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仲巴裂谷位于藏南裂谷系的西侧,其断层发育、断错地貌清晰. 但目前,该断裂活动性研究尚属空白,制约了对整个藏南裂谷系变形机制的探索.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系统提取该区的河流地貌参数,包括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河流陡峭指数和裂点等. 对该裂谷两侧36个流域盆地的地形参数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地形坡度与ksn之间具有一致性,仲巴裂谷西侧北、中段坡度陡峭,ksn值较高,南段支流中间部分陡峭,两端较缓,对应ksn值中间高两端低;东侧坡度和ksn分布呈现中段陡峭,两端变缓的特征. 河流纵剖面上表现出裂点上下陡峭系数的差异,东西两侧河流均在出水口处河段有最高河道陡峭系数,向上游段减小,总体上西侧河道陡峭系数大于东侧. 综合地形坡度、河流纵剖面及裂点分析结果,认为仲巴裂谷西侧断裂的构造活动性可能强于东侧.   相似文献   
93.
94.
数字城市和数字省区相互之间既有明确的层次关系,同时共性中又有着个性.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架构,重点阐述框架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情况以及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5.
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弯曲射线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璐  梁光河  符超  李志远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0):2665-2672
弯曲射线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被认为是一种综合了叠前时间偏移效率和叠前深度偏移精度的方法.本文以保精度地减少高阶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走时计算量为目标,在分析了Chebyshev正交多项式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Chebyshev多项式约简系数表,进而用模拟退火法对转换系数进行分段优化,从而实现了在大炮检距...  相似文献   
96.
中国白垩纪植物群与生物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白垩世时中国可划分出北方、南方和藏南3个植物地理区。北方植物地理区可归入瓦赫拉梅耶夫的西伯利亚加拿大植物地理区,发育有热河、阜新和大砬子3个植物群。热河植物群产于辽西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及其他相当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以苏铁纲和松柏纲占主导地位。阜新植物群赋存于辽西的沙海组和阜新组及相当地层,以真蕨纲、银杏纲和松柏纲共同繁盛,苏铁纲和木贼目较丰富为特点。由早而晚可以进一步划分为Acanthopteris-Ginkgoco riacea组合、Ruffordia goepperti-Dryopterites组合和Ctenis lyrata-Chilinia组合,分别产于辽西的沙海组、阜新组中下部和阜新组上部。大砬子植物群产于吉林延吉盆地的大砬子组和松辽盆地的泉头组,被子植物占优势且掌鳞杉科丰富。南方植物地理区属于瓦赫拉梅耶夫的欧洲中国植物地理区的范畴,苏铁纲、鳞叶或锥叶型松柏和小羽片小而叶膜厚的真蕨类(主要是Cladophlebis)占主导地位,缺少银杏纲、真蕨纲的蚌壳蕨科及单缝孢类型等,为热带、亚热带植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东部、西藏北部和中部3个亚区。其中,东部亚区滨邻古太平洋,以浙江、福建和山东莱阳盆地等的植物为代表,以鳞叶和锥叶型松柏与本内苏铁Ptilophyllum占优势。该亚区植物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或4个植物组合,自早至晚包括Cupressinocladus-Pagiophyllum组合、Cladophlebis-Ptilophyllum组合、Ruffordia-Zamiophyllum组合和Suturovagina-Frenelopsis组合。西藏北部亚区邻近古特提斯洋东北岸,植物群与东部亚区的基本特点一致,但真蕨类更为繁盛,特别是海金沙科Klukia属和里白科的Gleichenites相当丰富,并有海金沙科的Scleropteris属和马通蕨科存在,裸子植物以苏铁纲为主,松柏纲相对较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合。中部亚区介于上述两个亚区之间,由于气候干旱,植物群不发育,以甘肃酒泉盆地、民和盆地所产化石为代表,特点是鳞叶、锥叶型松柏类为主,掌鳞杉科较发育,其他类型罕见。藏南植物地理区属于澳大利亚植物地理区的范畴,只发现于喜玛拉雅地区。晚白垩世植物群只发现于东北、华南、西藏等地的少数地点和少数层位,研究程度较低,还不能进一步划分出植物地理区系和组合。以植物化石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生物和非生物证据,建立了中国不同植物地理区白垩纪含植物化石的地层及相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97.
冉令坤  刘璐  李娜  齐彦斌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0):3285-3301
在位涡的基础上,考虑散度效应,把水平风矢量旋转90°后的旋度在广义位温梯度方向上的投影定义为位势散度,并把其二阶扰动量定义为位势散度波作用密度,该波作用密度代表扰动热量的扰动输送,与位势稳定度的发展演变有关.登陆台风Morakot(2009)的诊断分析表明,在台风登陆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和登陆大陆三个阶段,波作用密度高值区与大陆和台湾降水区相重叠,扰动热量的扰动输送显著;在前两个阶段,大陆和台湾降水区波作用密度逐渐增大,扰动热量的扰动输送逐步增强;在台风登陆福建霞浦市后,大陆地区波作用密度减小,扰动热量的扰动输送减弱.在影响波作用密度局地变化的诸多物理因素中,扰动非地转风位涡项是主要强迫项.统计分析表明,波作用密度与观测降水有一定的相关性,据此发展了位势散度波作用密度降水预报方程,其本质是数值模式预报资料的动力延伸释用,预报应用表明,利用24 h模式预报场计算的波作用密度降水能够较好地再现观测降水的落区,对台风Morakot引发的暴雨有一定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98.
2013年6月11日08时至6月12日08时,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站点出现冰雹、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本文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一小时累积雨量等产品和海淀风廓线探测数据、5分钟加密自动站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主要是对流层中层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系统斜压性较强,发展较好。(2)源于东部沿海的暖湿空气持续输送,为后续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3)本站不稳定能量的积聚为对流性天气的形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触发维持条件。(4)怀柔汤河口降雹之前,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上反映出明显的中气旋特征;反射率因子图存在钩状回波,相应的垂直剖面具有回波悬垂、三体散射等特征。(5)南风分量明显加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中尺度切变线的存在有利于气流辐合,强回波稳定少动,产生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99.
农业保险是气象灾害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研究通过分析气象科技服务农业保险的现状,以陕西省气象部门为例系统总结了气象部门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服务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气象服务关键技术在精准承保、理赔等农业保险全流程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建议。围绕解决农业保险道德风险大、勘灾成本高、理赔纠纷多、信息不对称以及基差风险等现实需求,提出基于差异化费率和气象指数化的保险产品设计、基于农业大数据和卫星遥感的投保校验、直通式的保户精准服务、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支撑的格点化理赔核算、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对称公示、基于物联网的精细化监测及服务链延伸等服务技术,并结合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具体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0.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城市蔓延现象,而对城市蔓延现象的定量化研究在现有文献中却十分少见,尤其是对适用于大片区域且易于计算的定量化指标仍然很少涉及。因此,设计了一套基于城市群尺度的蔓延指标,包括从夜间灯光(night-time light,NTL)数据中提取的密度、发展分散度、多核心度及向心度4个方面的指标,同时采用这些指标对中国50个城市群区域进行了一系列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指标相互独立,并从各方面揭示了城市群的形态特征,因此能够准确地表示各城市蔓延的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及规划部门制定城市群相关规划及政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以促进城市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