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依据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特点,并从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角度出发,研究了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管理原则,阐述了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与测绘管理档案、测绘科技档案的区别,论述了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保密等级、保密期限,以及保密和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利用2014—2015年5—10月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和同时段的西南区域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基于概率匹配方法,采取分区及点对点匹配两种方案对2016年6—8月降水集中时段逐12h累积降水进行订正试验。结果表明:(1)订正后的模式预报相比订正前而言,平均(绝对)误差有所减小,降水落区的范围和平均强度与实况更加接近;(2)量级偏差越大,运用该方法的订正效果越好,夜间降水订正效果优于白天;(3)分区统计方案对模式系统性偏差的订正效果优于点对点方案,合理的区域划分增加统计样本量可以提高订正效果。  相似文献   
23.
基于重组降水集合预报的洪水概率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条件亚正态模型方法,生成了具有包含不同可能性的降水集合预报。为了保持各子流域降水集合预报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采用集合预报重组方法对降水集合预报进行重新排列。使用重组后的降水集合预报驱动水文模型,实现了淮河上游大坡岭-息县、淮河上游息县-王家坝和汝河-洪河上游3个子流域的12次洪水过程的洪水概率预报,并对1988年9月7日和1991年7月31日两次洪水概率预报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通过条件亚正态分布模型生成降水集合预报后,再经过Schaake洗牌法空间相关性重新组合的降水集合预报,捕捉洪峰出现时间和流量的能力更强。对洪水概率预报来说,降水概率预报更能达到对未来的水文事件进行最大可能估计的目的,并尽可能综合了降水预报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说明维持变量原有的空间相关特征对于降水概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孙磊  刘莹  姚娜  邵红  李潞滨 《湿地科学》2012,10(2):176-180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分离培养法对天然湿地和退化湿地的芦苇根际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显示,分离自天然湿地芦苇根际的45株细菌分属于γ-变形菌纲(44.44%)、厚壁菌门(Firmicutes)(42.22%)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33%)3大类群,其中,γ-变形菌纲为最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42.2%)为最优势菌属;分离自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的44株细菌分属γ-变形菌纲(13.63%)、β-变形菌纲(6.82%)、厚壁菌门(47.73%)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1.82%)4大类群,其中厚壁菌门为最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40.9%)为最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湿地和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细菌都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但天然湿地与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5.
江苏连云港地区吹填土室内沉积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莹  王清 《地质通报》2006,25(6):762-765
近年来,随着港口建设的飞速发展,将疏浚出来的淤泥用来填海造陆,已成为沿海城市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由于吹填淤泥性质十分复杂,并且需要很长时间的自然沉积固结,待表面形成硬壳后方可加固处理。因此,对吹填土沉积规律和自重固结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连云港地区吹填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沉积试验,对吹填土在静水条件下的沉积规律及固结特性做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对沉积后的吹填土进行了微观结构定量分析,获得了孔隙直径、丰度、平面形态、定向频率、定向分维数等重要参数,该成果为吹填土地基加固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吹填土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莹  肖树芳  王清 《岩土力学》2004,25(4):518-521
通过在室内对吹填土进行模拟加固方法的模型试验和快速结壳试验,即模拟现场吹填土沉积情况的量筒沉积试验和沉降柱试验,测定了吹填土在不同土水比及不同添加剂作用下沉降后的容重、孔隙比及含水量等物理指标。由此得出吹填泥浆在静水中的沉降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细颗粒絮凝下沉为主的沉积阶段和泥浆自重固结阶段,为进一步研究吹填土的沉积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赵琳娜  刘琳  刘莹  齐琳琳  田付友 《气象》2015,41(6):685-694
利用淮河地区652个站点日降水量和参加全球交互式大集合预报计划的中国T213集合预报系统24 h累积降水预报,建立了新的集合预报评分中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模式检验的观测资料处理中考虑不确定性的思想,构建了观测概率法和观测百分位法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本文方法和通常数值预报检验观测资料处理方法的模式检验对比分析表明:采用了观测概率法和观测百分位法处理降水观测后,五个降水阈值预报Brier评分检验表明,新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使预报的Brier评分分值下降,即预报性能得到提高,尤其在中低降水阈值区域较为明显.Brier技巧评分可靠性和分辨性的分析表明,模式五个降水阈值预报都有预报技巧.新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普遍提高了五个降水阈值预报的分辨性,但是降低了可靠性.本研究结果对在今后集合预报评分方法中考虑观测资料不确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对集合预报降水的评估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9月18日和2013年9月18日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均发生在无低涡且低温条件下,受西风槽东移的影响,最大降水发生在龙门山迎风坡,地形作用对两次暴雨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四川盆地内的水汽来源既可以来源于孟加拉湾,在有台风配合的情况下也可以来自于东海;2001年9月18日暴雨中低层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水汽和动力辐合条件;2013年9月18日暴雨中地形造成的低层强烈辐合和南亚高压造成的高层强辐散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低温条件下盆地西北部的暴雨需注意副高对西风槽的阻挡作用,同时需注意低层偏东风分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29.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南极衣藻GR基因ORF全长cDNA,然后经酶切、连接等步骤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的诱导时间、IPTG浓度、温度进行了优化,以期获得较大量的酶蛋白。结果表明,将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GR导入大肠杆菌BL21,可以高效表达融合蛋白;且表达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SDS-PAGE电泳...  相似文献   
30.
利用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生成短时强降水(≥20mm/h)概率预报产品,并对其进行“点对面”模糊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20mm/h)概率预报和SWC_WARMS模式最大小时雨量(≥20mm/h)的“点对面”TS评分均明显高于相应的“点对点”评分,短时强降水(≥20mm/h)预报结果可在30~40km范围内进行调整;短时强降水(≥20mm/h)概率预报在概率为30%时TS评分达到最大,Bias接近为1,预报偏差最小;短时强降水(≥20mm/h)概率预报比SWC_WARMS模式最大小时雨量(≥20mm/h)预报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