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伊犁盆地南部新构造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研究在该区铀矿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新构造基本特征的描述、擦痕和节理的统计分析、构造产物的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等手段研究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探讨了其对铀矿形成和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新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是区域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的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分为五期始新世晚期-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末期-早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更新世至今。新构造活动与铀成矿作用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并控制了伊犁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展布,尤以东西向断裂对铀矿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与新构造作用东强西弱相对应,西部的成矿条件比东部好。  相似文献   
342.
黄河中下游泥沙通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黄河中下游多个主要水文控制站50多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和经验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中下游泥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泥沙通量递减的同时泥沙粒径变细,人为因素影响巨大;中下游泥沙通量变化具有阶段性、季节性和自相关性。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刷与淤积均具有上段变化大、下段变化小的特点,这是由河道下游上宽下窄、上陡下缓特征决定的;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影响因子中,河道水量尤其是汛期水量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3.
刘健  陈星  于革  王苏民 《湖泊科学》2002,14(2):98-105
利用最新的太阳辐射变化资料和火山灰记录通过气候模式的模拟试验来探讨小冰期气候的形成因子 ,并揭示其动力学机制 .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在太阳辐射和火山灰作用下典型小冰期东亚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变化 .主要结论是 :在小冰期典型强迫条件下 ,欧亚大陆年平均温度普遍降低 ,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高纬度降温幅度大于低纬度 ,冬季降温幅度大于夏季 .我国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的降温幅度在 0 .2 - 0 .4℃之间 .不同季风区对火山灰和太阳辐射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 .东南季风控制的地区 (如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 )降水明显减少 ,年平均减少幅度在 0 .5 - 1.5mm/d之间 ,西风和西南季风控制的广大地区降水几乎持平或略增 ,最大年均增幅小于0 .5mm/d .这与历史证据和自然记录资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44.
大连水师营地下水初始水位的计算及地下水流场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培迎  王彦  刘健 《水文》2000,20(3):5-9
利用对偏微分方程逆问题的数值求解,给出了由一组抽水产测水位值计算地下水初始水位以及由二组抽水井实测水位值估算总补给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地下水流场进行预测的数值方法。并对水师营地下水流场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此方法可在类似地下水资源评估和地下水流场计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5.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早中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新疆西北部地区出露较好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对盆地内不同构造位置沉积剖面的岩相和相组合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内部发育多种沉积相带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或北东部边缘,以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相为主。盆地的南部或南西部,以发育冲积扇相和河流相为主。古水流和物源分析结果指示,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北部山区,部分来自盆地南部或西南部地区。通过对盆缘断裂两侧地层的分布特征和其自身要素的分析,结合平行和垂直于盆地长轴、边缘断层的地震剖面,本文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控于盆缘两侧断裂,尤其是盆地南缘达尔布特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该盆地是独立于准噶尔盆地之外发展演化的。  相似文献   
346.
鄱阳湖流域干旱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闵屾  严蜜  刘健 《湖泊科学》2013,25(1):65-72
本文利用鄱阳湖流域127个站点1960-2007年逐日降水和温度资料,选用Z指数对鄱阳湖流域的气象干旱进行分析,并将干旱分为偏旱、大旱和特旱三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干旱基本呈现出南少北多、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布形式.鄱阳湖流域7-12月发生的干旱以偏旱为主,大旱和特旱主要出现在1-6月.线性趋势变化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干旱范围和干旱强度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2003、2004和2007年的干旱较为严重.2003年大部分月份偏旱范围广、强度大,全年大旱和特旱出现的范围均较小,但3-4月和6-7月的大旱和特旱强度较大;2004年大部分月份偏旱范围和强度均相对较小,但在3月和6月出现范围较大且强度较强的大旱和特旱;2007年干旱分布更为极端,仅在7、10和11月出现范围较广或强度较大的偏旱,而在5月集中出现面积超过80%的大旱和特旱.  相似文献   
347.
南极阿蒙森海域气象和海况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阿蒙森海航行期间雪龙船观测数据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的风浪数据,发现两者相关显著,ECMWF数据能较好地反映该区域风浪状况。基于该套数据,对1979—2017年12—3月阿蒙森海域的海平面气压、海表面10m风、海浪有效波高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阿蒙森海域风向呈稳定偏西,风速大小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各月的平均风速、大风频率和极值风速大小存在差别, 3月较其他月份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都偏高, 2月次之, 12—1月最小。海浪有效波高变化特征与风速的纬向性分布以及月差异相对应,有效波高和巨浪出现频率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3月份,57°S—55°S海域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达到4m以上,该月60°S—55°S区域巨浪频率达35%以上。综合而言, 3月份阿蒙森海域风浪较大, 12—1月风浪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48.
马磊  刘健  胡智轩  李在蓝  何勇  吴鹏 《干旱区地理》2019,42(5):998-1002
利用极值Ⅰ型分布和WeiBull分布研究了新疆阿勒泰闹海风区冬季风的极值分布、平均风速概率分布、引发风吹雪的风时数。利用极值、平均概率分布面域、风吹雪时数来量化风吹雪的强度,并将计算得出的风吹雪防治工程设计量级,纳入风吹雪影响区域内的公路设计中。结果表明:通过WeiBull分布的平均风速和风吹雪有效时间分布来计算防雪工程量级是一种公路风吹雪防治工程的计算方法,防雪工程的设计并没有明确的以再现期为指标的设计量级,仅存在防治灾害的量级。  相似文献   
349.
液态CO2人工引晶后云微物理和降水变化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飞机探测仪器观测到的云中粒子微观结构,结合卫星、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前后云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作业后影响区云中的冰晶浓度、雨滴直径比对比区有明显增加,云中过冷水减少;对比区降水回波强度和强回波区面积变化不大,而影响区最大回波强度增大,强回波区的面积扩大,降水增加。这与影响区云中降水粒子增多、直径增大是一致的,这些结果说明了液态CO2催化层状云的物理响应。  相似文献   
350.
采用稀释涂板法研究了南麂岛海域沉积物中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技术,分析了真空干燥处理、热处理、海水浓度、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首次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应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的预处理,探讨了不同浓度的CMC对海洋沉积物样品中放线菌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经干燥处理、50℃热处理20 min均能有效地减少细菌数量,利于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分离;60%的海水配制的培养基对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效果优于纯海水所配培养基,并且培养基中添加海泥浸出液能有效地增加海洋放线菌的出菌率;以质量浓度为2 g/L的CMC为分散剂时,不仅能良好地分散沉积物样品中的放线菌孢子,而且能明显地增加海洋放线菌的检出量及稀有放线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