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液压水文绞车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面对海洋专用绞车的设计与操作中的诸多实际问题,要求从事这一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做出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笔者根据实际应用和海上实验,特提出关于液压水文绞车设计中所应考虑的检验准则,强化陆地试验,提高可靠性等几点看法与建...  相似文献   
82.
刘莹  李琳  张喜艳 《地理研究》2020,39(12):2779-2795
以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构成的40470组两两城市对为样本,采用效率增值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协同网络演变及成因。结果表明:①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网络密度呈现三周期、双缺口变化特征,高强度协同作用偏向东部地区的东向性特征凸显;② 协同网络经历了星型覆盖格局-双区扇形发散格局-单区扇形发散格局-多层嵌套新格局的转变,表现为跨越东中西部地区的远距离协同,跨域性特征突出;③ 东部城市比较优势、经济联系和产业分工的良性循环决定了协同作用的东向性,而远距离协同作用利于整合区域差异化比较优势,降低资源争夺和重复建设风险,促进全域高效产业分工体系和跨域性协同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3.
???????????????????CIT???о??????????????????й???塢?????????????????????????????????????????????????????????????????????????????????????????????????????£? 1????????????????????С?????????????????????????????1??2 d???и???,???????????????????????????????????й?|2)???????????????????????????????????????λ???????????????????????????????????????仯???|3)δ???????????????????????????????????????  相似文献   
84.
为了揭示煤与油页岩共生于同一盆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共生成矿等原理,通过对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特征综合分析,提出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出主要地质要素包括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煤及油页岩层、顶底板岩层以及上覆岩层等静态因素,和构造演化、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形成的气候、盆地内的古生物演化与分带(层)、盆地边缘地区古植物的分布、水介质的性质变化(水体分层机制)、聚集及流动等的动态因素,由此确定了二者共存系统的主要地质作用。依据盆地演化史、成矿保存机制和后期的改造作用,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成矿作用系统、含矿盆地系统、煤与油页岩(群)系统以及含煤与油页岩区块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反映各种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的剖面图、平面图及专门性的技术图件和各种矿产资源的储量数据、演化事件等来描述。  相似文献   
85.
多元聚煤理论体系及聚煤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地质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多种成煤理论相继提出,已进入一个多元化的繁盛阶段。但是,聚煤理论研究中还有很多科学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如海侵(水进)过程中煤的聚积机理、聚煤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板块构造的控煤作用、煤与其共伴生矿产的共生机理以及含煤系统理论等,都与煤聚积、聚煤盆地各种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研究密切相关,而理论研究的滞后也影响了能源矿产资源的预测、评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不同聚煤理论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本文在系统、全面的理解各种聚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聚煤理论体系及聚煤模式,认为多元成煤理论体系是以泥炭沼泽堆积样式为中心,盆地水域体制为阐明聚煤作用机制的基本点,其核心思想是阐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成煤机制的交叉、包含,而不是孤立地看一个具体问题,聚煤盆地层序地层不同体系域聚煤差异性为聚煤理论的支撑格架,古植物、古气候、古构造和古地理分析为构建聚煤理论体系的四个基本条件,各种地质因素的相互牵制、多种事件(如突发性水侵事件、构造事件、火山事件等)的影响,聚煤模式的多样性和聚煤作用过程与机制多元性等,构成了多元成煤理论体系的内核,并强调该体系构建的四个统一:聚煤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协同性的统一、独创性与转化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阐明不同聚煤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多元聚煤理论不是将不同成煤理论或观点的简单集合,而是深入阐明各种因素的影响、动态与静态交叉机理、各种条件的融合、聚煤盆地内外各种作用的相互牵制与耦合等。  相似文献   
86.
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性特征对早期成岩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F17柱样为对象,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期成岩作用对陆架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F17柱样磁性特征存在显著的垂向变化,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沉积物磁性减弱、磁性颗粒变粗和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比例上升.粒度以及Al,Ti,Fe,Mn的含量,有机碳和总硫的分析表明,沉积物物源相对均一,粒度虽然存在垂向变化,但不是磁性特征垂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早期成岩作用是导致上述磁性特征垂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早期成岩过程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随深度下降的现象与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类似,但磁性矿物类型和颗粒大小随深度变化的模式,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基于磁性矿物对早期成岩过程的敏感性,磁性测量方法对认识铁在陆架沉积物中的迁移和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7.
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和受威胁因素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监测体系,是国家海洋公园监测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必然趋势。文章阐述国外较成熟的海洋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情况和可借鉴因素,分析目前国内海洋公园监测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海洋公园监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
固化软土微观结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尽快提高地基加固的效率,对吹填土采用水泥和石灰进行快速加固,对加入添加剂固化后吹填土的微观结构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袁征结构单元体和孔隙大小、形态及定向性等结构要素的定量评价指标.不同的添加剂含量对结构单元体大小的影响较大,当水泥掺入比为15%而石灰的掺入比为20%时,添加剂的胶结作用表现最好;添加剂的加入使得孔隙变小,结构变得比较致密,固化后土体强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89.
利用电离层层析技术探测日本9.0级地震前电离层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离层层析技术对日本Ms9.0地震前21天震中区域附近上空电离层进行了三维重构,并通过2倍标准差方法对反演出的各时刻电离层各格网点电子密度值进行了异常探测。在排除太阳和地磁活动影响后分析得出:2月28日UT14:00—16:00出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值异常减小、3月2日UT08:00—14:00、3日UT00:00—06:00和4日UT12:00—20:00出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值异常增大极有可能与日本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90.
青岛前湾港地基的天然强度低 ,在外荷作用下承载力不高 ,导致地基变形较大 ,且变形稳定历时过长 ,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在大量的现场试验、监测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软土地基变形机理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地基处理的方案———塑料排水板法。根据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对塑料排水板的长度、间距、排列方式以及施工时间进行了设计计算。推算了地基土所能达到的固结度 ,并确定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