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3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21.
作者基于信息熵理论,以溢油事故对海洋天然渔业损害为切入点探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力损害评估方法。论文从生态系统状态、功能、污染、修复等4个方面构建了熵流和熵产生指标体系,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为例进行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溢油使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产出能力下降94.7%、总的承载力下降194.9%,溢油治理的效果小于溢油对生态承载力的损害。本评价是现有溢油生态损害评价的补充,可为长期生态损害评估、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在显著人类活动或涉海工程已基本完成后的相对稳定地貌边界条件下,利用1D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珠江三角洲网河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及能量分布等径潮动力特征.结果表明:1)网河中高水位河道主要集中在西、北江网河干流的中上段,从网河顶端至口门,高低水位间的差值逐渐加大;2)网河区的涨潮流因来流情况不同差异较大,大水大潮期潮流界下移至口门段,枯水期潮流界上移,三角洲网河全域感潮;3)各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在各水期中均有相对稳定的分配关系,一般变化值小于5%;4)在网河区上段泄洪区,具有较大的能流率,枯水期,能流率普遍较小,但在网河区下段受潮汐影响显著的河道,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潮能通量.Fr计算结果表明河道断面比能中重力作用相对惯性力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23.
珠江网河水沙分配变化及其对伶仃洋水沙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维ECOMSED模型对径流来水来沙变化前后的1978年和1999年伶仃洋洪水期水动力场和悬沙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伶仃洋水动力场整体增强,但不同地貌单元水动力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分流比变化后洪水期伶仃洋西槽、东槽和中滩水动力增强,涨潮和落潮流速普遍增大0.1m/s;西部各口门区和西滩涨潮流势减弱,径流优势更加明显,但西滩三个口门水道及滩面潮沟落潮流速增大约0.1 m/s;东滩水动力特征变化不大.悬沙浓度亦整体升高,平均增加了0.02~0.05 kg/m3,悬沙高值区范围扩大,0.10 kg/m3等值线由西槽西侧明显向东推进到沿东槽南北向分布,径流来沙的影响范围东扩.  相似文献   
24.
在浅覆盖区,常规地质填图方法编制的地质图,因地表在划分不同岩性界面中可收集的信息量少而导致填图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地质勘查成果。运用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测量技术,利用不同的电性界面,对底层划分及地质构造的识别等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直接提高了浅覆盖地区在划分不同岩性界面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矿区岩性划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基于珠江口荷包岛南湾海滩碎波带垂向上的悬沙浊度和同步实测潮位资料,本文利用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碎波带的悬沙浊度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碎波带近底层和中层的悬沙浊度变化表现为周期性振荡特征,其中处于低频部分的近底层悬沙浊度周期约为中层悬沙浊度的1.25倍,但处于高频振荡部分的近底层和中层悬沙浊度变化周期基本一致.此外,近底层悬沙浊度峰值滞后于中层的悬沙浊度变化.(2)碎波带的中层悬沙浊度与潮位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且滞后于潮位变化.(3)近底层的悬沙浊度变化主要受控于波浪动力作用,而潮位变化引起的潮流作用是中层悬沙浊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结合成都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对几种常用的桥梁梁型、经济跨度、梁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推荐的高架区间标准梁结构。  相似文献   
27.
阐述了长时间尺度珠江口河网水下地形演变过程中的三维可视化实现过程及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了珠江口河网水下地形演变机理。将收集的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建立不规则三角网,实现三维可视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剖面分析,为不同年份的地形比较从而揭示珠江河网水下地形演化过程奠定基础。针对遇到的高程值转换问题,介绍了零值线法,采用点射线法作为判断依据达到高程转换的目的,同时针对该方法工作量大等不足,提出了字段标识法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珠江口磨刀门枯季表层沉积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3年12月在珠江口磨刀门附近水域采集的河口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研究了磨刀门河口表层沉积物的组成、分布、运动等特征及其动力环境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磨刀门口枯季表层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其次为粘土和砂。表层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6.356Ф(0.0122mm),表层沉积物的级配与悬沙的级配较接近。口门附近表层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分选性沿程没有明显的变化。枯季表层沉积物的形成以悬移质沉积为主,跃移和推移运动形式很少。磨刀门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枯季表层沉积物与历史相比出现明显的细化,磨刀门口附近枯季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枯季以潮流作用为主的相对较弱的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29.
使用长周期动力地貌模型(long-term morphodynamic model),再现了磨刀门河口1964—1977年的演变过程,并从水动力、地形演变规律以及人类活动等角度系统分析了长周期地貌演变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1964—1977年磨刀门河口鹤州至交杯沙浅滩和上沟快速淤积,13a的平均淤积厚度均在40cm以上,与之相反,横洲水道杧州至大井角段和上沟东部深槽冲刷明显。磨刀门河口演变季节性特征明显。在洪季浅滩淤积,深槽冲刷;在枯季滩槽都处于淤积状态。演变过程中各种基岩岛屿使动力结构和演变规律呈现多元化,同时人类活动对整个区域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以天津汉沽盐场高镁卤水为研究对象,对其杂质形式、成色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卤水中的成色物质主要是大量的饱和脂类、羧酸类、醇醚类、胺类及不饱和的芳烃类、醛酮类、烯烃类等有机物质,经过氧化氢氧化-氢氧化锆吸附联合脱色工艺后,卤水色度及CODCr去除率分别可达99%和85%,镁离子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以下,吸附剂氢氧化锆经脱附再生后可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工艺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