形式,主要分布于二级支流或三级支流(冲沟)两侧的边坡,两岸滑坡相向滑动。冲沟一般狭窄且较深陡,延伸较远。对滑式滑坡非同时发生,先发滑坡下滑后强烈碰撞对岸的斜坡体,致使受撞斜坡岩土体产生碰撞节理裂隙,力学性质弱化损伤,在坡体内部形成潜在的滑动面。当沟谷中先发滑坡堆积体遭受降雨水浸、流水冲刷后,潜在的滑动面扩展贯通,从而诱发受撞的岸坡失稳下滑。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对滑式黄土滑坡的碰撞损伤效应,为黄土地区群发式滑坡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强降雨可诱发新近纪软岩质滑坡滑移变形。1955年至今,降雨在陕西宝鸡诱发超过十起大型滑坡灾害。2011年9月19日,宝鸡市区72 h内的降雨量达到332 mm,北坡金鼎寺、簸箕山与高家崖滑坡出现裂缝,威胁市区居民安全。为分析滑坡的变形机制与降雨触发的滑体内地下水位的波动关系,2012—2015年,开展了降雨量、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应力与位移等物理量的实时监测,统计分析了它们的频率、活动强度及累积变化规律,提出了滑坡的位移扩展模型。研究显示:(1)地下水的活动会影响新近纪软岩质滑坡的变形,但降雨量、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体应力与位移等物理量变化机制有差异,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呈周期性变化,滑坡体的应力、位移的变化具有累积效应;(2)宝鸡市北坡滑坡运动变形具有蠕变、快速滑移两个阶段。降雨会触发的滑坡体各物理量出现加速变化,地下水位波动幅度为0.27~1m,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幅度为10kPa,滑体浅层的水平应力变化幅度为5.6kPa;(3)在判断降雨能否诱发滑坡快速滑移过程中,既需分析滑体应力、位移变化的累积效应,又需分析新近纪软岩质滑带的摩擦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03.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流经的带水河,是清江北部规模较大的一条支流,它多次引发洪水,曾数度危及恩施市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4.
非线性科学在地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线性大系统,它依赖于与宇宙星体不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内部的耗散过程来维持自身的运动状态和各种层次的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105.
基于野外实测和室内测试,计算分析及有限元模拟,对三峡工程库首区燕山期和喜山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是:燕山主期σ1和σ1近水平,分别近S-N向和E-W向,σ2近直立,差异应力200MPa、变化范围150-250MPa;喜山主期σ1近水平,总体方向NNE70-SW250°,差异应力100MPa,变化范围80-120MPa,在空间变化上,前者表现为南部差异应力高于北部差异应力,后者的变化规律不太明显。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系统的应力场比较复杂,总体呈近E-W向的前缘挤压、后缘拉伸,而滑动系统内部叠置产出的三个滑块也分别表现出后缘拉伸、前缘挤压并交替出现的特点,反映了区域应力场背景下的局部构造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106.
新近纪软岩质水平滑带的结构与内部黏土矿物聚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鹏  石菊松  胡乐  王涛  吴树仁 《地质学报》2020,94(5):1625-1637
新近纪软岩质水平滑带控制了平推式滑坡的滑移过程,其内部黏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决定着滑坡能否出现低角度滑移。为分析水平滑带内黏土矿物的聚集规律,论文对典型地质剖面内物质组成、结构、黏土矿物含量与对应力学性质开展了定量测试,试验发现随着累积位移的增大,水平滑带的结构呈碎裂化、劈理化、塑性化、泥化渐进破坏状。滑带上边界的累积位移量最大,中部剪切面、下边界面处累积位移逐次递减。在同一滑带内,累积位移量越大的剪切面,其黏粒含量、含水率就越高。以簸箕山滑坡为例,上边界面、中部剪切面与下边界面的黏粒含量分别达到62. 60%、62. 46%、58. 04%,含水率分别为28. 82%、25. 34%、25. 52%。滑带的剪胀机制控制了上述水岩耦合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7.
陕西宁陕县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其诱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坡面型泥石流是先产生滑坡,而后迅速转变为泥石流的过程。它兼有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些特征。宁陕县城周围坡面型泥石流发育于中泥盆统地层的陡坡上。发生坡面流的斜坡残坡积土主要为粘性土,含少量块石或碎石,级配较好,且土层厚度小。土中粘土矿物由伊利石/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组成,具低-中等膨胀性,因而其渗透性低-极低。遇持续暴雨作用,此种残坡积土局部发生启动下滑-流土,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下泻造浆形成坡面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沟浅而宽,大多顺斜坡的倾向发生,也有斜交坡向而沿岩层走向发生,是沟谷型泥石流发育的雏形。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坡面型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为泥石流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突发地质灾害研究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6年2月17日,发生在菲律宾中部南莱特省的泥石流灾难,导致1000多人死亡和失踪,震惊了全世界。为了介绍这类突发地质灾害在世界各国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者试图以32届地质大会和国际滑坡风险评估管理大会所反应的有关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新信息为主线,结合近两年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领域前期战略研究报告,概要介绍突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9.
煤瓦斯突出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学习总结煤炭行业近200年来对煤瓦斯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 了解其具体的研究思路方法、研究历史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 探讨采用地质力学理论方法进行煤瓦斯突出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利用断裂带的共轭节理、断面擦痕和阶步及显微构造反演恩施断裂 3个主要变形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燕山主期的最大水平挤压应力方向变化范围为 30 0°~ 34 0° ,差异应力在 15 0~ 180MPa之间 ;燕山晚期的最大水平挤压应力方向为 35 0°~ 10° ,差异应力为 12 0MPa左右 ;喜马拉雅主期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 2 0°~ 6 0°之间 ,差异应力为 6 0~ 10 0MPa。恩施断裂的分段结构主要受区域动力学背景和断层自组织结构的双重控制。在燕山主期 ,主要受区域动力学变形背景控制 ;而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主期 ,则主要受断层自身结构的自组织反馈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