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以板块理论为指导,提出本区地质演化阶段四分方案,总结了各阶段相关矿产时空分布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样性、矿床类型丰富性、成矿元素特征性和矿床规模趋大性等特点;在成矿时代上指出三叠纪、侏罗—白垩纪和古近纪—新近纪为主要成矿期;在成矿构造环境上,以岛弧、弧后盆地、重熔花岗岩带、走滑剪切带及其拉分盆地为有利成矿场所,并根据成矿系列的定义厘定了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42.
43.
近几年来在长江中下游、胶东及一些火山岩地区,利用遥感资料对某些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研究曾进行过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笔者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曾编写过一份讲义,在去年夏天烟台金矿遥感解译班上作过介绍。应学员要求,笔者对这个讲义重新进行了整理,并补充了一些内容,撰成本文。在叙述正文前,我们将遥感用于矿产地质研究的情况简略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44.
在塔里木西南缘发现多条变质辉长岩脉,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辉长岩岩脉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通过锆石SHRIMP法U-Pb测年,6个点207Pb/206Pb加权年龄平均值为(2675±12)Ma(MSWD=0.20);根据9个点获得的不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为(2671±13)Ma、下交点年龄为(287±16)Ma(MSWD=0.91)。2675Ma权重年龄或不一致曲线上交点2671Ma年龄代表变质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下交点(287±16)Ma年龄代表变质年龄。塔里木西南缘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脉的发现,证实塔里木西南缘存在太古宙古陆核,提供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陆核裂解的岩浆活动记录,为该区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古陆核早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5.
以板块理论为指导,提出本区地质演化阶段四分方案,总结了各阶段相关矿产时空分布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样性、矿床类型丰富性、成矿元素特征性和矿床规模趋大性等特点;在成矿时代上指出三叠纪、侏罗—白垩纪和第三纪为主要成矿期;在成矿构造环境上,以岛弧、弧后盆地、重熔花岗岩带、走滑剪切带及其拉分盆地为有利成矿场所,并根据成矿系列的定义厘定了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46.
湖北红安群的原岩形成时代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对红安群中两个不同类型的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在位于红安群之下的双峰尖岩体中获得岩浆侵位年龄为(813±6)Ma,在侵入于红安群中的高格岩体获得岩浆侵位年龄为(638±142)Ma,高压变质年龄为(229±22)Ma。结合目前在扬子板块和大别造山带内部获得的一系列新元古代年代学数据,认为红安群变质杂岩中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应限制在825~630Ma之间,是扬子大陆基底在新元古代裂解的产物。这套岩石在印支期(约230Ma)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过程中经历了低温高压蓝片岩—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7.
天然沸石对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研究了其负载TiO2后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探讨了TiO2与沸石的结合类型。通过对负载前后反应动力学模式变化的研究,阐释TiO2/沸石体系的光催化反应进程。从复合前后样品的AFM、IR、发射光谱变化上看,部分TiO2与沸石载体形成了新的Ti-O-Si或Ti-O-Al的化学键。光催化实验结果和动力学分析显示,在反应的初始阶段,当TiO2中引入多孔的沸石载体后,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过程由原来纯粹的吸附控制模式向反应控制模式转变,但还没有达到纯粹的反应控制的程度。沸石载体是通过提高吸附过程的速率,来提升初始阶段的光催化反应速率(R0)的。  相似文献   
48.
野马山岩基位于中祁连地块西段,由早期岩体(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岩体(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早期岩体侵位时代为中奥陶世((469.0±1.3)Ma),晚期岩体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450.0±1.0)Ma)。早期岩体Si O2=59.8%~64.2%,K2O/Na2O1,且A/NKC=0.8~1.0,为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U、Th和亏损Ba、Nb、Ta、Sr、P、Ti;稀土总量为97.7×10-6~185×10-6,且(La/Yb)N=5.57~12.47,LREE/HREE=7.7~11.3,具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弱Eu负异常(δEu=0.66~0.89)特征。晚期岩体Si O2=69.8%~76.5%、K2O/Na2O=1.2~1.7、A/NKC=1.0~1.1,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总量为78.97×10-6~244.92×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b)N=1.90~5.72),强Eu负异常(δEu=0.11~0.2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野马山岩基早期岩体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俯冲环境,晚期岩体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岩体产出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演化,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发生了双向俯冲,野马山岩基为其向南俯冲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49.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5年变化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0.
金钱鱼早期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文章对金钱鱼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和胚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仔、稚鱼饵料摄食情况作了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海水温度27.0~28.5℃、盐度26‰、pH为8.10~8.25的条件下,金钱鱼受精卵历时21h 30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刚破膜仔鱼全长1.60±0.04mm,4h后全长1.79±0.04mm;卵黄囊椭圆球形,长径0.63±0.03mm,短径0.38±0.02mm。在水温28.0~29.0℃、盐度22‰~26‰海水中,1日龄仔鱼全长2.23±0.05mm,体高0.47±0.02mm,卵黄囊明显吸收;5日龄仔鱼全长2.85±0.07mm,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毕,仔鱼口裂0.17~0.18mm,开始摄取粒径0.10~0.12mm的轮虫幼体;9日龄仔鱼全长3.25±0.04mm,腹鳍鳍棘原基形成,胃肠充满饵料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仔鱼群体完全进入异养生长阶段;15日龄仔鱼全长3.72±0.03mm,腹鳍伸展,出现一对雏形鳍棘,仔鱼活力极强,可轻易摄食0.12~0.18mm的轮虫和桡足类幼体;32日龄的稚鱼尾部细小黑色素粒密集,体侧出现4条褐色横纹,背鳍、臀鳍和腹鳍鳍棘及鳍条基本发育完整,颅骨后下方两侧长出一对三叶状特异形骨结节突起,口裂约0.50mm,主食桡足类和硅藻,并能够摄食少量软性配合饲料。本研究可为金钱鱼繁育生产和早期形态鉴别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