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西北海半岛近岸水域活性磷酸盐与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蔓新  赖廷和 《台湾海峡》2003,22(2):205-210
本文根据1992~1999年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广西北海半岛近岸水域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域PO4—P含量的分布具有随着其补充量与浮游植物的消耗量的不同而明显不同的特征.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秋、冬季该水体PO4—P与Chl-a含量之间以负相关趋势较为明显,春季则以正相关趋势较为明显.该水域中氮的供应运比磷的充裕,除个别航次外,N/P均值都高于39.11,远高于Redfield比值(16)。PO4—P含量可能是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图于,也可能是1995年3月该水域发生赤潮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北海湾生态环境特征及其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8年10月~1999年8月四个季度月对北海湾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湾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营养水平。结果表明:该湾的基本环境参数(水温、盐度、pH、DO、SS)均有利于亚热带各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DIP具有低磷特征,但DIN在春夏季节显得过剩,秋冬季节显得紧缺;Chl-a含量居中,但COD在春夏秋季节均出现超标现象,尤以夏季为甚。NQI和A的分析结果显示,该湾的富营养水平及污染程度均以春季较为严重,夏季次之,秋冬季水质状况较好;南流江较大的迳流量及沿岸工业排废、生活排污是导致该湾富营养化形成及污染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DIN和COD为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8~1999年8个航次对北海半岛水域的调查资料。从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及三态氮的百分组成着手,分析研究了该水域无机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水域无机氮含量具有春季明显高于冬季的分布特点。但三态无机氮的转化程度不高。与该水域无机氮的供应源以沿岸排污为主要输入途径有关;10年间无机氮的含量变化无论是整个海域还是局部海域,均以春季变幅远大于冬季,但在组成上春季NO3^-明显低于冬季,NH4^ 则与此相反。这与各时期不同季节氮的补充与消耗途径及转化速率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对广西北海海域珍珠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水体各形态氮含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对比手法研究其氮循环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体各种形态氮含量无论在季节上还是区域上,均突出地体现了养殖生物的释放作用和陆源排污的影响作用.氮的含量变化随着区域和季节不同而显示出特有的规律.春季,正值珠贝插核期的养殖区水体中的氮含量较低,并在不同区域随生物链作用呈现出很好的规律性,各形态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呈相关的几率较高,其中DON含量与pH值以及DIN含量与SS和TOC含量之间的负相关性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0.01),但水环境是以耗氧过程影响为主.秋季,随着养殖珠贝进入养成期,在其摄食和排泄压力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以主要存在形态出现的TN、DN、DON含量亦大幅度上升,但作为浮游植物直接吸收的DIN含量却在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仍然远低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只有NH4-N含量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环境却以增氧状态出现.而非养殖区水体的氮含量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只是从TN、PN、DN含量的分布上体现了与养殖区的一致性,其余形态氮含量的分布则多与养殖区的相反;各形态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则秋季较春季密切,尤其DN、NH4-N与SS含量的负相关性,DIN含量与pH值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从春秋季整个海区氮含量的变化情况(春季TN、DN、DON、DI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66~16.96、6.82~12.85、4.43~11.63、0.69~2.81 mol/dm3,平均值分别为13.46、8.86、7.11、1.75 mol/dm3;秋季TN、DN、DON、DI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07~28.01、12.22~23.01、11.01~21.59、1.08~3.11 mol/dm3,平均值分别为20.54、17.00、15.34、1.65 mol/dm3)可见,研究海域无论养殖区还是非养殖区氮循环状况良好,生物链作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研究海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广西沿海4个海湾红树林区进行系统调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不同海湾红树林区Si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海湾红树林区Si含量较高,年平均值高达52.26μmol·dm-3,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河口区的30.83μmol·dm-3;在季节上主要依赖于径流的变化而呈夏高、冬低,春、秋季适中的特征,区域分布亦具有随S下降而增加,随硅藻占浮游植物比例上升而下降的良好规律,依次排列为廉州湾>钦州湾>珍珠湾>铁山港红树林区。相关分析显示,影响研究海区Si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陆源径流与海水的物理混合过程,其次是生物作用,有机体分解的化学过程影响相对较小。