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海洋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分析百度地图位置解析技术功能及特点,提出使用地址解析及坐标转换功能,对地震应急基础属性数据进行解析,实现基础属性数据空间化,设计地理坐标纠偏算法,提高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的可用性,为地震应急工作提供数据保障。该算法操作简单,运行快捷,解决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属性数据及时更新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琳 《东北测绘》2013,(2):88-90
概述了全景技术的主要特点,阐述了利用全景技术进行场景漫游的设计步骤,通过简单、快速的场景漫游制作,让虚拟现实不再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DR、MSCT在创伤性膈肌破裂(TDR)诊断中的价值,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影像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两年间经DR、MSCT诊断并且手术确诊25例TDR患者的影像资料。由2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以发现横隔异常升高、隔肌中断缺损、膈肌活动度、“颈圈征”、膈肌破口位置、大小及疝囊内容物为诊断依据;并与手术结果对照计算DR、MSCT在诊断TDR的准确率。结果:25例患者中DR、MSCT轴位在显示横隔异常升高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隔肌中断缺损、疝囊内容物与手术结果均具有较好一致性,准确率100%。与手术结果相比MSCT轴位在膈肌破口位置、大小准确率20%、隔肌中断缺损准确率48%、颈圈征准确率55.56%、疝囊内容物准确率55.56%。与手术结果相比MSCT后处理技术在膈肌破口位置、大小准确率92%、颈圈征77.78%。DR在膈肌活动度、疝囊内容物上有一定价值,与手术结果相比准确率分别为52%和24%,在隔肌中断缺损、颈圈征、膈肌破口位置、大小存在一定局限性。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TDR具有较高准确率,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和最佳的手术方案,应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立滁州市地震小区划 GIS 基础数据库,开发了基于 GIS 平台的滁州市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数据展示,并统一管理。系统采用 Super-Map Objects 6R 组件式开发,包括滁城概况、地震小区划成果、震害预测成果、震灾防御对策和系统管理5大模块,实现系统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 GIS 功能对空间数据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丁娟  潘丹  何琳 《华南地震》2012,32(1):93-98
在中国地震局与各省地震局进行视频会议连通的基础上,安徽省地震局建设了基于IP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安徽省地震系统内部省局与地市局及台站的异地会商和协同工作,改变了安徽省地震局传统、低效的地震会商、会议、学术交流以及联动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具有影响场的地震专题图绘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绘制影响场的常规方法入手,探讨了从应急指挥指挥技术系统中快速提取地震影响场图层的方法。依托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新疆应急基础数据,可以做到在地震发生后较短时间内给出相关地震专题图,并且制作成专题图模板,快速生成所需要的图件。与常规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具有时间短、烈度范围具有区域性特征等特点,保证了快速、准确提供地震应急基本信息,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线源地震影响场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烈度衰减关系一般是由历史地震等震线资料拟合得到,但基于历史震例进行统计回归所得到的椭圆衰减模型往往不能够反映大地震时的地震衰减特点。尝试提出一种基于点源模型改进的线源地震影响场计算模型,引入地表破裂尺度对原有烈度衰减模型进行长轴上的修正,以期达到生成结果与强震实际烈度相拟合的目的,并可实现极震区震害的快速评估和计算。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地处西北,条件艰苦,台网建设较早,仪器设备陈旧。从人员及物质设备诸方面与全国其它省局相比均处于劣势。但是,在近几年召开的全国地震台站测震资料评比会上,甘肃省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几名。加速科技进步,推行科学管理是观测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