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61.
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地震层析资料表明,南海地区,自红河口向南经南海、苏禄海到苏拉威西海,岩石圈速度低,底部横波速度仅4.4km/s,岩石圈厚度在60~80km之间,为薄岩石圈地区。软流层的速度也较低,在4.2-4.4km/s之间,但厚度较大,大于200km。从红河-莺歌海断裂带经南海到苏禄海,存在一条北西向宽约200km的上地幔北西向低速带,面波速度在4.05~4.25km/s之间。由上述资料可见,东亚大陆边缘及边缘海的上地幔存在一巨型低速带,在南海地区低速带的走向为北西向,在东海地区为北北西向。这种走向与地表的区域构造走向基本一致,反映这里新生代构造活动可能与地幔低速带分布有关,即上地幔低速带反映了岩石圈的区域流动。这类岩石圈区域流动引起岩石圈表层的张性构造,形成裂谷及稍后的海底扩张,在亚洲东部边缘形成一系列边缘海盆。  相似文献   
62.
云南省金平县八一村钾质碱性花岗岩中的锆石由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型锆石(老核新壳锆石)组成,以后者居多。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型锆石的新壳SHRIMP U-Pb年龄为37Ma,反映岩浆上侵定位时的结晶时间,相当于始新世晚期。锆石老核获得的最大年龄为510Ma和177Ma,相当于晚寒武世和中侏罗世,表明该岩体保存有寒武纪和侏罗纪地质事件信息,而42~48Ma年龄可能是混合年龄。最后对锆石的成因和花岗岩的成岩机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3.
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夏真  林进清  郑志昌 《地质通报》2005,24(6):570-575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海域的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评价海洋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可为沿海地区的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持续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坤华  刘圣田  刘广东 《地下水》2005,27(6):489-490
本文分析了农村饮水不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5.
根据中国东部上地壳区域元素丰度研究和新疆北部地区1∶20万化探成果,总结了2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出露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的对比显示,中国大陆出露地壳成分演化程度介于岛弧与成熟的加拿大地盾之间。华北、扬子地台由于含大量碳酸盐岩地层,其出露地壳SiO2含量偏低,明显富集CaO和MgO,可见在出露地壳和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研究中不应忽视碳酸盐岩的贡献。相对于最新发表的2种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成分模型,中国大陆出露地壳系统亏损Au、Hg、Mo、Sn和W,表明现有上地壳模型过高地估计了Au、Hg、Mo、Sn、W等元素丰度值。华北地台及其南缘的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出露地壳具低μ(238U/204Pb)值(<8)特征,但其他地区μ值较高,暗示华北地台及其周边地区出露地壳的低μ值特点不具备全球意义。鉴于中国大陆内部各构造单元之间出露地壳成分的显著横向差异,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上地壳成分模型目前尚无充分理由作为中国和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值的可靠代表。  相似文献   
66.
广东三水4.4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开挺 《华南地震》1998,18(2):69-71
1997年9月23和26日广东省三水市南边、乐平镇发生M_L3.7和4.4级地震.地震的震源较浅,烈度较高,造成1708栋房屋受损,1630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高达7千多万元.这是我国罕见的一次造成严重震害的强有感地震.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7.
华南地震区地震带划分的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镇寰 《华南地震》1998,18(2):10-15
对华南地区地震带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控制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同时东部有北西向巴士系裂交汇,迭加。  相似文献   
68.
柴达木盆地沙漠沉积中的新仙女木事件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沙漠演化过程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沙漠沉积中清楚地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并呈干冷温的气候效应,进一步分析得出:新仙女木事件在我国不同自然气候带呈单一的干冷降 温效应,并作为多模式效应。  相似文献   
69.
Subsolidus phase relation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the systems SiO2-Cr-O and MgO-SiO2-Cr-O in equilibrium with metallic Cr, at 1100 to 1500℃ and 0 to 2.88 GP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no ternary phases in the SiO2-Cr-O system at these conditions, i.e., only the assemblage eskolaite-Cr-metal-quartz (or tridymite) is found. In the MgO-containing system, however, extensive substitution of Cr2+ for Mg is observed in (Mg, Cr2+)2SiO4 olivine, (Mg, Cr2+)2Si2O6 pyroxene, and (Mg, Cr2+)Cr2O4 spinel. Cr3+ levels in olivine and pyroxene are below detection limits. The pyroxene is orthohombic at XCrPx2+ < 0.2, monoclinic at higher XCrPx2+ . Thestructure of the spinels becomes tetragonally distorted at XCr2+Sp >0.2. The experimental datahave been fitted to a thermodynamic model, and the authors obtained the mixing parameter (W) of Mg-Cr2+ in olivine, pyroxene and spinel,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s and free energies of formation for the end-members: Cr2+-olivine (Cr2SiO4), Cr2+-pyroxene (Cr2Si2O6)  相似文献   
70.
The Late Permia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ELIP) is commonly regarded as being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Yangtze craton, SW China, with an asymmetrical shape and a small area. This area, however, is just a maximum estimation because some parts of the ELIP were not recognized or dismembered and destroyed during the Triassic to Cenozoic tectonism. In this paper, the chemostratigraphical data of the Zongza block, the Garze-Litang belt and the Songpan-Garze block suggest that the Late Permian basalts in these areas have remarkable similarities to the ELIP basalts in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Flood basalts in the Sanjiangkou area are composed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Ti (LT) tholeiit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high-Ti (HT) tholeiite, 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flood basalts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Flood basalts in the Zongza and Songpan-Garze areas, which are far from the Yangtze craton, consist of HT tholeiite only. This is the same as the flood basalts within the 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