Si与N、P营养盐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Si与N的同源性极好,4个季节均达到了非常显著(p值<0.01)的正相关水平;而Si与P含量之间却出现明显分区现象,海湾特征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5—2016年连续两年对钦州湾进行的拖网调查资料,对钦州湾游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游泳动物调查渔获物种类均为55种;两年共同渔获物优势种(IRI≥200)有5种,分别是钝齿蟳(Charybdis hellerii)、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优势种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渔获物种类和现存资源较历史数据有衰减的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变化不显著,但站位间差异明显;2016年较2015年调查游泳生物的生物量和资源密度有所回升,但多样性水平均低于北部湾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浅海海域的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间工厂化虾池生态系中的实测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养成密度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气候对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影响较大,台风发生时COD含量相对较高,台风前后相对较低;台风气候对COD周日变化的影响以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较为显著,养成密度小的养殖池则影响较小;COD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差异也较大,台风前,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与NO2-呈显著正相关(r=0.668),与T和Chl.a呈负相关关系(r=-0.608或r=-0.633);台风后与PO4-P、NH4+和Chl.a之间则表现的显著正相关(r=0.907、0.832、0.846)。而养成密度低的养殖池,台风前COD与pH呈显著负相关(r=-0.732),台风后与PO4-P和NO2-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20)和良好正相关(r=0.591)。但在台风发生时,二池均无此类相关性出现。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5月、8月和1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海湾3个红树林区进行调查,并采集水样,研究各区海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分布、形态特征、相互关系和氮磷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海湾红树林区海水中各形态氮主要以陆源的补充为主,以凋落物的释放补充为辅;其中,总氮、颗粒态氮、溶解态氮和溶解无机氮含量都具有春季、夏季偏高和秋季、冬季偏低的特征,只有溶解有机氮含量具有夏季最高、秋季和冬季次之、春季明显偏低的特征;研究区海水中氮的存在形态主要以溶解态氮为主,其占总氮的81.74%,但在溶解态氮中,溶解有机氮仅以55.06%略占优势;研究区海水中各形态氮含量之间多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四季都能保持高度一致迁移、转化规律的只有总氮与溶解态氮、溶解无机氮和溶解态氮与溶解无机氮,溶解态氮和溶解无机氮无疑成为总氮的主导控制因子。研究区海水中各形态氮含量明显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受悬浮物和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大,受透明度、总碱度、水温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次之,受盐度和p H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区海水中各形态氮含量对基础生物量(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总细胞数和浮游动物总个体数)和浮游生物结构(总种数、丰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的影响明显,前者以正面影响为主,后者以负面影响为主,春季的影响程度尤为突出;除颗粒态氮与颗粒态磷含量的比值以12.23的明显低值显示氮的相对缺乏外,海湾红树林区海水中的其余4种形态氮含量的比值都在33.07~91.75之间,呈富足状态,尤以溶解无机氮最为显著,这与氮的来源途径较多、转化速率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8年1月—2008年11月在铁山港海草生态区进行4个季节月综合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首次对水体中5种形态氮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的含量变化具有海草生态区特点,TN含量明显偏高,DIN含量却显著偏低,依次排列为:TN>DN>DON>PN>DIN;其中TN、PN和DIN均以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出现,ON则呈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特征,只有DON表现为夏季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相关分析显示:各种形态N之间以TN与PN、DN与DON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多达非常显著(P≤0.01)的正相关水平,但在季节上却以秋季最为突出,所有形态N之间均以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出现,具有很好的同源性。整个海区不同形态N/P比均较高,年平均值均在24.64~50.68之间,P相对于N呈匮乏状态,与N的补充源较丰富有关,海草枯落物在其中起重大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铁山港湾水体自净能力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铁山港湾水动力条件及20a(1983~2003年)来水环境因子变化状况的分析,探讨了该湾水体自净能力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湾具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但其物理净化能力是以潮流的水动力作用影响为主,迳流影响较小,与北海湾和钦州湾有明显差别;其化学净化能力主要体现在溶解氧的含量水平、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能力、营养盐的形态转化及消减程度上;其生物净化能力则体现在微生物及浮游动植物对有机物的直接降解及间接贡献上,具有贫营养区的水体自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