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海洋学   94篇
综合类   2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南沙海区部分站位微表层和次表层的pH、碱度、密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表层的表面张力低于次表层的表面张力,并且表面张力与溶解有机碳(DOC)相关;微表层的pH低于次表层的pH,并探讨了其原因;微表层的碱度和密度一般高于次表层,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海洋微表层中物质富集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对不同化学物质在不同海域海洋微表层的富集情况、富集程度的时空变化、微表层和次表水之间某些基本物化性质的对比情况已有了较广泛的研究,但对不同化学物质在微表层中富集的机理则缺乏全面深入的探讨。海洋微表层的富集物如果按物理存在形态来划分,可大致分为溶解态富集物、颗粒态富集物和不溶性液态有机物。这三种形态的富集物有各自不同的富集机制,自吸附对溶解态的表面活性物质起作用,而大气沉降和气泡浮选则可能主要对颗粒物起作用,不溶性有机物如石油污染等可以靠自身的低密度及对水的不溶性而得到富集。本文仅就自吸附、…  相似文献   
53.
对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溶解态痕量金属铜、铅、锌、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其与DOC的关系。结果显示:铜、铅、锌、镉在微表层中均有富集,海洋微表层中富集的痕量金属的量(ΔM)与富集的DOC的量(ΔDOC)具有相关性,ΔDOC越大,ΔM也越大;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所测的痕量金属对鱼卵和鱼幼体不会造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4.
This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viscosity and some chemical parameters in the sea surface microlayer (SM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scosity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viscosity on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 in the flux of materials through the air-sea interface revealed that: The values of viscosity and some chemical parameters in the SML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ub-surface layer (SSL), and at daytime are higher than those at night. The viscosity has positive corelation wit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salinity. The “SML effect“ on K need not be considered because the SML effect on materials concentration is so small.  相似文献   
55.
海水中微量元素分配在粘土矿物上的一种新的化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微量元素与粘土矿物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一个化学模型,即低铅浓度下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高铅浓度下以表面沉淀作用为主.两种作用分别用粘土矿物和铅相互作用的pH效应和温度效应加以验证.应用描述气-固吸附的Toth方程于我们的试验体系,从而建立了适用于液固体系的等温方程式,理论曲线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56.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nteractions of trace-elements in seawater with clay minerals and presents a chemical model-the main action of cation exchange in lower concentration of Pb and the main action of surface precipitation in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Pb. Two actions are proved by the pH effect and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respectively. Applying Toth equation describing gas-solid adsorption to our experimental systems, we have established the isothermal formulae for liquid-solid systems. The theory curves agree with the measur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57.
本文测定了“氨基酸一CU(Ⅱ)-氧化物、粘土、碳酸钙”体系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对于“氨基酸-固体粒子”体系,吸附态氨基酸通过其-NH_3~+基团,而不是-COO~_,与表面羟基缔合。(2)对于“氨基酸-Cu(Ⅱ)”表面络合物,氨基酸之-NH_3~+与表面羟基缔合,而-COO~-与Cu(Ⅱ)络合,形成S-AA-Cu表面三元络合物。(3)随着Cu(Ⅱ)交换量增加,固体粒子-氨基酸-Cu(Ⅱ)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表面缔合羟基发生分级变化。  相似文献   
58.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水中无定型氧化铁、γ-AlOOH、δ-MnO2、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组成的两元混合变换剂对Zn(Ⅱ)的交换百分率-pH关系和Zn(Ⅱ)在混合交换剂体系液-固分配系数与交换剂混合比关系实验,对这些混合物的交换加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加和情况下混合交换剂的交换率与氢离子浓度关系式。结果证明无定形氧化铁/蒙脱石、蒙脱石/高岭石、γ-AlOOH/蒙脱石、无定形氧化铁/伊利石混合物对Zn(Ⅱ)的交换作用成加和性.而δ-MnO2/蒙脱石混合物的交换作用明显地低于加和性交换情况.结果还表明,在加和性交换情况下.混合交换剂的交换参数Kmix{→SOH}Tmix等于各交换剂的交换参数按重量分数的线性加和.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了铜(Ⅱ)与赤铁矿(Fe_2O_3)、针铁矿(α-FeOOH),无定形水合氧化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外也曾有过报道。但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各有不同。如Krauskonf只研究了无定形水合氧化铁与Cu等十三种元素的作用。尾方升只研  相似文献   
60.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钼(Ⅵ)与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合氧化铁(赤铁矿、无定形氧化铁)和水合氧化锰(水锰矿、δ-MnO2)相互作用的交换百分率E(%)-pH曲线.钼在这三类固体粒子上的E(%)-pH曲线分别为新发现的N-型曲线,以及峰型和反S型曲线.其中N-型曲线在负离子交换吸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用“静电交换和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共同作用”的观点作理论解释.峰型和反S型E(%)-pH曲线可用固-液界面上负离子交换吸附作用解释.钼(Ⅵ)在这三类粒子上的交换能力顺序为:水合氧化锰>水合氧化铁>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