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2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黄、渤海热结构及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 (POM)的基础上 ,利用经过资料同化处理的周平均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 (SST) ,考虑了潮流混合和上层风混合的作用 ,成功模拟了渤黄海海域热结构的时、空变化 ;在此基础上 ,系统描述了渤黄海季节性温度跃层、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等重要水文现象及其与之相应的温度垂直结构 ;分析黄海余流流场断面结构及随季节的变化 ,并对黄海暖流的分布结构、黄海冷水团的维持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研究渤海的可持续发展.根据 1979~1999 年渤海中部断面温度、盐度、溶解氧、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结构和20年来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断面各个要素冬季的垂向分布均匀,夏季有2个冷水中心,盐度、溶解氧、营养盐在冷中心位置也出现了类似的高值或者低值中心.各要素的距平图显示盐度有上升趋势,溶解氧含量下降,无机氮逐年增加,磷酸盐和硅酸盐夏季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冬季没有明显的增加或者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3.
Based on the Pathfind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PFSST),the surface axis and its pattern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YSWC) are discussed.A structure of double-warm-tongue is found in February and it varies in different years.Two indexes are calculated to represent the westward shift(WSI) and northward extension(NEI) of the warm water in the Yellow Sea(YS).Wavelet analysis illustrates that the WSI and NEI have prominent periods of 3-6 years and 3-4 years,respectively.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  相似文献   
64.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超前滞后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36°N断面、大连—成山头断面和渤海中部断面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讨论了环黄、渤海海洋站之间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36°N断面、大连—成山头断面和渤海中部断面盐度的整体趋势都是升高,黄河流量的减小是造成渤海盐度升高的重要原因。黄海千里岩站1960~2000年间的盐度整体趋势也是升高,年变化率为0.01/a,造成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减少,并且其短期震荡可能和ElNio有关,长期变化则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有关。此外,千里岩站和其他海洋站之间的盐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只是在时间上存在着1~3个月的超前。对黄、渤海盐度长期变化的系统分析表明,近海盐度可能受到外洋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海环境演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所收集到历史海温实测资料的分析,概括了夏季渤、黄海温度结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卫星风场、有效波高场和地形资料,分析了风浪及地形对温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阔的海域,夏季渤、黄海区较大的有效波高都出现在风区较长的地方,而有效波高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上层海水的混合.渤海中部的双冷核结构和黄海中部温度的台状结构是波浪在海洋表层造成的混合与地形导致的潮汐混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夏季在没有明显上升流和平流的地方,浅水处表层温度与水深的关系满足热惯性机制,有温跃层产生的深水处水深仍然能影响到上混合层的深度.  相似文献   
66.
溶解氧在生物活动较小的情况下,与温盐相似,同样具有保守性.本文基于WOD05数据集中实际观测的溶解氧标准层资料,对南海溶解氧的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阐述,指出在浅水陆架区、中央海瓮和吕宋岛以东深水区,溶解氧具有不同的垂向分布特点.霞点分析了深水区的溶解氧垂向结构,发现其极大值存在季节性变化,量值在冬、春较大,夏、秋较小,出现的深度夏季最深,超过50 m,秋、冬较浅且现象小够明显;极小值基本不存在季节变化,出现的深度约860 m;对比温盐关系曲线,发现溶解氧极大值对应着南海次表层水团上界、衰减缓慢的稳定阶段对应次表层水团高盐核心水层、而极小值则对应中、深层水团的交界.  相似文献   
67.
IwnODUCTIONTheECSandthePacificOceanareseparaedbytheRyUkyUIs1andshavingthreermnPasSagesforwaerexchangbebeenthesetWowateboies.TheKewshioenterstheECS~ghthestraiteastofTaiwanIslandandflowsbacktothePacificOceantboghTugalaStrait.TheOkinawIsland-MiyakoIslandstralt(KeanTrench,withdepth>1opm)allowalopqUanityofwaerexchangebetweentheECSandthePacifico-cean(YUanandPan,l994).InvestigationdatashowsthatthehydIDgraPhicfeatUresoftheoceanregionarOUntheRyukyUIslandsareverycomPlicated.Somcold…  相似文献   
68.
ImODUCTIONInasedrinalseriesofPapersduringthelatel95osandl96()s,StonimlandANns(l958;l96()a,b)PresentedatheoreticalpictUreofthesoaree-drivendeepcirculaionintheoceanbasedongeOst-cd~cs.ItconsistsofaPole-wAninteriorflowresultingforavortexshetchingassociatedwithaslowuniformuPwellingthInllghouttheocean,andawestemboUndeqctirrentbalancingthemassbudget.Kawse(1987)formulatedalinear,tWo-layerbaxlinicmodeltostud}thedeeptroPicalcirculationdrivenbydeepwaterproduction.DistinctlydifferentfromtheStomm…  相似文献   
69.
运用 Mc Creary和 Yu(1992 )的非线性 2 12 层模式的积分流场 ,研究了混沌混合与输运对海水及要素浓度的输运和混合问题。模式结果显示混沌混合区主要分布于赤道东太平洋不稳定区及东、西边界附近 ,中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区域为非混沌区。释放在混沌区内的示踪团随时间的弥散过程要较非混沌区内的示踪团复杂的多。因多模态不稳定波动的共同作用 ,尤其是在赤道上经向运动最强的 Yanai波的加入 ,使得赤道不稳定区的流体以混沌混合的方式均匀地弥散开 ,趋向于粗粒 (coarse- grained)意义下的均匀化。并有大量释放于赤道东太平洋不稳定区的示踪质点越过赤道进入对面半球。背景辐散流的加入能将部分示踪点输送出混合区使其不加入均匀化过程 ,故最后混入另一半球的质点数少于半数。过赤道交换速率则主要由混沌混合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70.
渤海中部一个月实测潮流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6年6月28日至7月29日在位于渤海中部一点 (38°19′39.426″N ,119°37′01.546″E)获得的潮流调查资料 ,进行了一个月的实测潮流资料调和分析 ,计算了该站北、东分量各74个分潮的调和常数 ,进而计算各分量的潮流椭圆要素 ,给出了10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及其椭圆要素。对实测潮流资料进行了频率统计 ,给出了流速、流向的频率分布。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海区的潮流性质并为数值模拟者研究渤海的潮流提供了验证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