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8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741篇
测绘学   398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531篇
地质学   2230篇
海洋学   54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324篇
自然地理   45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41.
太古宙后生脉型金矿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对太古宙后生脉型金矿床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本文对太古宙后生脉型金矿床形成的变质环境,金矿分类,成矿模式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2.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3):242-250
合成PbS和ZnS对Ag^+、Cu^2+、Cd^2+、Fe^2+、Mn^2+、Mg^2+、Sb^2+和Bi^3+等离子吸附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表明,其遵从Kelvin公式:在A类吸附,即抗衡离子交换型吸附中,温度上升,其吸附量升降由反应热决定,本实验中A类吸附多为上升型;而大部分B和C类吸附,即朗谬尔型及反朗谬尔型的吸附量则随温度上升呈指数下降。例外的仅有PbS对Bi^3+离子的吸附,其吸附量随  相似文献   
143.
144.
新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含金矿物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的主要含金矿物采用多种测试手段进行研究:如重砂、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EPR谱、数学地质和包裹体分析等。对矿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对确定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和成矿预测有一定意义。为矿床外围和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5.
侯增谦  吴世迎 《地质论评》1996,42(6):531-540
本文首次报道了川西呷村黑矿型矿床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其δ^18O为12.8‰-18.3-‰形成温度约99-120℃,δ^30Si为0.0‰-1.6‰,与Mariana和Galapagos热液硅质烟囱的δ^30Si值范围基本相当,揭示两者具相似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6.
147.
渤海地壳厚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地壳厚度研究刘光夏,赵文俊,任文菊,吴岫云,嘉土旭,李志雄(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郑州450003)(海南省地震局,海中570003)渤海及周边陆地的结晶基底是太古界和下元古界的深变质杂岩,盖层则是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缺失上奥陶统和志留泥...  相似文献   
148.
金山金矿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山金矿田岩石遭受了三期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这三期的造变形对金矿体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第二刖期韧性剪切变形阶段形成了矿田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晚期脆性剪切变形阶段金矿体在韧性剪切带中定位。  相似文献   
149.
傅子仁  吴俊杰 《岩土力学》1997,18(A08):133-137
北回铁路新观音隧道为东部铁路改善计书中之关键工程,本区段原规划案系于山侧新建新观音隧道及谷风隧道两座隧道,后因依据当年北回铁路施工经验,在施工期间曾遭遇十余次的抽心,挤压,变形及涌水等灾害。乃于新隧道选线期间,于工址附近做了许多地质调查,踏勘与钻探的工作,依据钻探资料与集之地质报告文献资料,经数度邀集专家,学者与隧道工程师集思广义,讨论与评估筛选后决定新路线,即北起武塔西南,南迄汉本站东北止全长1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