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7篇
  免费   4002篇
  国内免费   7098篇
测绘学   2660篇
大气科学   2612篇
地球物理   3167篇
地质学   12037篇
海洋学   2608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1470篇
自然地理   227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996篇
  2020年   925篇
  2019年   1088篇
  2018年   925篇
  2017年   851篇
  2016年   838篇
  2015年   1052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286篇
  2011年   1508篇
  2010年   1338篇
  2009年   1407篇
  2008年   1228篇
  2007年   1246篇
  2006年   1436篇
  2005年   1238篇
  2004年   1242篇
  2003年   896篇
  2002年   826篇
  2001年   776篇
  2000年   567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11篇
  1950年   8篇
  1940年   8篇
  1937年   14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13篇
  192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Summar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arget area of the Continental Deep Drilling (KTB) in the Oberpfalz a network of six seismic reflection lines was acquired in 1985 using the Vibroseis technique.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se lines was 50 km. In addition, the 185 km long NW/SE striking line DEKORP 4 with its short appendix line 4-Q of 40 km length was acquired with the same technique. The results reveal a strongly structured upper crust. This is in contrast with previous surveys in the German Variscides which show a poorly reflective upper crust and a strongly reflective lower crust. Except for the S part of DEKORP 4 in the Oberpfalz area the Mono is only weakly reflective. In addition to the Vibroseis survey 96 shots along line DEKORP 4 were recorded by conventional reflection techniques and by portabl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stations from university institutes and geological surveys in order to obtain wide-angle reflection and expanding spread data.  相似文献   
22.
彭州市立体农业气候资源的研究(一)降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彭州市境内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彭州市雨量充沛,但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显著,雨季起、止时间和雨季长、短的年际变化很大,降水的时间分配极不均匀,因为这4个站具有相同的气候背景、,降水量的年、季、月变化呈现基本一致的规律和趋势,但因为海拔高度不同等气候背的差异,4站的降水特点又显著不同。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水变幅和雨日也阴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大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局地性,不同海拔高度的旱、涝情况亦有差异,降水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立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23.
案例推理的地学应用背景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案例推理 (CBR)研究 ,是人类认知的一种合理性模型 ,接近于人类认识、解决问题最原始的思维方式 ,具有在无法获取机理模型、确定规则或统计模型时 ,采用简单的历史相似性推理实现问题的定量求解和预测 ,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4.
地倾斜台站数字化、模拟观测数据频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倾斜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的特性,从频率范围,周期10天以上的FFT谱特性,固体潮波振幅,相位特征值等方面,论述了地倾斜数字化资料较模拟记录资料的信息组成变化,并对资料的分析与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1IntroductionThe Arkhara-Boguchan brown coal mine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Arkhara depression,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Zea-Bureya Basin (Fig.1). Late Creta-ceous-Paleogene coal-bearing strata are well out-cropped at the Arkhara-Boguchan quarry. It contains four coal-bearing beds (in descending order): “Ve-likan”, “Promezhutochny”,“Dvoinoy”and “Nyzhny”, and composed of three sedimentary cycles (Fig.2). The lower cy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cycles:the lowest sub-cycle is …  相似文献   
26.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两层地球模型(包括弹性层和粘弹性层)介质的横向不均匀和断层错动的复杂性对震后地表位移场的影响,其数值结果包括弹性解和粘弹性解。结果表明,震后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不仅与粘弹性层的流变特性有关,还与弹性层介质的剪切模量以及断层的同震错动有关。  相似文献   
27.
基于WS-Security的安全动态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服务方式的动态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安全问题是制约动态电子商务实现的主要因素。在介绍了WS-Security规范后,给出了一个建立动态电子商务的案例,分析了这个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提出了一种如何实现电子商务中重要的机密性、完整性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1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phenomena in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750 to 543 Ma) is the globa occurrence of thin carbonates that directly overlie glacial deposits in almost every continent (Kennedy 1996; Hoffman et al., 1998; Hoffman and Schrag 2002; Brasier and Shields, 2000; James et al., 2001 Jiang et al., 2003; Nogueira et al., 2003). These “cap carbonates”, commonly several to tens of meters thick, have attracted enormous interests because o their unusually negati…  相似文献   
29.
30.
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S波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周兵  秦建业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4):426-441,T001
本文收集了WWSSN台网和我国台网中13个地震台站的长周期地震记录,用140条10-90s瑞利波频散曲线和作者提出的Tarantola-Backus面波频散层析成象方法,作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速度反演,得出该地区岩石层速度结构的三维图象.结果表明,1.在10-110km深度范围内,速度结构出现与大地构造特征相关的分区性,显示出四个构造单元:青藏块体、柴达木-巴颜喀拉-三江块体、塔里木块体和印度块体.2.高原内部,深度为10-70km内速度较低,莫霍界面呈不对称盆形分布,藏北那曲附近地壳厚度超过70km,高原边缘壳厚为45-50km,90-110km为高速异常,表明高原内部存在上地幔盖层.3.高原北部的班公湖断裂和东部的三江断裂系是该区重要的分界线,是岩石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接触部位,可能是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的缝合带.4.柴达木-巴颜喀拉-三江块体内部速度分布不均匀,地壳厚度由北向南从45km加深到60km;在深度90-110km存在一低速层.5.塔里木地块内速度随深度均匀增加,从地壳到上地幔110km内没有发现低速层.地壳厚度约5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